商丘,千餘姓氏起源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商丘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這兒曾是造字始祖倉頡、五帝之一顓頊的重要活動地,是商湯的建國地,更是五帝之一帝嚳、商之祖先閼伯的封地與葬地。
據考證,僅帝嚳一系,就派生出姓氏1249個。
另外,寧陵古稱葛國,葛姓、諸葛姓及葛伯姓三姓同源,皆出於寧陵。
上古時期,舜帝將帝位禪讓於堯,堯後來將舜之長子商均封在「虞」地,就是現在的虞城縣利民鎮,虞地之後裔以「虞」為姓,後又派出生陶、陳、田等姓氏。
現在,在利民鎮西南,尚存商均墓。
帝嚳一系出千餘姓氏
《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帝嚳高辛氏,黃帝之曾孫也。
《帝王世紀》記載:帝嚳高辛,年十五而佐顓頊,三十登位,都亳。
《商丘縣誌》、《歸德府志》都有記載:帝嚳陵,在城南高辛里。
帝嚳都亳,壽誕葬此。
帝開寶元年(公元968年)宋朝皇帝曾祭祀帝嚳,並立「詔祀帝王陵寢碑」,《歸德府志》記載了此碑的內容:「帝嚳陵,在城南高辛里。
帝嘗都亳,故葬此。
《皇覽》謂葬頓丘,在今清豐縣。
而滑縣、邰陽縣又俱有帝嚳陵,皆所傳之誤也。
有宋太祖開寶元年,詔祀帝王陵初碑可考。
」皇帝祭祀是慎重的事,必定經過考證,這進一步佐證了帝嚳陵在我市睢陽區的史實。
帝嚳乃五帝之一,有四妃八子。
四妃是:元妃有邰氏,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簡狄,生契(閼伯);次妃陳鋒氏女,曰慶都,生勛(堯);次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帝摯。
另外還有四子:禺號、晏龍、三身、亡斤。
契是商之祖,子姓;后稷是周之祖,姬姓;堯為五帝之一,姓公孫,號陶詔氏。
僅此弟兄三人,有據可查的姓氏就達1249個,其中單姓789個,複姓460個。
如果以帝嚳為「源」的話,這些姓氏都可以說起源於商。
契(閼伯),子姓,商之祖,源於子姓及契之後裔如微子、比乾等先祖的姓氏,追根溯源,皆出於此系。
此系現已派生出姓氏348個,其中單姓255個,複姓93個。
這其中,有王姓,「殷王子比干為紂所害,子孫以王者之後,號曰王氏」,有徐姓,「殷民六族有徐氏」,有宋姓,「宋姓出子姓」,有鄧姓,「殷王武丁封季父於河北(即黃河以北),是為鄧侯,後因氏焉」,還有孫姓、朱姓、傅姓等等。
后稷,又名棄,姬姓,周之祖。
其後分化、派生出姓氏833個,其中單姓491個,複姓342個。
王姓還有一系出於姬姓,「王出太原琅琊,周靈王太子晉之後」,張姓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源於黃帝子少昊第五子揮,任弓正,因發明長弓,賜張姓。
第二個源流就出於后稷,《古史考》記載:張良為韓之公族,姬姓也,源於后稷的姓氏還有楊、周、鄭、韓等等。
唐堯,又名放勛,亦為帝嚳之子,五帝之一。
其姓公孫,源於堯的姓有67個,其中單姓42個,複姓25個。
此源的大姓當數劉。
《姓氏尋源》記載:帝堯娶散宜氏之女,女皇生長子監明先死,臨明之子式封於劉,其後有劉累。
劉累一般被劉姓後人尊為得姓始祖,源於此系的姓氏還有唐、杜、范、房、花、龍等等。
帝嚳有8子,契(閼伯)、后稷、唐堯之外,還有實沈、禺號、晏龍、三身和亡斤。
後5子衍生出姓氏較少,有10多個,《路史》記載:實沈之後,以名為氏,有實氏、參氏,斤姓,為亡斤之後。
有蜀姓,《路史》記載:帝嚳之子土蜀,為蜀侯。
還有續姓、暮姓、偏姓等。
寧陵葛國衍生三姓氏
2006年5月25日至27日,由國內著名歷史學家組成的葛天文化專家考察組到寧陵縣進行考察、研討活動,最終形成幾點共識,其中之一是:葛、葛伯、諸葛三姓同源,均源出於葛天氏和葛國,祖籍地在現在商丘的寧陵縣。
上古時期,今寧陵之地盛產葛,生活在那兒的部族對葛的諸多功效甚感神奇,從而把葛作為圖騰頂禮膜拜,並以「葛」命為地名,稱葛國。
葛國的首領為葛天氏。
歷史上,大禹之子啟繼位後,封伯益的兒子飛廉(大廉)為葛伯,此為葛被封國之始。
當時,葛國與商國乃相鄰的諸侯國。
《孟子》記載:湯居亳,與葛為鄰。
開始時,商國僅70平方公里,葛國疆域較大。
商湯實力壯大後開始伐夏,其第一仗打的就是相鄰的諸侯國葛。
葛國在春秋時期被宋所滅,歷經夏、商、周三代,立國約1800年。
葛姓源於葛國,其中有一支直接源於葛天氏。
《風俗通》記載:葛,古葛天氏之後裔。
《百家姓姓氏溯源》記載:葛姓源於葛天氏。
後世子孫奉葛天氏名號為姓氏,這一支尊葛天氏為葛姓始祖。
另一支源於夏、商、周三代時期諸侯國葛國的國名。
《通志·氏族略》和《百家姓姓氏溯源》記載:夏時諸侯有葛伯,子孫以國為氏。
商湯滅葛後,葛伯子孫以國為姓,奉葛伯飛廉為葛姓始祖。
據寧陵葛氏家族保存的《葛氏族譜》記載:周成王時,葛由拜相多年,受封遷到今四川省綏山一帶定居。
現在四川一帶的葛姓以葛由為遷移始祖,源流出於寧陵。
又據《葛氏族譜》記載:東漢初,葛國葛廬、葛文兄弟從古葛地(今寧陵)輔佐劉秀南征北戰,立下大功。
劉秀封葛廬為下邳僮縣侯,葛廬讓封於弟葛文,南渡江,家於句容(今江蘇句容縣),葛廬即為吳中的葛姓始祖。
近年,江蘇一帶的葛姓有人到寧陵探源,因為其家譜上都有「葛,望出梁國寧陵」的記載。
葛伯後裔有的以葛為氏,也有的以國爵葛伯為氏,姓葛伯。
《通志·氏族略》記載:葛伯氏,嬴姓,夏時諸侯,為商所滅,子孫以國爵為氏。
《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記載:葛伯,夏諸侯,為商所滅,子孫因以為氏。
可見,葛伯姓與葛姓的第二支同是葛伯之後。
諸葛姓氏是後來葛姓所出。
據載:諸葛祖上本姓葛,原住諸縣,後遷陽都,葛姓族人居諸縣時,就稱諸縣葛氏,簡稱諸葛而成姓。
《通志·氏族略》記載:葛伯之後居諸縣,謂之諸葛。
《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記載:其先葛氏,為琅琊諸縣人。
後徙陽都,陽都先有姓葛者,時人謂徙居者為諸葛氏,因氏焉。
「有虞氏」一族姓氏多
商均為舜帝的長子,女英所生。
夏禹為了感恩舜禪位於他,而將均從山西封到有虞氏部落為國王。
均襲其父虞舜國號,稱虞國。
因當時有虞氏部落歸屬於商部落,所以均被稱為商均。
商均死後,葬於封地,即今虞城縣利民鎮老城西南1公里處商均墓村後。
《漢書》、《括地誌》及《虞城縣誌》均有相關記載。
據《虞城縣誌》記載:舜帝子商均墓,位於城西南三里許……舊有祠宇一所,後廢。
康熙四十一年(1702)虞城知縣程本節曾撰文立碑二通。
雍正十年(1732)建社稷商均壇,每年春秋致祭。
1942年春,統治虞城的日軍大肆挖掘商均古墓,盜去夏代前期的紅陶、黑陶、魚紋陶等器皿不計其數,使商均墓遭到毀滅性破壞。
商均墓是我市現存的距今約4000年的古墓葬之一,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專家考證,從上古時期傳承下來的帝王之墓在中國極其少見,商均墓為其一。
商均之後裔,派生出多個姓氏,其中有虞姓,禹封商均於虞為諸侯,後人以國為氏。
有輔姓,《路史》記載:有虞氏後有輔氏。
另外,陳姓、田姓也源於商均一系。
陳姓的家譜記載其始祖為媯滿。
周武王將媯滿封為陳侯,其所在的陳,就是今天的淮陽。
媯滿以封地為氏,史稱胡公滿、陳胡公。
其後裔以陳為姓。
媯滿也就是陳姓的得姓始祖。
而這個媯滿,正是商均的第32代孫。
而田氏又源於陳氏。
據《史記·陳杞世家》等記載,媯滿的第10代孫陳完避禍到齊國,「以陳氏為田氏」而改稱田完。
田完就是田氏的得姓始祖。
由此可見,田姓出於陳姓。
虞城縣谷熟鎮田老家村留存下來的《歸德田氏家乘》中,更是將姓氏起源直接上溯到商均,書中記載:吾田氏家族淵源有虞氏,舜子商均被封古虞國,傳32世至媯滿。
陳姓族人中,有一句諺語說,「陳姓遍天下,淮陽是老家。
」其實,商丘虞城縣更是陳姓「老家的老家」。
另外,虞城縣還是阿姓、衡姓、空桑姓的起源地,這三個姓氏皆出於商湯宰相、後葬於亳(今虞城縣谷熟鎮南2公里處)的伊尹。
《風俗通》記載:阿,伊尹號,其後氏焉。
同樣在《風俗通》中記載了衡姓的起源:阿衡,伊尹之後,子孫以官為氏。
《英賢傳》記載了空桑姓的起源:伊尹生於空桑,後世氏焉。
起源於虞城的姓氏,還有綸姓,《姓氏尋源》記載:綸以邑為氏,即夏之綸國,少康之邑。
綸城,即古虞國綸城,虞恩曾封少康為庖正。
商丘葛氏:葛伯尊為葛始祖 葛與諸葛是同宗
華夏歌舞的始祖為上古葛天氏。關於他的故里之爭,近幾年長葛和寧陵吵得不亦樂乎,紛紛拿出研究證據,並邀請專家學者來考察認證。2007年實地考察寧陵縣石橋鄉葛伯屯村後(即葛國都城遺址),專家們通過研討...
諸葛亮真的複姓諸葛麼,如果用遠祖的姓氏還真的挺彆扭
諸葛姓氏起源有三種說法:一種是源於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國有熊氏之後,據史籍《世本·氏姓篇》記載:「有熊氏之後為詹葛氏,其後齊人語訛,以詹葛為諸葛。」
誕生了諸葛亮、諸葛瑾的諸葛氏,起源卻是一個單姓?
在中國歷史上,複姓是指由兩個及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如歐陽、司馬等。對於複姓的起源,歷史存在多個源流,比如太史、司馬等複姓,就是來源自古代的官職。再比如令狐、羊舌、段乾等,則是以封邑命名的,也有...
寧陵縣厚重歷史上的傳說故事
寧陵是中華民族葛天文化、龍山文化與博大精深的黃河文化融合之地,是炎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諸多重要歷史事件在此發生。現將葛天樂舞、禹封葛國、葛伯仇餉、張弓釀酒、大棘之戰、汋陵之戰、沙隨會...
諸葛亮本來不姓諸葛,應該叫作葛亮
看到這個題目,有人可能感到驚奇,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歷史名人,他的姓名已經流傳1800多年,在史書、小說、詩歌、戲劇、曲藝或民間傳說等種種形式的記載里,其姓名都是眾口一致,可以說是中國人最為熟悉的...
「政由葛氏,祭則寡人」,劉禪為何稱諸葛亮為葛氏
姓諸葛名亮,這是盡人皆知的事,可是在文獻資料中又有稱他姓葛的情況。如在《三國志•後主傳》注引《魏略》中,後主劉禪曾說:「政由葛氏,祭則寡人。」意思是說,國家政務由諸葛亮負責,祭天祀祖是我的事。...
「葛」與「諸葛」本是一家
據《風俗通義》載:葛氏,古葛天氏之後。傳說遠古時期中原出了幾個聖人,其中燧人氏教人鑽木取火,有巢氏教人築巢而居。另外還有個部落首領名叫葛天氏,他那裡的人民安居樂業,居住的地方百鳥雲集,葛天氏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