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三國 剖析諸葛亮的一世英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的智囊團首腦,一直都是人們崇拜的對象,他能羽扇一揮,決勝千里之外,讓對手聞風喪膽。

終其一生的對手也就只有司馬懿、郝昭、周瑜。

作為偉大的軍師,偉大的丞相,偉大的三軍主帥,偉大的仲父,偉大的發明家,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作家。

他一生的光環已經完全遮蓋了他的內心真實的想法,遮住了他的內心陰暗的一面,不過在那樣的時代,他沒有一些自己的手段,也就不會有那樣的地位,或許即便聰明一世也只能像楊修、像周不疑那樣覆滅於無形吧。

那你們一定想知道小編眼中的諸葛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又做了那些不好的事情?

諸葛亮

首先諸葛亮赤壁之戰在聯吳抗曹的那段時間作為使者到東吳出謀劃策的那段時間是他最艱難的時刻。

他作為一個實習生必須要做一點成績給劉備看,表現太好有遭到周瑜嫉妒,明槍暗箭之下九死一生。

回到劉備身邊以後他的心態就已經扭曲了,只是他表現的不是那麼明顯,他一直在隱忍。

終於等到一個好的機會,那就是孫劉再次聯盟,他出了個主意讓劉備到東吳做了一年的女婿,這段時間也是劉備最痛苦的時間,這期間也差點遭遇了張飛關羽的兵變,關羽是一個可以獨擔一面的大將,一個水淹七軍神勇無敵的將軍,他也懂得忍耐,投靠曹操的時光也是他隱忍最艱難的一段時光,既然關羽都默認了張飛的做法,那就說明這已經不是一個小的事情了。

起碼諸葛亮這個主意是大錯特錯的,這是他對劉備的一次象徵性的報復。

張飛關羽

而他對劉備最深的報復就是夷陵之戰,他本應該同行,但是他沒有,他知道此去兇險萬分,遠在他意料之外。

有人會說,諸葛亮需要穩定後方,處理大量的軍務,但是我想說這個不重要,那時候的夷陵之戰就相當於官渡之戰,相當於赤壁之戰,它終將決定天下皇權的最終歸屬,劉備已經傾盡蜀中大半兵力,加上治理蜀地有皇權,有李嚴,諸葛也就無足輕重了。

這也是事出有因,這是他心還不滿的一種小小報復吧,在出征前諸葛亮極力阻止劉備討伐東吳,他明確表示當前應該伐魏而不是伐吳,其實大家都知道從戰略上來說,伐吳是對的,加上劉備當時和東吳有殺兄之仇,士氣高昂,當機立斷也是對的。

畢竟滅吳了就可以專心北伐,如果一旦成功,就可以一統天下了,如果吳未被消滅而伐魏,就要提防吳隨時偷襲了,後方也得不到穩固了,雖然蜀有函關之險,但是如果東吳有內應相助,那也不是不可能毀掉諸葛一世英明分潤。

加上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因為荊州不在手上,所以諸葛亮後來終其一生的北伐都通過繞千里蜀道來進行的,所運的糧食沒到魏地就已經消耗了大半,這也是北伐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話說回來,諸葛與劉備真正的心照不宣也就從這裡開始了,諸葛那麼聰明的人最討厭別人欺騙他,但是他雖然知道劉備是偽善的,沒想到劉備對自己也是如此的欺騙,第一,就是劉備稱帝,漢獻帝沒死,這個諸葛亮知道,但是劉備在蜀地散布假消息說獻帝被曹丕害死,因此劉備做了皇帝,諸葛亮才明白劉備是那麼多的野心,什麼光復漢室,其實只是一句虛偽的口號,這時候他才明白劉備是多麼的巨奸,如果劉備做了皇帝,還能與他不分上下嗎?他開始焦慮,開始擔心,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看不清也看不透眼前的這個劉備了。

三顧茅廬

而最最揪心的一點是劉備要伐吳,如果一旦伐吳,他堂兄諸葛瑾一家性命難保,而且就算不死也沒有立身之本,容身之地,他終將成為家族的千古罪人。

劉備當初對他三顧而不出,其中根本原因在於他認為劉備未必是正義的。

在劉備臨終時他跑去救駕,這也保住了他在蜀漢最後的地位。

保住了蜀漢在三國還能有一席之地的兵力實力。

自那以後,他握住了蜀漢的兵權二十多年直到他死去的那一刻才鬆手。

他一直在這種局勢上斡旋,他也厭倦了官場的爭鬥,雖然後期的他雖然權傾朝野,但是蜀還是分兩派,一派是荊州派,一派是本土的西川派。

所以他就開始了遙遙無期的北伐之路,以正義之名,伐不義之師,說的是為劉嬋謀個萬世千秋,一統天下。

他熟不知朝代更替有他的必然性,秦始皇打造了那麼個固若金湯的帝王寶座給秦二世都守不住,他居然認為劉嬋可以守住漢家天下。

他不是老了,他也不糊塗,他只是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也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命更長一點罷了吧,因為他知道,如果吳一統天下他的子孫或許還有活路,如果魏一統天下,那麼他會首當其衝被滅族了,這也許就是身為王侯的代價吧。

再或者,他也許真的有帝王之心,但是天命不可期,他終究只是帶著遺憾走了。

如果真的北伐成功,那只能讓那個三國或者魏晉時代的悲劇更加長遠一些罷了而已吧。

從內心去讀白諸葛亮,他只能是陰險狠毒的,從「馬謖失街亭」說起吧,馬謖是諸葛亮唯一的徒弟,諸葛也對他寄予厚望,傳其兵法,韜略。

但是傳了他,也讓他讀懂了自己,所以馬謖是唯一一個了解諸葛亮想法的人了,而馬謖學有所成,在期間每逢重大事故需要派遣使者馬謖總是首當其衝,當仁不讓,每次也能出色的完成任務。

而諸葛第一次北伐拒絕了魏延「子午谷騎兵」的建議,並且說我從不弄險。

也就在這一次給了馬謖一萬五千兵力駐守兵家要塞街亭,副將王平否定了馬謖的「臨高時下 ,勢如劈竹」的計劃,帶了五千兵駐守臨近的山頭,理由是丞相命令在山下空曠處安營寨扎,而他也並不知道山上取水困難,而馬謖確實是自作聰明了,他認為「山有多高水就有多深」,結果他不知道要因地制宜,南水北旱,他說的是在南方,而北方不存在這樣的情況,所以最後被圍徹底兵敗被斬。

這裡就要說說諸葛亮了,諸葛一世英明被毀了,他傷心欲絕,而他這時候已經自降三級,代理丞相之職,從某種意義來說已經給了劉禪一個交代,損失的兵力一萬都算不上,他斬馬謖一方面是挽回自己的顏面,一方面是馬謖忤逆了他的意思,不適合在留在他身邊了,如果到了敵方,他又不一定能招架得住,這也是為什麼要魏延去救馬謖的原因,就是怕他投敵,那將對自己是一個很大的威脅。

馬謖失街亭

接下來要說說張鬆了,又是個被諸葛害死的謀士。

張松是劉璋的謀士,原本想拿著西川山河地理圖投靠曹操,結果被曹操趕走,被劉備劫道,末路窮途下獻出了山河地理圖,而劉備得到西川後張松應該算是最大的功臣了吧,這個時候諸葛亮故意寫了一封信假冒曹操之名假裝送錯信,把信交給了張松的同胞兄弟,結果張松被兄弟告發,張松就這樣慘死了。

而張松才高八斗,把曹操都能罵的狗血淋頭「丞相驅兵到處,戰必勝,攻必取,松亦素知。

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

」這也許就是謀士之爭吧。

最後就要說到魏延了,至今都有人魏延鳴不平,他從魏延投降那一刻就要殺了魏延,說魏延腦後有反骨。

而曹操手下基本都是降將,就是因為諸葛的這種本位心裡,導致蜀中後期一直都基本沒什麼大將,廖化也可以做先鋒。

而在諸葛領兵期間,也只有關興、張苞、趙雲、王平、姜維、馬岱、趙雲而已而已了,這都是諸葛的 防人之心過剩導致的。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他不聽,但是後人有多少對此計稱讚有加。

就因為魏延心裡不能藏事情,經常在部將那裡數落他,最後他死了也處決了魏延,從更層次來講,就是無利他之心了,他在擔心,在害怕魏延繼續北伐,北伐失敗加加深了蜀的滅亡,北伐成功魏延就取劉嬋而代之,而且也不會放過諸葛的後人,結果他已經無法想像,所以他殺了魏延。

所以綜合來看,你們崇拜了幾千年的聖人也並非那麼高尚,相比我更欣賞周瑜,欣賞孫策。

「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歷史的真相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盤點三國中十大死不瞑目的人物

第十:漢獻帝 漢少帝時,宦官專政,大將軍何進為了奪權,不聽曹操勸告,召西涼軍進京誅殺宦官,因此導致了天下大亂,西涼軍閥董卓進京後,廢除少帝,擁漢獻帝劉協即位,董卓自封相國,穢亂宮廷,專權欺主,後...

蜀漢敗落之謎:成也諸葛,敗也諸葛

眾所周知,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五千年悠久文明歷史的國家,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無數的英雄人物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璀璨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郭嘉、周瑜、諸葛亮!誰是三國第一謀士?

在小說《三國演義》和翻拍出的各種電視劇的影響下,很多人對三國時期謀士的運籌帷幄非常的敬佩。諸葛亮、周瑜、郭嘉無不是那個時期最為出色的謀士,那麼這三人究竟誰能夠稱為三國第一謀士那?

顏值究竟有多重要?《三國》看過來

如今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出現了粉絲經濟,顏值更被捧上了神壇。去年宋仲基成了新一代國民老公,鹿晗強勢殺入跑男團,刷爆了我們的眼球。其實我們的古人,對美人的愛好並不比我們遜色。美人包括男人也...

三國中,這三人不早死,也就沒西晉啥事了

東漢末年,群雄格局,漢室衰微,最終天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那個時代,無數的能人志士,文人輩出,武將各領風騷,無論是蜀漢的劉備集團,還是孫權的東吳陣營,抑或是曹操的魏王集團,身邊都聚集了大批的...

只緣識人偏頗 英雄夢斷「三國」

禮賢下士,求賢若渴,是古代明君必備的領導素質,也是一種領導藝術,如果不識人、不用人,那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不要說打天下、守天下,恐怕最終連性命都難保。三國亂世,豪強並起,群雄逐鹿,誰有識人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