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諸葛亮的成語,你知道嗎
文章推薦指數: 75 %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諸葛亮的名言。
諸葛亮何許人物,三國時期接觸的軍事家,政治家,位極蜀國丞相。
雖然他的才華橫溢,然而他卻依舊忠心不二,為蜀國盡心盡力奉獻一切,是歷朝歷代都值得稱頌的人物。
關於諸葛亮的成語,一起來看看諸葛亮的與眾不同。
1、不求聞達:不求聞達於諸候。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2、舌戰群儒:諸葛亮舌戰群儒。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43回
3、草船借箭:運用智謀,憑藉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4、方寸已亂: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5、德薄任重:德薄任重,慘慘憂慮。
三國·蜀·諸葛亮《坐上與杜微書》
6、計日而待: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7、如魚得水: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8、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比喻什麼都已準備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9、淡泊明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
10、苟全性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11、儉以養德: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12、臨危受命: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
13、如虎生翼:成語典故:今玄德得諸葛亮為輔,如虎生翼矣。
《三國演義》第三九回
14、神機妙算:驚人的機智,巧妙的計謀。
形容善於估計複雜的變化情勢,決定策略。
15、受命於危難之間: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16、妄自菲薄: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三國蜀·諸葛亮《前出師表》
17、非學無以廣才: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
18、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語典故: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
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19、三顧草廬: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
20、不知所言: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21、囊中取物:孔明大笑曰:吾擒此人,如囊中取物耳。
《三國志通俗演義·諸葛亮二擒孟獲》
22、深入不毛: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23、三個臭匹匠,賽過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24、坐而待斃: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
語出三國·蜀·諸葛亮《後出師表》
25、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
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26、思賢如渴: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
27、以柔克剛:善將者,其剛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強,以柔制剛。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
28、偏安一隅: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先帝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也。
29、木牛流馬: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
30、視微知著:君子視微知著,見始知終,禍無從起,此思慮之政也。
三國·蜀·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慮》
31、半籌莫展:周瑜雖能用計,豈能出諸葛亮之料乎?略用小謀,使周瑜半籌不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
32、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成語典故: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諸葛亮集》
33、搖鵝毛扇:傳說諸葛亮常手執羽扇指揮作戰,後世舞台上出現的一些軍師也多執羽扇。
因以「搖鵝毛扇」比喻出謀畫策。
34、識時務者為俊傑:《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襄陽記》
35、草廬三顧:顧:拜訪。
劉備為請諸葛亮,三次到草廬中去拜訪他。
後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對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誠心誠意地邀請或過訪。
36、事後諸葛亮:比喻事後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
出處〗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不是我事後諸葛亮,決定拉武裝時我就說過,我們不拉出去,郭忠還可以存在,因為引不起小島的注意。
」
37、志存高遠: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凝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
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美趣?何患於不濟?三國·諸葛亮《勉侄書》
38、伏龍鳳雛:《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
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
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裴松之注引《襄陽記》
39、七縱七禽:亦作「七縱七擒」。
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於使孟獲心悅誠服。
《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戰捷。
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
40、死諸葛能走生仲達:出處:傅専《題自書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橫卷》詩:「君不聞『死諸葛能走生仲達』,千古奇事真堪詫。
」三國時蜀軍主帥諸葛亮病死軍中,蜀將姜維等遵照諸葛亮遺囑,秘不發喪,緩緩退軍。
魏軍主帥司馬懿(字仲達)率軍追擊,見蜀軍帥旗飄揚,孔明羽扇綸巾坐在車裡。
司馬懿懷疑是孔明用計誘敵,趕緊策馬收兵。
諸葛亮為何娶醜女為妻,除了醜女有才氣,還有一重要原因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襄陽記》,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之前,主人公是諸葛亮。原文如下:
《誡子書》|:諸葛亮流傳至今的千古奇文
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和學術思想等方面內容,不僅他的子孫從中獲益頗多,就是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借鑑之處。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後人譽為「智慧之化身」,他的《誡子書》也可謂是...
「三顧茅廬」是諸葛亮自我炒作?
「三顧茅廬」一直被人們當做求賢若渴,尊重人才的典範,但是,自從易中天教授「新品」三國後,關於歷史上是否確有其事產生了新的爭論。就易中天教授提出的疑問(「歧路彷徨的劉備與諸葛亮相遇,從此峰迴路轉,...
諸葛亮真的「不求聞達於諸侯」嗎?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其要義在於說明自己出身卑微,無心於仕途。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嗎?請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的記述: 諸葛亮字孔明,...
諸葛亮《誡子書》全文僅95字,要拿它教育孩子,自己先背過去吧
歷史上的諸葛亮是不得了的人物,在所有關於三國時代的各類作品當中,諸葛亮都是繞不過去的人物。而且從文學方面來說,諸葛亮的《出師表》和《誡子書》更是流芳百世。
三顧茅廬是諸葛亮自編自演的政治秀?
《三國演義》中最詩情畫意、最一波三折的故事,應當算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了。先是徐庶臨去曹營之際的走馬舉薦,接著又有司馬徽的造訪再薦。一個說諸葛亮好比麒麟鸞鳳,有經天緯地之才,若得此人相助,不愁...
與三國演義人物、故事有關的成語
七擒七縱: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舌戰群儒: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後都被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