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成句典故故事集2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魚得水

  《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於是(劉備)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原諸君勿復言。

」羽、飛乃止。

  《三國演義》第三十九回:「荊州城公子三求計博望坡軍師初用兵」:卻說玄德自得孔明,以師禮待之。

關、張二人不悅,曰:「孔明年幼,有甚才學?兄長待之太過!又未見他真實效驗!」玄德曰:「吾得孔明,猶魚之得水也。

兩弟勿復多言。

」關、張見說,不言而退。

  得了諸葛亮後的劉備,不僅是如魚得水,更是如虎添翼,這個混了半生,也沒有一塊落腳之地的一代英雄,終於是找到了自己理想的最好規劃人,從此之後,一發不可收拾,縱橫天下,開創了三分之一的天下。

  樂不思蜀

  《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三.後主傳第三》引《漢晉春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九回:「假投降巧計成虛話再受禪依樣畫葫蘆」:乃問後主曰:「頗思蜀否?」後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司馬昭一次與劉禪及受降的蜀官會宴,故意地將蜀人扮蜀樂在宴前舞戲,眾蜀官因思鄉之情無不落淚,只有劉禪依然如故,嬉笑自若。

  於是,司馬昭便問道:「不想念蜀國嗎?」劉禪立即回答道:「在這裡,太快樂了,不想念蜀國。

  最為有趣的還在後面:

  郤正知道了這事後,對劉禪說道:「下次司馬昭若是再問你同樣的問題,你就哭著回答他說:『先人的墳墓都在蜀國,怎麼能不想呢,天天想,日日想,夜夜想,沒有一時一刻不想,就如情人般想。

』」

  後然,司馬昭又一次問起了這個問題,劉禪倒是想哭著來的,可是情緒培養不夠,又因司馬這次突襲太突然,應準備的辣椒水、催淚彈等等都沒有配備周全,因而只得故作沉痛沉,閉著眼睛,將郤正所教的話,一字不搬地,重新複述了一遍。

  司馬昭假意吃驚道:「你這話說得,怎麼跟郤正說的一模一樣,簡直就是一個模子裡面鑄出來的。

  劉禪真的是大吃一驚,馬上就睜開了眼,說道:「是啊,是啊,就是他教我這麼說的。

  正如司馬昭所說的,即使有諸葛亮在,也不能將他輔作的周全,何況是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如諸葛亮的姜維呢?

  有人說,劉禪這樣做,是學他那曾寄於曹操屋檐下的英雄父親劉備般,行韜光養晦之計呢,但我更相信,這是人沒心沒肺的體現。

  大器晚成

  《三國志.魏書十二.崔毛徐何邢鮑司馬傳第十二》:琰從弟林,少無名望,雖姻族猶多輕之,而琰常曰:「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

  崔琰有大才,賢名遠著,袁紹二子爭著要他,曹操評其為:「君有伯夷之風,史魚之直,貪夫慕名而清,壯士尚稱而厲,斯可以率時者已。

」陳壽更是大讚其:「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須長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憚焉。

」可見其聲望之隆,在當世名士,可說是數一數二的。

  而他在識人方面,更有其獨到的一面:

  孫禮、盧毓剛踏上政壇時,還是一個沒有名望、沒有地位的小職員,而見過兩人的崔琰卻評道:「孫疏亮亢烈,剛簡能斷,盧清警明理,百鏈不消,皆公才也。

」果然,多年以後,這兩人都成了朝廷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上面的這個成語,就出自他的另一次評論:

  崔琰有一個從弟名為崔林,因沒有聲望,就連族中自己人都看不起他,崔琰卻說道:「此所謂大器晚成者也,終必遠至。

  果然,這一次又被他言中了,崔林後來位列公輔,風光一時。

  七步成詩

《世說新語.文學第四》: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

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三國演義》第七十九回:「兄逼弟曹植賦詩侄陷叔劉封伏法」:植略不思索,即口占一首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聞之,潸然淚下。

  三顧茅廬

  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三國演義》把劉備三次親自請諸葛亮的這件事情,叫做「三顧茅廬」。

諸葛亮在著名的《出師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之句。

於是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

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鞠躬盡瘁

  《後出師表》:「然後吳更違盟,關羽毀敗,秭歸蹉跌,曹丕稱帝,凡事如是,難可逆見。

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後出師表》最先見於《裴松之注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引《漢晉春秋》之載,並說「此表,亮集所無,出張儼默記。

  所以此篇,是否為諸葛亮所寫歷來有爭議,各人看法不一。

認為是的說,張儼與諸葛亮同時稍後,對諸葛亮的生平事跡應是十分熟悉,如是偽作,他應不會明目張胆地收入《默記》。

陳壽之所以不收此表,是因為不敢犯了司馬氏之諱,因為表裡面罵他們為魏賊。

東晉的習鑿都把它收入了《漢晉春秋》,當然是可靠的。

  認為否的說,裡面的史實錯誤太多,所例舉曹操的幾次失利及趙雲死的年份,都是很好的例證。

  再者諸葛亮的口氣不對,不僅對劉禪豪無尊君之心,就連對自己一直以來倡導的北伐喪失了信心。

  但不管怎麼說,「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是諸葛亮一生的最好寫照,為劉備的江山勤奮工作,就曾未有懈怡過。

  《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第五》載:初,亮自表後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

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扇火止沸

  釋源:《三國志》裴松之注。

《三國志·魏志·陶謙傳》:「初平四年,太祖征謙,攻撥十餘城,至彭城大戰。

謙兵敗走,死者數萬,泗水為之不流。

謙退守郯。

太祖以糧少引軍還。

」裴註:「《吳書》曰:曹公父於泰山被殺,歸咎于謙。

欲伐謙而畏其強,乃表令州郡一時罷兵。

詔日:『今海內擾攘,州郡起兵,征夫勞瘁,寇難未弭,或將吏不良,因掾討捕,侵侮黎民,離害者眾;風聲流聞,震盪城邑,丘牆懼於橫暴,貞良化為群惡,此何異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說解:沸,沸騰,指開水。

原意是用扇風助火的辦法來阻止水的沸騰。

比喻處事方法適得其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被世人誤解千年之久的君王

《三國演義》將劉禪塑造成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不但軟弱無能,而且貪圖逸樂。其實真實的後主劉禪並非如此,史書中的他不但聰明機智,而且善於韜晦,所謂的「樂不思蜀」只不過是為了保全大局不得已上演的一...

諸葛亮死前的預言——二士爭衡,不久自死

《三國志》記載:三國時,司馬昭命鍾會、鄧艾領兵伐蜀。被蜀漢大將姜維堵在劍門關以北,久攻不下,鄧艾則回軍景谷道,到達陰平郡,走數百里險要小道,到達江油關,蜀漢守將馬邈開關投降。鄧艾軍長驅南下,攻克...

扶不起的劉阿斗是否真的扶不起

很多人都知道樂不思蜀的出處,而且一提這個成語就想起了扶不起的阿斗。一提起阿斗,很多人對他的第一印象是懦弱無能、膽小怕事、沒心沒肺,也許很多人知道劉禪劉阿斗可能是從《三國演義》了解到的,但是真正的...

沒想到,《出師表》中隱藏著諸葛亮的野心!

《出師表》乃千古名篇,可以說上過學的都知道這篇文章的「恐怖之處」,因為要求全文背誦啊!文中以懇切的言辭,針對當時的局勢,反覆勸勉劉禪要繼承先主劉備的遺志,以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表現了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