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可行性有多大?諸葛亮為什麼死活不同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到了三國後期,大多數出名的謀士武將,都相繼逝去,只剩下諸葛亮和司馬懿的交鋒,關羽丟失荊州,敗走麥城之後,蜀漢可謂已然實力大損,再有劉備夷陵之敗,精銳盡喪,更是雪上加霜,雖有諸葛亮殫精竭慮的治理,國力稍有恢復,但與強盛之時,還是不能相提並論。
後主劉嬋,無雄略之才,全靠諸葛亮勉力維持,劉備知遇之恩不敢忘,興復漢室的理想不敢放,矢志北伐,從漢中進軍長安,必經秦嶺,線路有三條,東面子午谷,全場六百多里,出口就是長安,中路為駐谷,全場四百多里,出口是武功,西面是斜谷,五百多里,公元228年,諸葛亮開始了第一次北伐。
第一次軍事會議上,魏延提出了兵分兩路的策略,由他自己率領五千精兵和五千運輸糧草的士卒,順子午谷突進,直逼長安,同時,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攻城略地,他的理由是鎮守長安的夏侯枺是一個混吃等死的官二代,看到神兵天降,必然掉頭鼠竄,長安城也沒什麼出眾的官員,且關中重地,糧草補給齊備,定能堅持一些時日,待大軍趕到,則大業可定。
這也是歷來史學家們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很多都說諸葛亮如果採納了魏延的建議,很可能北伐早就成功了,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奇謀成功,需要的幾個必備條件。
第一、長安守將和官員棄城而逃,支持這個論點的人,來源於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關中震徹,多有叛魏應諸葛亮的官員,而且朝野妄議,如果五千精兵到了長安,很可能會逃走,這麼說,未免缺乏軍事常識,曹魏收到諸葛北伐的訊息,定然會派兵到各個關口,一旦稍加抵禦,待援軍趕到,就成了孤軍深入。
第二,諸葛亮的大軍會如期而至,這就要說到戰爭的不確定性了,就諸葛亮穩紮穩打的北伐,在曹魏的死守態勢下,也沒拿下幾座城池,且城池越多,就要分兵,糧草補給線拉長,這是蜀漢的致命問題,興王者之師,名為弔民伐罪,又不能就糧於敵,曹魏只要堅壁清野,就夠諸葛亮難受的了,真那麼順利的趕到,也就不用什麼奇兵了。
第三,魏延的設想應該是出其不意拿下長安,然後據城堅守,把曹魏的優勢兵力吸引過來,然後諸葛亮率大軍推進,一舉拿下關中,就解決了糧草運輸的問題,接下來是攻是守,都能占據主動,但區區五千精兵,如果長安守將堅守不出,發動百姓守城,在城下耽誤幾日,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
以上幾點,證明了子午谷奇謀的可行性太低,生性謹慎的諸葛亮不會答應,但也絕不止於此,眾所周知,諸葛亮雖然執意北伐,但也一直很小心,一旦力有不逮,即刻退兵,絕不遷延,因為他知道蜀漢再也經不起夷陵那樣的大敗,不然國力損耗,他也壓制不住蜀中的本地豪門。
還有人會說,不過是五千精兵,損了就損了,風險越大,收穫也越大,這麼說的人,低估了精兵的含義,所謂精兵,大多是久經沙場的老兵,戰場經驗豐富,混戰之時,能夠不慌不亂,約束部下,形成局部的戰鬥優勢,可以說,以五千精兵為骨幹,只要錢糧足夠,就能拉起十萬大軍,所以,不能拿精兵當棄子。
綜上所述,戰術的可行性太低,精兵不能損失,諸葛亮不能大敗,是他不會同意子午谷奇謀的根本原因。
魏延兵出子午谷?西蜀一戰定長安?歷史上的案例令人深思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期間,大將魏延向諸葛亮獻計,願自己領兵五千,再帶運糧草的部隊五千,翻越秦嶺,從子午谷出直接取長安,到時長安的守軍夏侯楙膽小無能,見蜀軍大軍到城下,定會棄城而逃,...
諸葛亮為什麼不採用子午谷奇謀,因為孔明戰略重點從來就不是長安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諸葛亮一向...
三國史上子午谷奇謀是什麼?誰提出的子午谷奇謀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魏延親自率領萬餘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達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諸葛亮一...
諸葛亮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能夠攻占長安,收復三秦嗎?
子午谷奇熟讀三國歷史,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曹魏,名將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認為此計過於兇險且難以成功,故棄而不用。試想,諸葛亮採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結局會怎麼樣?能夠拿...
公元230年的時候,他帶兵伐蜀漢驗證了魏延子午谷奇謀是否可行
每當我們看這個《三國演義》或者其它相關文獻的時候,都會為蜀漢丞相諸葛亮5次北伐的失敗而痛惜,也會產生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諸葛亮不肯聽從魏延的建議,派遣5千精兵行子午谷奇謀?畢竟試一試也好啊!其...
歷史爭議:子午谷奇謀是勝還是敗?如有,夢三國魏延勝算有多大?
三國後期,諸葛亮為了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及遺志,在平定南蠻以後,便開始了第一次北伐大業,公元228年,諸葛亮親率三軍,設伏兵與斜谷道,自己則帶領中軍,猛攻祁山,不過,最後曹魏名將——張郃,大破蜀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