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篡位,為何普遍認為司馬家道德敗壞而對曹家無過多批判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同是篡位,為何普遍認為司馬家道德敗壞而對曹家無過多批判呢?

第一,前朝政治環境不同,名不正則言不順。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外戚專政,宦官專權,彼此爭鬥不止;對西羌戰爭持續數十年,花費巨大,徭役兵役繁重,國勢日趨疲弱;加之土地兼并現象嚴重,民不聊生。

自黃巾起義和董卓亂政之後,天下早已經陷入群雄爭鬥,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經過連年征戰,「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過去的傳統和繁榮到這個時候已經被破壞的很嚴重了,老百姓已經到了求作太平犬而不可得的地步。

至此,東漢王朝已經徹底失去了民心。

某種程度上是曹操的存在,讓行將就木的東漢王朝續了三十年命。

「設使天下無有孤,不值當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此言不虛。

司馬家篡魏時期,北方政局相對穩定,百姓安居樂業。

曹魏政權在政治上仍是比較清明的,雖然九品中正制使朝廷里密密麻麻的到處充斥著世家子弟,特權階層正在逐步膨脹,但是曹家最後的改革家曹爽,扛著士族門閥們的巨大阻力,大膽任用夏侯玄等人改革九品中正制,希望恢復唯才是舉的人事制度,通過政治改革,一步到位重現曹操時代的榮光。

可以看得出來,當時社會秩序相對穩定,經濟逐步恢復發展,中下層官員和百姓還是非常認可曹魏政權的。

一個是民心所向,順應天意;一個是倒行逆施,大逆不道。

第二,創業之路各不同,有人靠拼,有人靠偷。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盜匪橫行,流民遍布。

是曹操,一步一個腳印,開始了統一和復興之路。

董卓、袁術、呂布、張繡、袁紹、陶謙、劉表……多少一時豪強,都在太祖的橫槊賦詩中灰飛煙滅。

到曹操死之前,東漢的十四個一級行政區,曹操統一了十個半: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徐州、兗州、豫州、司隸校尉部、雍州、涼州還有半個荊州。

可以說,曹魏的天下是曹家將們憑著真本事,一滴血一滴汗赤手空拳打下來的。

再看司馬家,司馬家是靠什麼取得天下的?狐媚。

先是媚曹操,以軍司馬之職,親自餵曹操騎的馬,這不是狐媚嗎?莫非「軍司馬」就是負責「飼馬」的?

媚完曹操媚曹丕,從魏王世子媚到死。

到曹丕死的時候,司馬懿已經是託孤重臣了。

託孤重臣有四人,除了司馬懿,還有曹真曹休陳群。

曹真漢中擊敗高翔,涼州討平張進,江陵擊破孫盛,資歷足夠軍功赫赫。

曹休是在討伐東吳三路大軍中唯一取得大捷的統帥,曹操評價為千里駒。

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影響中國歷史幾百年,更是一代名臣。

司馬懿此時沒有平過孟達,沒有打過公孫淵,究竟何德何能和這三人並列託孤?無非是狐媚罷了。

明帝上位,司馬懿才多多少少拿出了點真本事,孟達公孫淵確確實實是漂亮仗,無可辯駁。

對諸葛亮,雖然沒有什麼戰績,但總歸不至於一敗塗地——反正曹真以前也拿諸葛亮沒辦法。

明帝死了,司馬懿又開始玩狐媚了,這次是狐媚曹爽,裝病喝不了藥聽錯地名啥的,拿不了影帝真是可惜。

最後高平陵政變,劇情陡然轉折,要內心戲有內心戲,要戲劇衝突有戲劇衝突,奧斯卡確實很喜歡這種橋段。

一個是老戲骨,靠實力掃清六合,蕩平宇內;一個是小鮮肉,靠演技裝萌扮傻,弒君竊國。

第三,以家侍國還是盜國肥已,自有公斷。

自古以來,帝王的家事就是國事,帝王家一件件看似平常無奇的小事,往往都密切牽動著這個帝國的神經。

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立嗣問題了。

選擇最合適的帝位繼承人,既是對家族血脈延續和權力繼承的有力保障,也是對千千萬萬黎民百姓的生計負責。

曹操一開始在立嗣的問題上,是比較傾向大才子曹植的。

曹操本身就是著名的詩人,而才高八斗的曹子建才思敏捷,出口成章,非常對曹操的「胃口」。

但是,在其他方面,曹丕的優勢則愈加明顯。

曹丕以嫡長子的身份,以功業進取,以智謀圖位,兼以文質彬彬,可謂國之強主;曹植徒以文章得寵,別無他長,且秉性驕狂,重不足以服人,智不堪軍國之用。

這個時候,詩人曹操理智得向政治家曹操妥協,選擇曹丕繼位,是對家族、對國家負責任的表現。

反觀司馬家,晉武帝司馬炎寵信楊皇后,在明知道其子司馬衷(晉惠帝)智商方面有缺陷的情況下,仍一意孤行立其為太子,從而為後面的賈氏專權、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埋下了伏筆。

從此,剛剛統一的中原文明,還沒來及得休養生息,就被司馬家的傻子折騰的亂七八糟。

開啟了長達300多年的異族入侵的黑暗時期。

三國時期魏、蜀、吳各國對外族的戰鬥光輝歷史被葬送的一乾二淨,更可悲的是,中原大好河山拱手送人,泱泱華夏 「千里無煙爨之氣,華夏無冠帶之人」。

從立嗣的選擇上,一個是以家侍國,為了天下億萬臣民的福祉,放棄自己的私慾;一個是盜國肥已,為一己私慾而棄天下社稷於不顧,從最終的結果來看,繼任者們分別交出了自己的答卷,而歷史也給出了最公正的評判。

第四,英雄與狗熊輩出,人品高低立見。

曹操、曹仁、曹丕、曹植、曹沖、曹休、曹真、曹爽、曹叡、曹髦……看看這一串不同凡響的名字,每個名字的背後都有著數不盡的英雄事跡。

曹操、曹丕、曹叡,合稱魏氏「三祖」,都是當世明君。

曹仁、曹休皆當世虎將。

曹植、曹沖才思敏捷,也是不世出的才子。

曹真、曹爽,被《三國演義》黑的最慘的兩位曹家將,一個力阻諸葛亮北伐,一個銳意革新,都是曹魏後期的肱骨之臣。

這裡最值得大書特書的當屬曹髦,身逢奸臣奪權,他不堪受辱,率眾討逆,不幸被刺身亡。

曹髦雖然未獲成功,但他確實做到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在力爭百分之幾的機會。

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脅下,曹髦沒有軟弱、屈辱和退讓,而是敢於直面,奮起抗爭,視死如歸。

在中國古代有類似遭遇的皇帝群體中,實在不多。

他是壯志未竟的皇帝,更是值得尊敬的鬥士。

他有一身傲骨,他有剛烈的血性,為了活出帝王的尊嚴,為了活出人性的高貴,他不惜以生命為代價,與殘酷的命運抗爭。

他用壯烈的死亡,贏得了帝王的尊嚴,贏得了世人的尊重。

與其苟且偷生,毋寧高貴赴死。

這是他的選擇,更是曹家的選擇!

下面,請用最熱烈的掌聲請司馬家族出場!

司馬家族最有名的當屬司馬懿,他的歷史文休就不贅言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查閱。

「司馬八達」,由於司馬懿太過有名,剩下的七達事跡留存的實在不多,唯一還能拿得出手的就剩司馬孚了。

這貨在「高平陵事變」中,同司馬師一起屯兵司馬門,控制京師,為司馬家奪權篡位可是立下了汗馬功勞。

待到魏帝曹奐被貶為陳留王,遷往金墉城時。

司馬孚前往拜辭,握著曹奐的手,淚流滿面,不能自制,說:「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純粹的大魏之臣。

」文休想,這個時候曹奐內心估計有一萬個「草泥馬」在奔騰咆哮吧~~

司馬師,論才學和能力,司馬師是繼司馬懿之後司馬家最優秀的人才。

其在與父親司馬懿共同策劃、實施「高平陵事變」時所表現出的能力、勇氣和膽識,確實高人一等。

不過,惡人自有報應,司馬師、司馬昭欺君甚已,鎮東將軍毌丘儉及揚州刺史文欽起兵反司馬師,文欽之子文鴦帶兵襲營,司馬師驚嚇過度,再加上本來眼睛上就有瘤疾,經常流膿,致使眼睛震出眼眶,最終痛死於許昌。

司馬昭,除了在一句「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名言中露了下臉,基本上沒啥事跡可書,一生都跟在父親和大哥屁股後面混。

剩下的司馬家族後人,就不一一評說了。

司馬家族憑曹魏數十年積累,一旦偶得天下,就腐敗不堪、酒池肉林,王愷石崇相互炫富,載之正史,武帝司馬炎還親自參戰,幫助王愷,如此朝廷,也配成為一個大一統王朝的朝廷!?這還不夠,殺完了外人自家內部還要互相吞噬,八王之亂,自相殘殺,耗盡中原幾百年元氣,使神州大地一片生靈塗炭,蠻夷戎狄紛紛入主中原,華夏的尊嚴第一次被踐踏的徹徹底底。

然後屁股拍拍,跑過長江繼續醉生夢死,江南風流繁華地,竟然成為了這幫人渣廢物最後的庇護所,江南恥之!

一個是家族人才輩出,以天下為己任,各領風騷數十年,身逢逆境仍奮勇前進;一個是家族長幼不分,尊卑無序,老沒老樣,小沒小樣,為了榮華富貴,家族內鬥不止。

最後,附上《世說新語:明帝、王導、溫嶠論政變》中的內容。

(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問溫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

溫未答。

頃,王曰:「溫嶠年少未諳,臣為陛下陳之。

」王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

及文王之末,高貴鄉公事。

宣王創業,誅曹爽,任蔣濟之流者是也。

高貴鄉公之事,已見上。

明帝聞之,覆面箸床曰:「若如公言,晉祚安得長!」)

晉明帝時,王導、溫嶠一起謁見晉明帝,晉明帝問溫嶠前代是怎麼得到天下的。

溫嶠還沒有回答,過了一會兒,王導說:「溫嶠年輕,還不熟悉這一段的事,請允許臣為陛下說明。

」王導就一一敘說司馬懿開始創業的時候,誅滅有名望的家族,寵幸並栽培贊成自己的人,以及司馬昭晚年殺高貴鄉公曹髦的事。

晉明帝聽後,掩面伏在坐床上,說:「如果像您說的那樣,晉朝天下又怎能長久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軍師聯盟司馬家族最長壽之一竟然不是司馬懿

有人說司馬懿熬死了曹操,熬死了曹丕,熬死了曹睿,熬死了諸葛亮,才迎來掌握魏國大權的機會,司馬懿應該算是司馬家族最長壽的人了吧。司馬懿活了73歲,在古時候七十古來稀的時代,確實是高壽,但司馬家族...

讀史記之古代那些皇帝們-三國魏帝

狹義的三國是從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禪位給曹丕開始,到280年西晉滅孫吳結束,三國就是曹操建立的曹魏,孫權建立的孫吳和劉備建立的蜀漢。曹魏實力最強,曹操經過近四十年的征戰,打下了建國的根基,並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