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上了孔明船,請問下一句是什麼?

文章推薦指數: 72 %
投票人數:11人

關於魯肅上了孔明船的歇後語故事

魯肅上了孔明船——糊裡糊塗。

這是一個歇後語,來源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草船借箭,實際上歷史上根本沒有草船借箭這個事情,魯肅也根本沒有與孔明同坐一船喝酒,但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在我國的影響非常的大,很多人都知道草船借箭這個典故,更加知道以上的這個歇後語。

下面我們就講一下「魯肅上了孔明船」是怎麼回事。

魯肅畫像

《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說的,曹操帶領大軍南下,要攻取東吳,這個時候諸葛亮剛剛被劉備收在身邊,諸葛亮於是只身前往東吳,勸說東吳聯合劉備共抗曹操,但是東吳很多人都想讓孫權投降曹操,於是諸葛亮舌戰群儒,極力主戰,於是孫權同意孫劉聯盟共抗曹操,並且與周瑜不謀而合採用火攻曹營,周瑜想要藉口殺死孔明,要孔明幾天之內製造十萬支羽箭,如果孔明造不出就要按照軍法處理。

孔明接下任務,但是魯肅一連幾天都看不到孔明造箭的行動,於是非常的好奇,孔明向魯肅借了許多的船隻,並且在船隻上面扎滿草人,預備給自己使用,具體怎麼用孔明並不向魯肅說,到了應該交羽箭的那一天江面上下了非常大的霧,孔明邀請魯肅去取箭,於是孔明與魯肅同乘一艘小船向著曹營出發了,魯肅非常好奇,但是孔明又不說明,於是魯肅糊裡糊塗的就跟隨者乘船向著曹營去了。

等到了距離曹營非常近的時候,孔明讓士兵們擊鼓吶喊,曹軍見到大霧,搞不清楚狀況不敢出來應戰,於是只是用羽箭射擊,於是草人上面扎滿了羽箭,等到天亮的時候霧氣將要散去的時候,孔明讓士兵們大喊「謝謝曹丞相的羽箭」,並且快速的離開了。

回去清點羽箭的數量遠遠超過了需要製造的數量,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

三國魯肅不如西漢樊噲嗎

魯肅是東漢末年,東吳孫權的謀臣,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早年結交周瑜,後和周瑜一起投靠孫權,在孫權處鞠躬盡瘁,為孫權鼎立江東做出很大的貢獻。

魯肅劇照

魯肅生在一個富豪之家,雖然祖輩無人出仕,但是家底豐厚,再加上他視金如土,志向遠大,在當地也是有名望之人。

當時袁術吸納他做了個東城長,居巢長周瑜帶領難民向他借糧時,他二話沒說就把倉庫一半都借給了他,周瑜感念此人恩惠,魯肅本是豪爽之人,兩人便建立了堅固的友誼。

後來,魯肅被周瑜邀請,一起投靠了孫權。

魯肅認為,曹操一人獨大,只有聯合劉備才有贏他的可能,遂促成孫、劉聯盟,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

劉備騙取孫權的荊州,孫權極為不滿,魯肅為了大局,單刀赴會,面見關羽,為世人稱道。

樊噲是漢高祖劉邦的心腹猛將,西漢的開國元勛。

曾在鴻門宴時救了劉邦,偉西漢的建立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是楚漢相爭時的風雲人物。

魯肅劇照

魯肅不如樊噲並不是三國時期的典故,而是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的故事。

一次,大學士紀曉嵐坐船而行,後面一艘船趕了上來,船上有一武士,扔給了他一個包著石子的紙條,上面寫著「兩船並行,櫓速不如帆快」。

紀曉嵐哪能不知道這是諷刺他文臣不如武將,於是紀曉嵐就回了一句「八音齊奏,笛清怎比簫和。

」紀曉嵐以文臣狄青和武將蕭何反駁,因此這兩句話聞名天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草船借箭憑藉什麼獲得成功

歷史上的諸葛亮歷史上的諸葛亮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有本事,人非聖賢,更何況諸葛亮也不是神仙,沒有孫悟空的能耐,也沒有三頭六臂。諸葛亮只是凡人一個,比一般人多了一點聰明一點能幹一點時機罷了。

東吳大都督周瑜死後諸葛亮為什麼要哭周瑜

周瑜是東吳四英之首,很早之前就與孫策認識,並結交為摯友。周瑜文武雙全,在孫策平定江東之亂的時候,成為孫策的謀士,得以順利的平定江東戰爭。隨後,周瑜擔任水軍都督一職。公元200年,孫策去世,臨死之...

在赤壁之戰中專職「做媒」的魯肅和蔣干

文學巨匠羅貫中依據史書《三國志》寫成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文學寶庫中的一朵奇葩,而「赤壁之戰」則是這朵奇葩中色彩斑斕的一個花瓣。羅貫中十分善於描寫戰爭,其中尤以赤壁之戰寫得最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