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五大謀士結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五大謀士是荀彧、郭嘉、荀攸、賈詡和程昱,因為這五個人對曹魏勢力的成立與鞏固有巨大貢獻,所以,把他們叫做曹魏五謀臣。

本文為大家提供曹操五大謀士結局。

荀彧結局

建安十七年(212)董昭一班人等為了擁立之功,向漢獻帝提議,封曹操為魏公,(董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勛),因為當時荀彧的地位與名望,董昭便去找荀彧商量這件事情,如果荀彧能夠同意那麼這件事將會好辦的多。

但是荀彧的回答卻是「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很簡單曹操應匡復漢室,維護國家,對於加封魏公荀彧反對。

曹操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史書記載「太祖由是心不能平」,這件事情曹操記住了。

還是在這一年曹操征孫權,讓荀彧到譙縣勞軍,荀彧到達以後,曹操乘機把他留在軍中。

封荀彧為侍中、光祿大夫,持節,參丞相軍事。

曹操軍至濡須,荀彧因病留在壽春(今天的安徽壽縣),不久之後荀彧死了,(史書記載是:以憂薨)年五十歲,諡敬侯,後又被追贈太尉。

荀彧死因:

荀彧之死就目前而言有三種說法:1.憂鬱而死 2.而死 3.因為不殺伏皇后而。

最靠不住的就是第三條了,易中天老師在其品三國中對此有詳解認為不靠譜,而裴松之做注的時候就說:「雖在庸人猶不止此」,呂思勉先生也說:「一望而知其是附會之談」。

所以第三種的說法及其不靠譜裴松之引《魏氏春秋》中說:「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咸熙二年,贈彧太尉。

彧別傳曰:彧自為尚書令,常以書陳事,臨薨,皆焚毀之,故奇策密謀不得盡聞也」。

就是說曹操給荀彧了個空盒子,荀彧看到後就服毒了。

曹操可能送了也可能沒送這些不是重點,重點在於此事荀彧和曹操在政見上、理想上、抱負上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分歧。

此時曹操的功勞已經越來越大,權力也越來越大;勢力也越來越大,隨著這些東西的不斷增長他的野心也會不斷的擴大,以至於達到了加封魏王要自立國家的地步。

荀彧此時已經看出了曹操的政治野心他已經不能勸回來了,不能在按著原先制定的政治綱領走了,此時的曹操已經變了。

{由此可以想到我們當今的政府官員在隨著地位權利不斷地增加,還能夠堅持自己的道德底線不去貪污受賄以權謀私的人有多少,開始的政治理想都是清正的,可在官路上走得久了是否會出現「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借著權力去干違背道德與良心的事情}。

此時的荀彧真的鬱悶了,輔佐曹操了這麼多年,其路線已經改變,不再是奉主上、秉至公、扶弘義了,這個時候荀彧矛盾了是繼續幫助曹操還是不幫,幫,那只能進一步推動曹操的地位不斷漲高,違背自己匡扶漢室的願望;不幫,那自己又是什麼,是曹操的謀士應當忠於主公。

在矛盾之下、抑鬱之下荀選擇了,他以死來結束了這個矛盾的問題。

荀彧死後從史書中沒有看到曹操的任何表態,荀攸死後曹操還流涕一番,但荀彧這就直接什麼也不說。

第二年也就是建安十八年,荀彧死的第二年曹操加封魏公這可能是曹操對於荀彧之死的表態或者是答覆。

郭嘉結局

建安十二年(207年),袁尚、袁熙逃入烏桓,即今遼寧錦州一帶。

曹軍諸將都說「袁尚已如喪家之犬,關外胡人不會支援他們的。

如果再做遠征,劉備必然會挑撥劉表襲擊許昌,萬一有什麼變數怎麼辦?」此時的劉備經過數年的休養生息,在荊州劉表的身邊又積聚了相當的實力。

以曹操對劉備的了解,他有理由擔心自己孤軍遠征之際,劉備會在背後發難。

這時,郭嘉又提出不同於他人的見解:「明公你儘管放心地去遠征,留下一個空空蕩蕩的許都也無妨,我料定劉備無法給你添麻煩。

不是劉備不想添,而是有人會代替您來阻止他,此人就是劉表。

」在眾人一片譁然聲中,郭嘉詳細地分析了平烏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義「胡人自恃偏遠,現在必然沒有防備,突然發動攻擊,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

袁紹對胡人有恩,如果袁尚還活著,他們一定幫忙,遲早是隱患。

現在袁家的影響還很大,這個時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動,我們的後方就不安穩了。

但劉表是個只知坐談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駕馭劉備,所以必然會對劉備有所防備。

現在雖然是虛國遠征,但一勞永逸,就再也沒有後患了。

郭嘉的觀點一針見血,曹操聽罷茅塞頓開,立刻進兵柳城。

曹操軍到易城,郭嘉覺得推進的速度還是太慢,又進言道:「兵貴神速。

現在潛力遠征,輜重太多,行進緩慢,被對方有所覺察必然就要做防備。

不如留下輜重,輕兵速進,攻其不備。

」後來,這一戰成為了中國戰爭史上「兵貴神速、奇兵制勝」的經典戰例。

曹操在設置了一些撤軍假象之後,暗中率領一支輕裝精兵,在嚮導田疇的帶領下突然出現在烏桓的背後。

烏桓首領蹋頓和袁尚、袁熙率軍倉促應戰,這一役,蹋頓被斬,曹軍俘虜了20餘萬人,走投無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遼東的公孫康。

這次行軍路況極端惡劣,沿途有長達二百里的地段乾旱無水。

當糧食吃光以後,曹軍將士又不得不先後殺了幾千匹戰馬充飢,才艱難抵達目的地。

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

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

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氣候惡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勞過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荀攸結局

荀攸多謀深算,心思縝密,明智而能保守機密,自從隨曹操四處征戰,常常運籌帷幄,當時很少有人知道他說了些什麼。

曹操每每稱讚他說:「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炫耀自己的長處,不誇大自己的功勞;他的內智別人可以達到,他的外愚別人卻達不到,即使是顏子、寧武也趕不上他。

」曹丕在東宮做太子時,曹操對他說:「荀公達,是人之表率,你應盡到禮節尊敬他。

」荀攸曾經生病,曹丕前去慰問,獨自在床下禮拜,他受到特別尊敬就是這樣。

荀攸與鍾繇交厚,鍾繇說:「我每次有所行動,都反覆思考,自以為沒有什麼要變動的了;但拿去一問公達,他的答覆總是超出我的意料。

」荀攸前後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鍾繇知道。

鍾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後世不得而知,荀攸生前在尚書台百忙之中也著史書《魏官儀》流傳於世。

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跟從曹操征孫權,在路上去世。

曹操每次說起他來就流淚。

正始五年(244年)冬十一月癸卯,魏帝曹芳下詔祭祀荀攸於太祖廟庭,追加諡號敬侯。

賈詡結局

賈詡是三國里最善終的一個,因為他是老死的,活到77歲,自然而死。

比三國里很多有名人物都長命,而且死的時候無痛苦,可以算是是很厲害的人物。

程昱結局

程昱性格剛戾,常與人意見相佐。

有人告其謀反,但曹操反而待其更為優厚。

曹丕稱帝後,程昱為衛尉進封安鄉侯,增邑三百戶,前後共計八百戶。

封幼子程延及孫程曉為列侯。

當準備封其為為三公時,程昱不幸去世。

友情提示:易筋經,洗髓功是我中華傳統之瑰寶,有興趣的朋友交流,1481518102。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閒敘歷史之—自古三國多謀士「奉孝篇」

人常言,自古三國多謀士。哎,說起奉孝不盡悲從中來。英年早逝的他為三國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人不禁感嘆「憶長今,聞斷魂,往事隨風,今生痛駝鈴,惜也,悔也!」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這位在三國時...

赤壁之戰後,曹操最想念的人是誰?

漢朝末年是社會大動亂,群雄爭霸,在爭霸的鬥爭中,主要是鬥智斗計。因此,雄踞一方的英雄也好,梟雄也罷,無不延攬人才,以保證自己在鬥爭中取得勝利。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三國的第一謀士,被稱為鬼才的郭嘉。

三國郭嘉是怎麼死的?歷史上郭嘉的死亡之謎

郭嘉,,字奉孝,東漢末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是三國時期曹魏的第一謀士。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毛澤東曾評價郭嘉說郭嘉是歷史上一位傑出的智謀之士...

三國,要是此人在的話,諸葛亮就算一根蔥!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人物。原為袁紹部下,後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祭酒,封洧陽亭侯。於曹操征伐烏丸時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諡曰貞...

郭嘉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看完才知道

三國里群雄逐鹿,政權動盪,時勢造英雄,在這個紛亂的時代,出現了很多傑出人才,但有一位奇才,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可惜英年早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里曾這樣描述他:「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群英。...

曹操手下八大謀士,你都知道嗎?

曹操能得一方,固然是自己的聰明。但僅憑聰明就夠嗎?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曹操手下那是謀士如雲。更有前五大謀士和後三大謀士之分。NO1、堪稱三國第一謀士前五大謀士之郭嘉:曹操早期軍事智囊團的核心人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