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的教學價值、主要課型和課堂策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單篇文章閱讀、多篇文章閱讀、整本書閱讀,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種閱讀方式。

為了讓學生學會多篇文章的閱讀,我們開展了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研究,並舉行了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研討活動,有效地更新了教師閱讀教學的意識,改革了閱讀教學的模式,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本期從中選擇了一些文章和教學設計,以饗讀者。

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的多篇文章。

群文閱讀教學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速度,更關注學生在多種多樣文章閱讀過程中的意義建構,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主要價值

(一)增加閱讀的數量,讓學生讀得更多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多讀書、多積累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目標」中規定,第一、二、三學段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分別不少於5萬、40萬、100萬字。

世界各國也非常重視兒童的閱讀量,美國紐約州規定小學生每年必須讀25本書。

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教師仍然比較重視語文教材中課文閱讀的教學。

以小學語文12冊教材、每冊教材平均30篇課文、每篇課文平均500字計算,閱讀總量只有15萬字左右,這樣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

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為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準備。

(二)提高閱讀的速度,讓學生讀得更快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每天都會產生許多新知識。

為了獲取更多的信息,必須學會快速閱讀。

法國在20世紀70年代就將快速閱讀列為獨立學科,並列入國家重點科研項目。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課程目標」中提出,第三學段學生默讀一般課外讀物每分鐘不少於300字。

快速閱讀是一種技能,技能是需要訓練的。

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篇500字左右的精讀課文要教兩課時,略讀課文要教一課時,教師可以慢慢教,學生可以慢慢讀,這種單一的閱讀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三)強化閱讀的主體,讓學生讀得更樂

學習不是學生簡單地接受教師的講解,而是學生自我建構的過程。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基本理念」中強調:「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節課教一篇文章,學生很快讀完,內容基本理解,教師只好不停地問、不停地講,學生被動地答、被動地聽,主體意識缺失,閱讀興趣降低。

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閱讀內容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教師不得不少問少講,學生忙著進行看書、思考、陳述、傾聽等語文實踐,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四)豐富閱讀的方式,讓學生讀得更深

單篇文章閱讀、多篇文章閱讀、整本書閱讀,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種閱讀方式,三者不可替代。

《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各個學段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

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節課教一篇課文,用大量時間的咬文嚼字、感情朗讀,關注精讀、朗讀方法的指導。

我們有時需要細嚼品味式的慢閱讀,有時也需要整體把握式的快閱讀。

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不僅加大了學生的閱讀量,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多篇不同作家、體裁、內容的文章閱讀中進行比較歸納、分析綜合、深入思考,關注略讀、默讀方法的指導,這樣就為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閱讀方式、終身閱讀與發展奠定基礎。

二、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課型

(一)基於單元整組教學的群文閱讀課,讓教材的功能充分發揮出來

現行的小學語文教材是以主題組單元的,一個單元圍繞一個主題往往選編了四篇課文,為開展群文閱讀帶來極大的便利。

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六組主題是「父母之愛」,課文有《「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地震中的父與子》《慈母情深》《學會看病》。

我們可以先指導學生精讀最有特色的課文《「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感受別樣的父母之愛,體會父母之愛的深沉,習得抓住人物語言、神態、動作描寫體會人物情感的閱讀策略,再運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教學其他三篇課文;也可以先分課教學,再利用「回顧·拓展」中「交流平台」的提示在「本組課文中,有不少描寫人物外貌、動作和語言的語句……讀一讀課文中這樣的語句,體會這些語句好在哪裡」,上好單元總結課,把單篇課文教學時獲得的散亂的知識系統化,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二)基於略讀課文拓展的群文閱讀課,讓略讀課文教學簡略而豐厚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三年級開始,每個單元選編了一篇略讀課文,到了五、六年級每個單元選編了兩篇略讀課文,並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再三強調略讀課文「理解內容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主要靠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

為了更好地體現略讀課文的編寫意圖,我們可以採用群文閱讀的方式教略讀課文。

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略讀課文《刷子李》,我們可以讓學生先讀課文,再泛讀《俗人奇事》一書中的《張大力》《蘇七塊》《泥人張》等多篇文章,在大量閱讀中充分感受馮驥才筆下的人物形象,體會人物描寫的方法,以一篇帶多篇,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三)基於綜合性學習的群文閱讀課,讓閱讀材料成為探究學習資源

為了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繫,加強與其他課程以及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學段目標與內容」中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五年級開始,每冊教材安排了一個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並提供了多篇「閱讀材料」。

如六年級上冊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的大門」,選編了《詩經·採薇(節選)》《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天凈沙·秋》《太陽的話》《白樺》等「閱讀材料」。

這些「閱讀材料」與課文不一樣,不能一篇一篇地教。

我們可以運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多首詩歌的比較閱讀中發現詩歌描寫內容、古詩與現代詩表達方式、不同詩人表達風格等方面的異同,充分感受詩歌魅力,為學生接下去開展確定主題、搜集詩歌、整理詩歌、編小詩集等實踐活動打開思路。

  (四)基於課外閱讀教學的群文閱讀課,讓課外閱讀的指導更有成效

隨著兒童閱讀的推廣,書店裡學生課外閱讀的內容非常豐富。

讀什麼,怎樣讀,是擺在學生、家長、教師面前的兩大問題。

圍繞某一主題選擇一些相關的文章,開展群文閱讀是一種課外閱讀的好方法。

課外書中還有一些書是由多篇小文章組成的,如《俗世奇人》《中外神話故事》等,與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單元主題配套的《同步閱讀》等,我們也可以運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

我們還可以開展群書閱讀的指導。

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課外書屋」,提示學生課外閱讀我國著名作家沈石溪的《狼王夢》《第七條獵狗》、加拿大作家西頓的《小戰馬》《紅脖子》、美國作家傑克·倫敦的《荒野的呼喚》《海狼》等作品,就可以在學生自主選擇書籍閱讀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討論,深入感受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豐富的情感。

三、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關鍵策略

(一)有主題地萃取文章,讓群文緊密聚合起來

群,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意思之一是「聚在一起的人或物」。

群文閱讀教學,首先是要選好文章,圍繞一個主題把多篇文章聚在一起。

否則,群文閱讀就會群龍無首,雜亂無章。

基於教材單元整組、綜合性學習等群文閱讀教學,教材中本身就有主題。

基於課外閱讀、略讀課文等群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從文章內容、人文內涵、表達方式等多角度確定主題,圍繞主題精選文章。

從文章內容角度定主題。

以時間為主題,如「春天的兒童詩」「描寫晚霞的美文」群文閱讀;以人物為主題,如「老舍筆下的小動物」「我的老師」群文閱讀;以事物為主題,如「千姿百態的荷花」「故事中的狐狸」群文閱讀;以事件為主題,如「送別詩」群文閱讀等。

從人文內涵角度定主題。

以生命教育為主題,如「尊重生命」「生命的價值」群文閱讀;以成長教育為主題,如「名人成長小故事」「難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閱讀;以愛的教育為主題,如「人與動物」「師生之情」群文閱讀;以學會思考為主題,如「從不同角度看同一事物」群文閱讀等。

從表達方式角度定主題。

以寫作體裁為主題,如「創世神話」「演講稿」「兒童詩」「西湖民間故事」群文閱讀;以寫作方法為主題,如「反覆結構的童話故事」「結尾出人意料的小小說」「有特色的人物外貌描寫」群文閱讀等。

(二)有結構地呈現文章,讓群文有機組合起來

任何事物都是由多個要素按照一定的結構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優化要素的結構就能提高整體的功能。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現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章無序地全部呈現,最好有一定的結構,才能取得群文閱讀教學的整體效應。

我們可以根據文章主題和特點,合理選擇舉一反三、分組遞進、反覆重讀等群文閱讀教學結構,有效地呈現文章。

舉一反三式的群文閱讀教學結構,即先讀一篇文章,再讀一組文章。

如高利佳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反覆結構的童話故事」,先指導學生閱讀《小壁虎借尾巴》,理解小壁虎分別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師生共畫文章的情節結構圖;再指導學生閱讀《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七顆鑽石》《犟龜》一組文章,自己畫一畫每個童話故事的情節結構圖,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童話故事中「反覆結構」的表達方式。

這種教學結構,以一篇帶多篇,教師容易教,學生容易學,可操作性強,能很好地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分組遞進式的群文閱讀教學結構,即先讀一組文章,再讀另一組文章。

如汪燕宏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太陽·石頭·風》,先指導學生讀兩首有關太陽的詩歌,讓學生感受詩歌想像的豐富性;再指導學生讀兩首有關石頭的詩歌,在學生感受詩歌想像的豐富性的基礎上,發現詩歌語言的有趣性;最後引導學生閱讀三首有關風的詩歌,讓學生充分體會詩歌想像的豐富性和語言的有趣性。

這種教學結構,一組一組地呈現文章,學生始終在多個文本共讀中進行思考,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反覆重讀式的群文閱讀教學結構,即先讀一組文章,再重讀這組文章。

如台灣賴玉蓮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對友情多面向的探討》,先指導學生從《我喜歡你》《阿貴只有九歲》《打過架那天的夕陽》《等待》《贈汪倫》等五首友誼詩中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兩首詩讀一讀,寫一寫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在小組內和同學交流;再指導學生小組合作,用概念圖的方式整理出五首詩中所傳達的有關朋友的想法,如朋友之間有快樂、有爭執、有生離、有死別等。

如台灣陳易志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石頭湯》《雷公糕》《南瓜湯》《敵人派》《肉丸子湯》《兔子蛋糕》,先讓每個小組各自閱讀一篇文章,每個學生整理出本小組閱讀文章中的角色、困難、結果等信息,寫在便利貼上;再重新分組,新的小組裡坐著讀不同文章的學生,請他們把自己寫的便利貼貼在海報上,重述自己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在一節課時間內每個學生相當於讀了六篇文章。

這種教學結構,充分利用文章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讓學生在反覆閱讀中提高語文能力。

(三)有整體地設計問題,讓群文橫向聯合起來

問題是學生思維的起點,是教師教學的手段。

群文閱讀教學需要單篇文章閱讀作基礎,但重點是指導學生在多篇文章閱讀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

群文閱讀教學時,我們要把多篇文章看成一個閱讀整體,設計比較性、遷移性、衝突性等問題,將多篇文章橫向聯合起來,培養學生重整、伸展、評鑑、創意等高層次的閱讀能力。

立足群文閱讀的比較性問題設計。

有比較才有鑑別,比較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方法。

常見的比較有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內容比較、形式比較、相同點比較、不同點比較、粗略比較、精細比較等。

如高利佳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反覆結構的童話故事」,在學生讀完《小壁虎借尾巴》《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七顆鑽石》《犟龜》等四篇童話故事後,引導學生比較思考:這四篇童話故事在情節結構上有什麼相同之處?學生很快就能在比較閱讀中發現童話故事情節反覆性的特點,比單篇閱讀教學更有優勢。

立足群文閱讀的遷移性問題設計。

在一篇帶多篇的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遷移性問題,引導學生把一篇文章的閱讀所得運用到其他文章的閱讀之中。

如略讀課文《刷子李》的群文閱讀教學,先指導學生理清課文「黑衣上沒有白點—黑衣上出現白點—黑衣上的小洞」的情節結構,習得「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再引導學生閱讀《張大力》《蘇七塊》《泥人張》等多篇文章,並思考:哪些文章也運用了「一波三折」的寫作方法?讓學生在遷移中鞏固知識、形成能力。

  立足群文閱讀的衝突性問題設計。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由於給學生提供了多篇文章,文章與文章之間的思想觀點、語言表達等存在著一定差異。

我們可以抓住多篇文章之間的差異,設計激發學生認知衝突的問題,引起學生思維的碰撞。

如蔣軍晶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孔子的故事》,在引導學生感受孔子的偉大之後,讓學生深入思考:請大家再讀這些文章,孔子有沒有讓你不太滿意的地方?教學群文閱讀《創世神話》,在引導學生感受各國創世神話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點之後,讓學生深入思考:創世神話是先人的想像,不是科學,為什麼今天我們還要讀?從而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四)有意識地滲透策略,讓群文功效綜合起來

習得方法比獲得知識更重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閱讀策略是知道在什麼時候運用什麼閱讀方法或手段,更具有規律性、普適性。

群文閱讀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從多篇文章閱讀中獲取豐富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快速閱讀、整合信息、質疑討論等群文閱讀的策略。

在群文閱讀中學會快速閱讀的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學生一節課要閱讀多篇文章,用得比較多的是默讀和略讀、瀏覽,這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用的閱讀方式,我們要有意識地滲透這些快速閱讀的策略。

如教學略讀課文《祖父的園子》的群文閱讀,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給大家三分鐘時間快速默讀課文,可以一句一句地讀,一段一段地讀,一目十行地讀,讀完課文後想一想這是一個怎麼樣的園子,把自己的感受用詞語記錄在課題的旁邊;再讀課文時提出要求:我們知道了祖父的園子是一個應有盡有、五彩繽紛、生氣勃勃的園子,請大家用三分鐘時間瀏覽課文,可以跳讀、掃讀,把表現這些特點的句段畫下來讀一讀,爭取讀出自己的感受。

在群文閱讀中學會整合信息的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不必拘泥於單篇文章閱讀時的字詞理解,應側重在大量閱讀中提取信息,綜合思考,我們要有意識地滲透整合信息的閱讀策略,培養學生比較、綜合、概括、歸納等閱讀能力。

如戴一苗老師教學非連續性文本《尋找食物》的群文閱讀,就運用了范恩圖的閱讀策略,引導學生從《濕原蟲怎樣尋找食物》和《螞蟻的路徑》兩篇文章中提取信息,比較螞蟻和濕原蟲在尋找食物的方法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還可以滲透概念圈的閱讀策略,通過在多篇文章閱讀中不斷深化對核心概念的理解;滲透對照表的閱讀策略,讓學生從多篇文章中提取信息,進行比較分析等。

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質疑討論的策略。

群文閱讀教學,不同體裁、不同表達形式、不同語言風格、不同作者的文章,給學生帶來了豐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思考空間,也給學生帶來了許多疑惑,難以全面理解,需要在交流討論中釐清。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滲透質疑討論的閱讀策略,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表述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問題、和同學進行討論。

如蔣軍晶老師教學的群文閱讀《創世神話》,在引導學生尋找各國創世神話故事的共同之處時,激發學生質疑:為什麼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認為原始世界像一個蛋、神話故事中都有一個本領超人的神、世界萬物都是神變化而來的……質疑後引導學生猜測討論:我認為雞蛋里黑糊糊的,當時混沌的世界也是黑色的;世界上所有的星球都是圓的,蛋也是圓的;蛋是封閉的,我估計原始人認為宇宙是永遠都走不出去的……

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群文閱讀教學,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一片新天地,是小學語文教學從「少慢差費」走向「多快好省」的一條新途徑。

(本文為網絡收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陳文教育感悟」讀是語文教學第一大法

(重溫經典 回到常識)讀是語文教學第一大法——學習葉聖陶教育思想體會之五陳 文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些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單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

淺談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

現行教科書將課文基本上分為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兩大類。無論是各級名師的觀摩課、示範課,還是一般教師的公開課,精讀課文都是他們的首選,就連刊物上發表的教學設計、教學實錄,往往也是精讀課文,對於略讀...

科研論文丨全學科閱讀背景下語文素養的提高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當今信息社會,閱讀成為個體終身學習的有效途徑和必備的技能。學生將隨時面臨著閱讀對象的選擇和閱讀信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