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論文丨全學科閱讀背景下語文素養的提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

當今信息社會,閱讀成為個體終身學習的有效途徑和必備的技能。

學生將隨時面臨著閱讀對象的選擇和閱讀信息的處理問題,而這一能力也將直接影響個體的終身發展。

因此,全學科閱讀概念的提出與應用,是以學習者的需要為基礎的,能夠拓展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興趣,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

最終達到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全面提升小學生素養的目的。

《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教學」的總目標要求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

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

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因此,在高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我始終堅持「學以致用、互助促進」的閱讀教學原則。

把課堂上從課文篇目中所掌握的知識、所理解的理念、所感悟的情懷等,帶入到相關課外閱讀中去,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講:「語文教本只是些例子……不是個終點,從語文教本入手,目的卻在閱讀種種的書。

」同時,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練就了熟練的閱讀技能,便能夠更好地服務於課內閱讀教學工作。

因此,我認為在落實高年級語文的全學科閱讀教學中,應著力側重課外拓展,以課內帶課外,以課外促課內。

通過課內外「學習」與「運用」的結合,擴大學生閱讀視野,鍛鍊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一、課內帶課外,深化知識點解讀,豐富課程內涵。

  • 主題連結。

主題是每一篇課文的靈魂和眼睛,抓住文章主題,就抓住了作者所想表達的思想感情。

因此,從主題這一視角出發進行課外拓展,可以增強學生理解同類文章深層內涵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橋》一課,我將《生死抉擇》作為同一主題的補充材料,因為在內容和情感上,學生很容易和剛剛學過的課文產生連結,再遇到類似文章時,即可理解和辨識。

再比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主題是「了解魯迅」,這一單元4篇課文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了一位立體而真實的魯迅。

此時,學生對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正好推薦一系列的課外閱讀資源,了解他的傳奇人生,使魯迅的形象在孩子們心中逐漸豐滿起來,豐富了學生的文學積澱。

  • 情節連結

在我們的教材中,有不少課文都節選自經典名著,因此,學生在學習和閱讀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那麼,在進行這類課文的拓展時,可以結合文章中的情節空白處,引發學生去看原著的興致。

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中的《臨死前的嚴監生》一文,教師說:「文中的嚴監生,可謂視財如命。

特別是作者所寫『兩個手指頭』這傳神的一筆,將其吝嗇鬼的形象刻畫的深入人心。

那麼,我們猜一猜,這麼一個吝嗇的人,他的大老婆得了重病,他願意花大錢為她治病嗎?猜一猜,大老婆病死了,他願意花錢大辦喪事嗎?猜一猜,他的哥哥犯了事,逃了,知縣到家裡抓人,他會花大錢消災嗎?」學生紛紛猜測嚴監生不會捨得花一分錢。

「你們全都猜錯了。

」教師說,「你們去看書吧!」這樣,激起了學生看《儒林外史》的慾望,水到渠成地拓展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還有,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冬陽 童年 駱駝隊》一文,是台灣著名作家林海音《城南舊事》的序言。

可以從課文中富有童真童趣的精彩片段入手,激發學生閱讀《城南舊事》的興趣。

再比如,曾經在學習《巨人的花園》一課時,筆者向推薦他們閱讀王爾德的《快樂王子》、《星孩》、《堅實的朋友》等作品,並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朗讀精彩片段、簡介主要內容、設疑惑造懸念、借用名人評價等方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這樣根據教材中的一篇文章推薦出一類的、一系列地和課文主題相關的文章,很好地擴大了閱讀量,提高了閱讀品質。

這一方法,在高年級段依然適用。

教師這樣以課堂為圓心,輻射、引領課外閱讀,給學生推薦一些和課文或者在與文章情感,或者與文章寫法上有關聯的作品,或者引導學生閱讀節選自這篇文章的那本書,並在閱讀前,還給他們提出一些撬起這篇文章支點的小問題,讓學生在課上或者利用中午看班的時間給他們提供暢所欲言的交流平台,這樣的方式,就給學生創建了一個廣闊的語文學習空間,有效提高了學生閱讀的品質和效率,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高。

二、課外帶課內,創設閱讀環境,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如果說,課內閱讀的拓展,是加強知識點聯繫的過程,那麼,課外閱讀的習慣培養,能夠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智慧、沉澱其對生活的品味。

因此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以及教師在閱讀內容篩選和指導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1.激發興趣,並肩前行。

我在課堂中,經常結合近期的社會熱點,和學生展開討論,並且在合適時機,向學生介紹相應的讀物。

比如,電視台播出《三國演義》後,我就利用晨讀和中午自習時間,和他們一起讀《三國演義》。

有時,在每堂語文課的課前五分鐘,我會安排讀書速度較快的同學,效仿講評書的形式,講一講他剛剛讀完的章節,並在發言結尾處,設置懸念「且聽下回分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除了我主動推薦給他們的好書之外,我也會融入到學生的圈子裡,分享他們的「心頭愛」。

比如《淘氣包馬小跳》、《皮皮魯和魯西西奇遇記》、《哈利波特》系列等等。

從這些個性鮮明的角色里,我似乎能看到映射到學生身上的影子:真善美!甚至在班級學生青春期中,我不知如何解決的棘手問題,在讀了《女生日記》後,一切都變得有序而自然。

2.豐富活動,促進好讀氛圍。

正如《語文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中所要求:「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

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

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

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的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例如:晨讀名著,體會名家筆觸;課前五分鐘小組匯報,鍛鍊表達,獲得成就感;調動家長,親子共讀,架構家校合作橋樑;自排課本劇,展示成果,贏得榮譽,等等。

不僅如此,全學科的閱讀,豐富了學生的知識貯備量,開拓了眼界,提高了生活動手能力,使學生的寫作也變得容易起來。

就像葉聖陶先生所說的,作文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需要。

作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就是因為「立足生活」,因為教師正確引導學生去體驗了生活,擦亮了學生觀察生活的眼睛,打開了學生的觀察生活的思路,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出了可以用於習作的素材,表達能力也就提高了。

書籍為孩子打開一扇窗

總之,在全學科閱讀的大背景下,作為語文教師更應該積極探索具有學科特點的閱讀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我想,書籍的確是人類的摯友,而閱讀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求知形式。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該通過我們的引導,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成為其學習和生活中「潤物無聲」的一部分,促進學生髮展、提升素養,使每一個孩子都成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王健鵬:閱讀動力,助推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閱讀動力,助推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王健鵬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那麼什麼是閱讀動力呢?閱讀動力指的是學生對於閱讀本...

分享|讓閱讀成為悅讀

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特教學校 趙淑萍 古人為防蟲蛀在書中放置香草,令書留下幽幽清香,「書香」一詞由此得來。書是心靈雞湯,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從遠古世紀至現代社會,從青銅器到竹簡再到紙張,書從未遠...

閱讀能力提升快,課內課外只需這樣做!

課堂上常常會有這樣的情況:學生還沒有好好閱讀課文,老師就帶著學生「肢解」課文。最後把一篇文章剖析出無數個問題點扔給學生,學生才匆忙去讀課文,這樣教學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語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的教學價值、主要課型和課堂策略

單篇文章閱讀、多篇文章閱讀、整本書閱讀,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種閱讀方式。為了讓學生學會多篇文章的閱讀,我們開展了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研究,並舉行了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研討活動,有效地更新了教師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