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本」語文教材主編透露改革方向!中學課程將有顛覆性變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編者按
「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高考閱讀題的變化趨勢,對女生特別不利!」……近日,「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總主編溫儒敏教授關於高考語文改革的觀點引起圈內人士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作為中學語文教育領域具有重大影響力的旗幟性人物,溫儒敏對當前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又提出來哪些建議?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高考語文面臨哪3大變化?
高考語文題量增加
「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大家注意了,高考命題方式正在進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閱讀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現在是9000字,將來可能增加到1萬字;閱讀題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體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閱讀題的選文範圍更廣
「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中學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
2015年考的閱讀題是古代貨幣制度。
之後他們做了一個調查,99%的學生從來沒有關心過,沒有看過這個題目,老師也沒有注意過。
2016年考的閱讀題跟文學有點關係,就是比較文學,裡面有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學生也看不懂。
高考語文閱讀題思辨性增強
「高考閱讀題的變化趨勢是:「那種思辨性,那麼複雜,那種擴展,就是你想不到的,對女生特別不利!」
因為在溫儒敏看來,女孩子中學喜歡讀小清新、小文藝、小立志,喜歡詞很美的文章。
這些符合那個年齡段的審美趣味。
可她們馬上讀大學了,就要開始更多地考慮思辨,面對很複雜的邏輯。
所以教改必須在中學階段用高考來撬動,來推動閱讀,推動寫作的教學。
當今語文教學存在很大的問題!
談過未來高考語文的改革走向,溫儒敏繼續「痛批」高中語文教學:「有等級考試之後,高中學生將不是在考場,就是在去考場的路上。
」
溫儒敏的這番言論並沒有遭到眾多語文特級教師的反對。
因為,年逾古稀的溫儒敏這兩年還在地方高中進行具有普遍意義的調研。
他發現,號稱向985、211高校貢獻了很多學生的中學,語文課是高一學點知識,高二忙聯考,高三基本不學,全部刷題。
所以作文在高中可有可無,很多學校根本不安排寫作課。
高中語文老師將精力用在總結應對高考作文的技巧上,只講怎麼對付考試。
比如,有老師總結出15種寫法:怎麼用愛因斯坦的名言,怎麼套入自己的經歷和想法,怎麼聯繫新聞,諸如此類。
「原因非常複雜。
但有一個直接原因就是作文閱卷存在很大問題。
」他詳細分析,語文卷總分150分,作文占60分。
分數分成四等,二等分是42-45分,他們調查了4個省,75%-85%都是二等分,根本拉不開距離。
「考得好也是42分,考得不好差不多也是40多分,所以老師就不教了,頂多教點考場上的作文技巧。
」他們調查的4個省,考入一類校的作文成績,比考入二類高校總體差距為「2分」!
「新高考也可能帶來一個問題:學生不是在考場,就是走在去考場的路上」。
高一開始等級考試,考考考,造成現在的孩子對寫作沒興趣,對讀書沒興趣。
語文要給其他出分的學科讓路,學生精力自然不能放在這裡。
高中課程將有顛覆性變化
高中課堂,還是要靠高考指揮棒來指揮。
溫儒敏透露,高中課程將有顛覆性的變化。
對高一,有一個基本的設想,每個學期應安排6—8次的寫作。
其次要有文學寫作,比如寫詩,要學生模仿寫詩、寫小說、寫散文、寫戲劇。
為什麼要倡導文學創造?並不是要學生寫得多麼好,以後變成一個詩人。
而是通過「模仿寫詩,來感覺那種語言的超越,語言的變型。
語言有時候不能窮盡,情詩就要說出變型的話,這就是詩。
讓孩子們懂得語言的這個特點,最終是一種情感訓練、思維訓練,也是對語言的一種感覺。
改革還要讓孩子們寫劇本、改編劇本,寫散文,寫小小說。
」他解釋,這是審美的教育。
這樣教學就對老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他指出,現在的很多語文老師基本不讀書,也沒有時間讀書,溫儒敏只能儘量去影響准老師。
在北師大,他苦口婆心勸學生們「少看微信多讀書」,語文教學要儘量往閱讀和寫作方向轉一轉,以此來激活我們的寫作教學。
教師如何引導孩子閱讀?
讓中小學生多讀名著非常重要,這不只是學語文的需要,也是為學生的一生「打底子」的需要。
現在的學生讀書很少,好多人除了教材教輔類書,基本上不讀書,主要原因就在於課外閱讀特別是名著閱讀未能真正進入教學的視野。
我們講素質教育、人文教育,歸根結底還是要讀書。
因此,語文課要把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與習慣當作頭等大事。
那麼,教師應該怎樣引導學生讀書、讀名著呢?
激發閱讀興趣是關鍵
備課要有引導學生讀書的自覺。
教師備課的時候,往往會列出多條教學目標。
其中有沒有考慮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問題?課堂哪個環節可以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興趣,或者引導他們自己找書來讀?我們現在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在讀書的引導上做得很不夠,或者說缺少自覺。
從語文教育的規律來看,讀書興趣、習慣的培養以及讀書方法的掌握,遠比面向考試精讀精講、反覆操練的做法高明,也更加重要。
我們在語文課改方面有太多的經驗,太多的流派,太多的改革措施,但最重要的是先想辦法去除「病灶」,改變學生不讀書、少讀書的狀況,千方百計把讀書興趣的培養放到頭等位置。
只要把讀書興趣培養起來,有了讀書的習慣,學生自然就會找書來讀。
教學要有利於提升學生讀書的興趣。
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在大學生中做過一個關於語文教學效果的調查,發現相當多的學生並不喜歡語文課。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課型混淆、模式僵化,扼殺了學生語文學習包括讀書的興趣。
現在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大致分為精讀和略讀兩類。
精讀課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比較精,目的是以教材為例子,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舉一反三,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略讀課主要是學生自己閱讀,把在精讀課中學到的方法,拿來實踐、嘗試、體會。
精讀課與略讀課課型不同,功能也有不同,配合進行,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
然而,如今教師往往混淆了兩種課型,不分精讀略讀,全都設計成精讀精講課。
每篇課文都要講寫作背景、段落大意、主題思想、語法修辭等,摳得很細,就如同手術解剖。
這會帶來很嚴重的弊端,學生容易因此產生厭煩情緒,自然也就失去了讀書學習的興趣。
雖然現在的語文教學總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進行了很多嘗試和改變,比如增加課堂討論所占的比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並沒有解決課型混淆的問題,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品位仍然難以提高。
當然,我並非一味反對精講。
課文的分析,有時必須要細、要精、要透,這是毫無疑問的;語文教學也要有知識點、能力點,最好是一課一得。
這些都沒有問題,但這種「精」「細」要有意義,即要指向學生讀書的興趣,讓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
更新一些閱讀的觀念。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對有些傳統的觀念、教學方法很少主動去質疑,或者不會根據條件去選擇實施。
這也不利於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比如「不動筆墨不看書」,一定情況下是必要的,但又不能規定學生凡是讀書都必須做筆記寫文章;「讀寫結合」當然很好,但並不等於凡是閱讀都要指向寫作。
因為如果教師提出這樣的強制要求,這些很好的方法就會變成束縛,扼殺學生的讀書興趣。
再如一些教師批評「好讀書不求甚解」,覺得這是不認真、不踏實的學習態度,當然也有其道理。
然而,我們還要看到,學生閱讀課外書的時候,應當容許其了解一個大概即可,不必讀任何書都要像課堂上那樣「求甚解」。
因此,我們今後講「不動筆墨不看書」,講「讀寫結合」,講「好讀書求甚解」,最好限定在一定的語境之中。
要了解學生的閱讀興趣
讀書其實是很個人化的事情,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性情,甚至不同的性別,都會形成各自不同的讀書興趣。
比如男孩的空間感一般比女孩強,可能更喜歡探險、破案、推理類的書;女孩一般比較喜歡故事性強、情感優美的讀物。
教師應當了解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喜歡讀些什麼,他們正在彼此交換閱讀些什麼,不應當直接粗暴地就要求學生去讀名著,更不能簡單地制止學生讀那些他們喜歡的閒書。
要知道,閒書讀得多了,對提高閱讀能力也有很大幫助;學生讀書的習慣養成了,閱讀和欣賞水平也會有所提高。
讓學生由讀「閒書」到讀經典名著,需要有一個引導的過程。
尤其是現在很多名著與學生是有隔膜的,很難讓他們一下子就接受,怎麼辦?其實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會有不同的閱讀興趣,他們也會進行自我調整,自我塑造。
教師的責任是引導,而不是強制,要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讓他們接近經典。
現在的小學生從中高年級開始,就逐漸形成了他們的語文「圈子」與表達形式,包括他們的課外「閒書」閱讀交流、博客、微信,等等。
其實這些都是他們語文能力成長的重要方面,又關係到語文興趣的培養和閱讀習慣的形成。
教師也許不能完全進入學生的語文生活,但應當給予尊重和必要的關照,儘可能在語文課和學生的語文生活之間疏通一條通道。
如此肯定會加倍引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起讀書的習慣。
為什麼教師總會感到進入不了學生的語文生活,不知道他們的閱讀興趣呢?這跟教師不讀或者很少讀兒童作品有關。
教師要讀書,包括讀兒童的書,才能和學生一起討論,有共同的話題,也才有可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讀書。
補充兩點建議
最後,我還要補充兩點建議,一是語文課不要濫用多媒體,二是語文教師必須當好「讀書種子」。
這兩點看似與學生閱讀名著無關,但其實有很大聯繫。
現在語文課上濫用多媒體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毒藥」。
某次我到河南一所農村中學聽課,教學設施很「現代」,黑板沒有了,板書用多媒體、「PPT」替代。
他們在上初一的「古詩三首」這一課,講到曹操的《觀滄海》,什麼作者介紹、作品背景、字詞注釋、思想意義、藝術手法等,全都是從網上下載拼湊的,教師講到哪裡,在螢幕上點一下,就都出來了。
多媒體雖然很直觀,但是把課文講解與閱讀切割得零碎了;多媒體給學生提供了各種畫面、音響與文字,好像活躍了課堂,可是學生的閱讀被擠壓了,文字的感受與想像被干擾了,語文課非常看重的語感也被放逐了,這樣的多媒體對語文學習並沒有好處。
此外,多媒體也讓教師的備課變容易了,網上輕而易舉就可以下載到大量教案和課件。
這樣備課講課,不僅教師的個性被淹沒,講出來的課大同小異,更麻煩的是背離了語文課必須靠學生反覆大量閱讀以增強語感的本義。
長此以往,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自然也無從談起。
多媒體本來是好事,可用得太濫,讓教師變懶了、個性消失了,學生的學習也受到很大影響。
因此,我建議語文課不用或少用多媒體,讓語文課重新回到樸素本真的狀態中來。
語文教師還要當好「讀書種子」。
我曾經發過一條微博,是這樣寫的:「前日有雜誌採訪我,問:孩子們都不太喜歡讀書,怎麼培養興趣?答:家長自己愛讀書,孩子自然也對書有興趣。
父母成天打麻將看電視聊大天,家裡完全沒有讀書的氣氛,怎麼可能要求孩子讀書?在孩子的教育上,父母的言傳身教是第一位的。
如果能讓孩子從小養成讀書習慣,加上陽光性格,比考上好學校更重要。
」
這條微博說的是家長,其實教師也一樣,在讀書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引領和模範作用。
學生讀書情況不夠好,那麼語文教師如何?據調查,也很不理想。
很多教師也不是不讀書,但讀的主要是與職業需要相關的實用的書,我稱之為「職業性閱讀」。
明後天就要上課了,趕緊找有關材料讀一下;或者要評職稱了,馬上讀一些救急的書。
教師自己都很少讀經典名著,很少讀整本的書,怎能教得好學生讀書?學生又怎麼會樂意讀書?因此,語文教師一定要養成讀書的良性生活方式,做好學生的「讀書種子」。
重磅推薦
第九彈: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四大專家攜手,教您如何打造學校教育特色
第八彈:
茵茵芳草地,濃濃五洲情:以國際看未來,取精華潤本土
第七彈:
課程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北京中學20門學科、特色課程全公開!
第六彈:
清華附中分論壇首揭神秘面紗,高考改革不止是「高中的盛宴」
第五彈:
俠之大者,師之大者(2017英雄帖)
第四彈:
北京站分論壇大揭秘(第二屆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
第三彈:
教育部部長再提「課堂革命」,學校該如何為未來而教?
第二彈:
主論壇嘉賓都有誰?本年度最值得一見的教育大咖們
第一彈:
三分鐘了解南北「兩會」,重點都在這了!
| 依據京城教育圈、小學生閱讀、新校長傳媒等綜編
| 來源:校長派
校長智庫教育研究院
| 更多內容請關註:校長派微信公眾號
今年9月中小學語文課換書!總主編談教學重點
溫儒敏說,學生讀書興趣培養不能光靠學校,家庭也很重要。從幼兒園階段以聽故事為主,過渡到小學階段的紙質閱讀,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少看電視,少看微信,少打麻將,多和孩子一起讀書,對培養閱讀習慣、激發...
中小學語文課換書了!總主編談教學重點
溫儒敏說,學生讀書興趣培養不能光靠學校,家庭也很重要。從幼兒園階段以聽故事為主,過渡到小學階段的紙質閱讀,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少看電視,少看微信,少打麻將,多和孩子一起讀書,對培養閱讀習慣、激發...
中小學語文課換書了!總主編談教學重點
新華網北京8月22日電(記者 曹瀅 韓家慧)今年9月,全國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簡稱部編本)。今後三年,「部編本」將陸續推向全國使用。這是全國「三科教材」(道德與...
中小學語文課本換了!
今年9月,全國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使用「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簡稱部編本)。今後3年,「部編本」將陸續推向全國使用。這是全國「三科教材」(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統編工作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溫儒敏:把培養讀書興趣,作為小學語文頭等大事
「語文教學的本質還是多讀書。」在語文的概念被弄得很混亂的當今,重新提出這個樸素的道理,從「多讀書」的角度去闡釋語文的本質,是有現實意義的。聽說讀寫,哪個最重要?「讀」最重要。 培養讀書的興趣與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