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第一謀臣荀彧究竟是憂慮而死,還是被迫服毒自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歷史中,出現了很多有名的謀士,其中以諸葛亮最為人們所熟知。

但要細論起來,諸葛亮在眾多謀士中只能排名第二,只有荀彧的謀劃和影響,才是三國歷史中首屈一指的。

曹操曾說,荀彧就好比漢初張子房。

可見其功,後世也對其讚頌頗多。

被尊為令君。

也許更多人認為,諸葛亮理當是三國第一謀士,持此見解的,我只能說你可能《三國演義》看多了。

論三國實力最強,無疑問的,自然是曹魏。

最終晉就是在其基礎上統一了天下。

而曹魏沒有荀彧就不可能統一北方。

司馬懿也曾說:「書傳遠事,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如果僅這些,還稱不上第一謀士。

從具體謀事上看,荀彧舉張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占盡諸侯先機。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都說:此誠不可與之爭鋒也。

後來,官渡之戰,又是荀彧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戰爆發。

九月,曹軍軍糧將盡,士卒疲憊,曹操寫信給荀彧,準備退守許昌。

荀彧回信說:「眼下軍糧雖少,還比不上楚、漢在滎陽、成皋之間那樣艱難。

當時劉、項雙方都不肯先退,先退的一方必定處於被動。

您以僅及敵之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堅守,扼住敵人咽喉使其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

敵人的底細已經清楚,銳氣已經枯竭,局面必將有所變化,這正是使用奇謀的良機,不可失去啊!」曹操採納其建議,繼續堅守待機。

不久,許攸家人犯法入獄,許攸怒而投奔曹操,獻計偷襲烏巢。

曹操遂以奇兵襲烏巢,斬淳于瓊等人,殲滅袁軍7萬餘人,袁紹僅帶800騎兵渡河北逃,從此一蹶不振。

曹操最終取得這場戰略決戰的勝利,奠定了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用人方面,曹操帳下很多名士,比如程昱,郭嘉,司馬懿等等,皆為其舉薦。

曹操長年在外征戰,兵源,糧秣的供應源源不斷,可謂荀彧功不可沒也。

諸如此類就不多說,要不就跑題太遠了。

說回我們的主題,荀彧的死亡之謎。

建安十七年,曹操欲進爵國公、加封九錫。

這時荀彧跑出來反對。

因此讓曹操很是不悅。

荀彧之所以反對,是因為他是一個忠於漢室的臣子,之所以為曹操謀劃,也是以為曹操是最有可能匡扶漢室的人。

起初曹操也可能是想做個柱國之臣,但人一旦手握權力,當初的初衷也就變樣了。

這些曹操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也說過。

這時,荀彧發現,曹操的野心已經不止想做一個漢臣了。

因此憂慮成疾。

曹操當然知道荀彧內心的想法。

因此就命人送了一個盒東西給荀彧,荀打開盒子一看,裡面什麼也沒有,只是個空盒。

荀彧知道,曹操是告訴自己,自己心中堅守的匡扶漢室的信仰已經不切實際。

大漢已經只剩下個空殼了。

一個人,當你窮其一生,為一個理想去奮鬥。

眼看著快達到時,突然發現,這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

這種絕望,足可以摧毀一個人生存的勇氣。

荀彧帶著絕望,永遠的閉上了眼晴。

這個天下,其實早已經不值得留戀。

曹操沒想到,原本自己只是想委婉的告訴荀彧,不要愚忠於漢室。

沒想到,一個空盒競然讓自己徹底失去這樣一個股肱之臣。

但悔之晚矣。

本該是千古的君臣,卻最終殊途。

從此,曹操雄心不再,再無大的功業。

可能是對於荀彧之死的愧疚,終其一生,曹操也沒有稱帝。

荀彧之死,是病死或是服毒。

無從得知,史書記載是病死。

也不是不存在的服毒的可能。

但說被迫服毒。

至少沒必要,也不可能。

這個鍋,我們後人不應該加給曹操背。

曹操要真想殺一個人,以他的性格,沒必要搞得這麼麻煩。

這樣做倒更合乎於劉備的做法。

歷史在每個人心中,都會有不同的解讀。

興亡皆天定,

盛衰豈無憑。

擔當了生前事,何計身後評。

這就是歷史的魅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堪稱三國第一謀士,夢三國荀彧十勝十敗論

一直以來,諸葛貌似被評為三國第一謀士。可豬哥真是純粹的謀士嗎?亂國毒士賈詡,謀士的五種境界,三國中結局最好的賈詡絕對逆天了。英年早逝的郭嘉,天生郭奉孝,一去大廈傾。曹魏大業的奠基人,沒發現,一代...

三國十大謀士排名,諸葛亮出山太晚只能列第四

東漢末年,漢室落魄,群雄紛爭,最終以曹操、劉備、孫權割據一方,形成三國鼎立之勢。而在三國鼎立的背後,更是各大謀士雲集之場所。小編從其謀略、成就、影響、治國、才能等方面對比綜合得出如下排名,僅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