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接班人幼麟,三番兩次投降為那般?即便如此卻博得好名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有句話說的好,大丈夫寧死不屈,寧願站著死,不願跪著生。

歷史上這樣的名人不少,比如文天祥,蘇武牧羊。

這些英雄好漢,最看重的就是「氣節」二字。

明知大勢已去,也要抗爭到底,殺身成仁、捨身取義是為大丈夫。

東漢三國時期,有氣節的男兒不少,比如一生從不侍曹的陳宮,他看不起曹操奸詐為人,甚至於不畏強權而擊鼓罵曹。

比如抬棺決戰關羽的龐德,在戰敗後誓死不降,被關羽斬殺,比如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比如劉備的五兒子北地王劉諶,等等還有許多。

兩軍交戰,變節投降者,往往為君子所不齒。

三國中最令人唾棄的投降者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

戰樊城、水淹七軍時投降了關羽,成了于禁戎馬一生再也抹不掉的污點,最終,曹丕稱帝後,命人在牆上畫下了水淹七軍是兵敗的場景,龐德寧死不屈,于禁則跪在關羽面前求饒,于禁看後羞臊而死。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投降者都像于禁這麼倒霉。

同樣是投降,關羽、張遼、徐晃、黃忠、馬超等,卻成了後世所仰慕的英雄。

他們和于禁最大的不同,就是即便投降,也沒丟了男兒的氣節。

張遼、徐晃投降曹操,叫識時務者為俊傑;黃忠、馬超投降劉備,叫棄暗投明;而關羽,也給自己投降曹操取了個響亮的名字,叫降漢不降曹。

《三國演義》中,最喜歡玩投降的是蜀漢的大將姜維。

姜維是諸葛亮選定的接班人,在三國里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塚虎(司馬懿)幼麟(姜維)之稱。

姜維這一生,跟投降似乎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部《三國演義》,至少寫到了他三次投降。

第一次,天水關投降諸葛亮。

這一次投降,談不上棄暗投明,因為劉禪治下的蜀漢未必有曹睿清明。

論國力,蜀漢還不如曹魏強大,所以,姜維這次投降也談不上識時務。

姜維這次投降,完全是因為走投無路,所以最多叫光棍不知眼前虧。

當然,他投降的是千古忠臣諸葛亮,又多少和諸葛亮惺惺相惜,所以,他這一次投降,後人不會對他有太多非議。

站在抑曹楊劉的正統的歷史觀上說,姜維投降諸葛亮,也應該算是棄暗投明吧。

投降蜀漢之後,姜維又玩了兩次投降。

之所以說這兩次是玩投降,是因為這兩次,是詐降,是假投降。

兵者詭道也,這叫兵不厭詐。

於姜維的個人名節,不但毫髮無損,而且是可歌可贊。

這第二次,詐降的是曹真,讓曹真損失慘重。

本來想要曹真的命,結果一個叫費耀的做了曹真的替死鬼。

這一次投降,三國的回目上叫姜維獻書。

第三次,蜀漢瀕臨滅亡之際,劉禪自縛降鄧艾,劉禪下令姜維投降,於是姜維和鍾會玩起了他拿手的「詐降」之術。

從效果上看,非常不錯。

鍾會對他言聽計從,兩個人成了鐵哥們。

眼看挑唆得鍾會要反了司馬氏,妙計幾乎得逞,沒想到,魏兵大譁變,有人造謠說姜維要坑殺十萬魏兵,鍾會被刀劍砍成了肉泥,姜維無奈也拔劍自刎。

如果計劃成功,姜維會讓劉禪復國重新做蜀國皇帝。

從姜維這三次投降,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姜維是個不太認死理,不拘小節的人,只要能達到最終的大目標,他可以暫時放下個人的名節,哪怕不擇手段,也在所不惜。

但姜維又是個有大節的人,他的投降,和于禁的貪生怕死有本質的區別。

投降諸葛亮,雖然是臨陣投降,有點委曲求全的意思,但蜀漢代表的畢竟是正統,姜維降諸葛亮,一點也不辱沒他的名聲。

而蜀漢氣數已盡之時,他本可以一心向魏,謀個高官做,但他沒有這麼做,所以,姜維心中有大節,不失為英雄本色。

(文/秉燭讀春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中的真降與詐降

一:關於演義中的真降在個人看來,真降的數量是應該遠遠多於詐降的,畢竟詐降是以投降為幌子,來意圖實現自己的真實目的,一旦被識破,後果則不堪設想。在三國演義中,作為一方的統帥,難免或多或少的遇到敵方...

三國演義之蜀漢十大名將排名

三國演義大家都是知道的,所有不廢話。小編直接排名了第十名馬岱馬岱曾與張飛大戰十餘合敗北,後來跟著哥哥馬超一起歸降劉備。之後跟著丞相諸葛亮南征孟獲和北伐曹魏。馬岱久經沙場、多負辛勞,作戰冷靜而勇猛...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十大名垂青史的降將

對於效命於疆場的武將來說,臨陣歸降,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對於看重名節的古人來說,投降更是關乎個人名節的大事,一個人一旦投過降,必定成為其個人一生也抹不掉的污點,為後世所不齒。  但投降有投降的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