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關羽,諸葛亮,劉嬋三位誰的古墓最霸氣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羽(161-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

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

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

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

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

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關羽)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末,曹操以為漢獻帝在許,與關羽軍于榮光版關羽相近,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得志,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

同時曹操動員徐晃、張遼等將,及兗州刺史裴潛、豫州刺史呂貢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

而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

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最終徐晃出戰擊敗了圍困樊城的關羽軍隊。

此時關羽知悉後方生變,乃南撤,但水軍仍然控制漢水。

關羽軍隊的家屬多在江陵(南郡治所),得知江陵失陷於孫權,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19]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

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

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國後主劉禪(shàn)在追諡幾位重要大臣時,追諡關羽為「壯繆侯」

(關羽之死)

關羽是三國著名將領,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逝世於公元220年。

關羽死後頭葬在河南洛陽,身子葬在湖北當陽。

現在洛陽、當陽各有一處關羽墓,民間盛傳,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

"

在湖北當陽縣西北,為蜀漢關羽屍骸葬地,始建於東漢,稱"漢義勇武安王祠",嘉靖十 五年整修陵廟,始名關陵。

關陵位距當陽市城區3公里處,是埋葬蜀漢名將關羽屍骸的地方。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敗走麥城被吳兵所殺,孫權怕劉備報殺弟之仇,將關羽首級獻與曹操,企圖嫁禍於人,將其正身以侯禮葬於當陽城西北。

自隋唐以來,歷代皇帝為關羽加封,使其成為武聖人,直至關帝,他的陵園隨之擴大,形成宏偉規模。

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已成陵園建築群,始名"關陵",沿用至今關陵建築群以宮牆相連,全是紅磚黃瓦,富麗堂皇。

(關羽墓)

湖北當陽關陵,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冬,關羽大意失荊州,退守麥城,在當陽西北被吳兵伏獲遇害。

孫權擔心劉備復仇,將關羽首級獻給了遠在洛陽的曹操。

操識破其「嫁禍於人」之計,刻沉香木為軀,以王侯之禮厚葬羽首於洛陽城南;其正身,孫權以侯禮葬於當陽。

這就是民間常說的關公「頭定洛陽,身困當陽」。

關羽退走麥城後,為孫權部將潘璋、呂蒙殺害。

孫權將關羽首級獻給當時在洛陽的曹操,曹操敬重關羽忠義,刻沉香木續為軀,以王侯之禮厚葬關羽於洛陽。

在洛陽,葬關羽首級之冢稱為關林,中國古代只有聖人的葬地才能稱為「林」,如孔林、孟林等。

洛陽關林占地130餘畝,位於洛陽市南7公里,是中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建築群。

此外,在湖北當陽,有葬關羽身軀之冢,稱為陵,而古代帝王墓才能稱為陵。

山西解縣修建了葬其魂之冢,在四川成都也修建了葬其衣冠之冢。

首、身、魂、衣冠冢俱全,在中國墓葬史上實屬罕見。

2006年05月25日,關陵作為三國時期古墓葬,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2016年初,關羽墓出土青龍偃月刀和兩具神秘女屍,陽城墓中女子身份已經不可考證,但當陽墓中的年輕女子被專家懷疑是貂蟬。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

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諸葛亮)

諸葛亮遺言命令部下將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穿平時的衣服入殮,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諸葛亮歸葬定軍山勉縣的武侯墓。

諸葛亮曾經上表指出自己沒有多餘財產,只有800株桑樹和15頃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賜封,就算兒子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餘的財產。

果然,諸葛亮直至死時也是如此,甚至在臨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時只需要挖洞一個,棺木能夠放進去便足夠,自己則穿著平常的服裝即可,不須要其他配葬物。

蜀漢各地多上書請立諸葛亮廟,蜀漢朝堂以此違背禮制不納,於是百姓在四時的節日於道路上私祭諸葛亮。

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在習隆、向充的建議下,劉禪在沔陽為諸葛亮立廟。

諸葛亮死後30年,司馬昭派遣鄧艾、鍾會伐蜀。

他的長子諸葛瞻和長孫諸葛尚一起在綿竹之戰中戰死沙場。

(諸葛亮之死)

諸葛亮墓,即武侯墓,在勉縣定軍山腳下。

諸葛亮(公元181年一公元234年),字孔明,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東漢末,隱居鄧縣隆中(今河南南陽),留心世事,被稱為「臥龍」。

墓上和廟內的建築,多是明、清兩代一所三院並連的大廟,圍有垣牆,面積約45000平方米。

入陵園大門,一片漢柏古松,清幽、古樸。

大殿院中,有許多歷代歌頌諸葛亮的詩詞和復修墓廟記文的石碑。

諸葛亮墓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諸葛亮墓)

相傳諸葛亮因為魏延夜闖,延壽之法被破壞後,一病不起。

彌留之際,他遺書後主劉禪,囑其在他死後,將屍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向南走,槓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

對於這位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的丞相的最後遺言,劉禪豈能不遵?於是他命四個關西壯漢,抬著他的棺一直往南走。

這四個漢子抬了一天一夜後,終於體力不支,但是此時槓未斷,繩也未爛。

四個人商議後,將諸葛亮的棺就地掩埋。

回去後,他們報告劉禪,說將丞相棺掩埋於槓斷繩爛之處。

劉禪聽了報告後覺得不對勁,怎麼這麼快就會槓斷繩爛呢?於是將四個人抓起來嚴加審問。

四壯漢經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認。

劉禪大怒,以欺君之罪將四人殺死。

但是,四壯漢被殺後,世人就再也不知道諸葛亮的葬地了。

這個故事至此就該結束了。

但是後人為了渲染諸葛亮之機智,認為這一切都在諸葛亮預料之中,因為孔明早已料到,自己死後蜀國必為司馬氏所滅,而蜀國滅亡後司馬氏必來挖他的墳墓,所以他"導演"了這齣戲劇,以保自己死後的安寧。

曹操與孔明,都採取了隱秘的辦法處理後事,但前者被認為是一種"奸詐",後者則被理解為"機智",其中的微妙之處,頗值得後人細細玩味。


劉禪(shàn)(207年-271年),即蜀漢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

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相救,劉備定益州後入蜀,蜀漢建立後被立為太子。

於公元223年繼位為帝,在位四十二年。

期間拜諸葛亮為相父,並支持姜維北伐,在位後期寵信黃皓,致使蜀漢逐漸走向衰弱。

景耀六年(263年),魏將鄧艾從陰平入,克綿竹,殺諸葛瞻父子,劉禪投降。

蜀漢滅亡後,劉禪及一些蜀漢大臣被遷往洛陽居住,受封為安樂公,後在洛陽去世。

享年64歲。

諡號思公,西晉末年,劉淵起事之後,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

(劉禪)

景耀六年(263年),姜維聽聞鍾會於關中治兵,於是上書給劉禪調兵遣將以作準備,但黃皓告訴劉禪敵人不會來的,於是劉禪也就沒當回事,導致蜀漢群臣都不知道此事。

同年夏,魏司馬昭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等大舉伐蜀,劉禪於是派遣張翼、廖化、董厥等前往拒敵。

姜維率眾將鍾會十餘萬大軍擋在劍閣,但鄧艾卻偷渡陰平直奔成都。

劉禪與群臣商議後決定派遣諸葛瞻領兵於涪拒敵,雖然一開始諸葛瞻擊破了鄧艾軍的前鋒,但諸葛瞻不聽黃崇的勸告占據險要,最後戰死綿竹。

劉禪再次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光祿大夫譙周力排眾議,極力主張投降。

而北地王劉諶請求背城一戰,但劉禪不同意,於是劉諶先殺妻子而後自殺。

南中監軍霍弋也請求帶兵前來守衛成都,劉禪還是不同意。

最終,劉禪聽從譙周的建議,向鄧艾軍投降。

劉禪投降後敕令堅守劍閣的姜維向鍾會軍投降,而姜維假意投降鍾會,準備借鍾會之手誅殺魏將,而後復興蜀漢,並寫密信給劉禪只需等待幾天就可以。

但因為事情泄漏,姜維及張翼等都被殺。

蜀漢就此徹底滅亡。

蜀漢滅亡後,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安樂縣公。

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餘生。

泰始七年(271年),劉禪去世,晉朝廷諡劉禪為思公。

西晉末年,劉淵起事,國號為漢,追諡劉禪為孝懷皇帝。

(劉禪墓)

劉禪墓,據史料記載,西晉武帝泰始七年(公元271年),三國之一的蜀漢亡國之君劉禪死在洛陽,享年65歲。

葬於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的平樂鎮翟泉村東。

洛陽邙山,埋葬著4位亡國之君【後主】:蜀漢後主劉禪、南朝陳後主陳叔寶、後蜀後主孟昶、南唐後主李煜。

上個世紀60年代,劉禪的墓地還有高約7米、直徑15米的大冢,而如今劉禪墓幾被夷為平地,而且還在上面種上了莊稼,如果不是問當地的老鄉,怕是還真找不到。

現地面已無明顯陵墓封土的痕跡,劉禪墓幾不可尋。

有識之士建議,對劉禪墓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否則,幾十年後,恐再不可尋矣!!!

在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一帶,有一字排開的三座大墓,當地人稱為大漢冢、二漢冢、三漢冢。

有考古學者認為,這應該是幾位東漢皇帝的陵墓。

據考證,劉備兒子"阿斗"劉禪的墓就在這幾座大漢皇帝陵東南幾里地外。

蜀國滅亡後,劉禪被押解到了洛陽,封為安樂公。

公元271年,劉禪死後葬在孟津平樂鎮翟泉村東。

據說,劉禪墓冢在20世紀60年代還有7米高、直徑15米。

後來農民澆地,墓室坍塌,今已夷為平地。

邙山上埋葬的另一個亡國之君,是才華橫溢的南唐後主李煜。

史書記載,亡國後的李煜不明不白地死在開封,"以王禮葬洛陽北邙山",他的墓冢約在孟津縣朝陽鎮後李村、周寨村一帶。


( 歷史悠久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十大名將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你方唱罷我登場,走馬觀花,最終分屬三國。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著名的階段,(220年-280年)介於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從...

張紹等見鄧艾於雒城,艾大喜,報書褒納

(1)姜維北伐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人,少孤,與母居,好鄭氏學。原為州、郡吏。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軍向祁山,天水太守馬遵惶懼逃走,保守上邽。姜維等聞訊,追趕太守,太守關閉城門不納。...

三國時期的十大名將排行榜

說真的小編寫到這都不知道怎麼下手了,因為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名將好像雨後的竹筍,太多了,肯能好多人都聽過一呂二馬三典韋, 四關五趙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 ...

關羽墓從未被盜過的真相:其實很簡單

關羽墓從未被盜過的真相:其實很簡單數千年來,盜墓一直是地下最火爆的活動,無數帝王將相的陵墓都被光顧過,可是東漢末年的關羽墓,近兩千年來,卻沒有任何人進去,這是什麼原因?關羽,蜀漢五虎大將之首,有...

鄧艾只有2000兵馬,憑什麼逼迫劉禪投降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大勢力。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在蜀漢建立後的數十年時間,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

三國蜀國末期這個人應該極具有謀略和遠見

眾所周知,魏蜀吳三國裡面,蜀國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境地,因為論綜合實力比不過魏、吳,尤其自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戰敗之後,更是元氣大傷。但是看三國演義的人主觀上喜歡站在蜀國這一角度,一方面因為蜀...

諸葛亮死前的預言——二士爭衡,不久自死

《三國志》記載:三國時,司馬昭命鍾會、鄧艾領兵伐蜀。被蜀漢大將姜維堵在劍門關以北,久攻不下,鄧艾則回軍景谷道,到達陰平郡,走數百里險要小道,到達江油關,蜀漢守將馬邈開關投降。鄧艾軍長驅南下,攻克...

三國24名將排行,三國武力大比拼

相信那些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應該被電視裡面的那些精彩打鬥場面所震撼,《三國演義》裡面的場景也就勾勒出了我們對於三國的認識,作為中國的歷史上最為動盪的一個年代,當時群雄割據,軍隊才是最強硬的武...

歷史上的帝王 蜀漢後主劉禪

劉禪(207年-271年),即蜀漢孝懷皇帝,又稱後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子,母親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位皇帝。性情懦弱糊塗,一生渾渾噩噩,幼年時多遭難,幸得大將趙雲兩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