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投降,為什麼姜維可以名垂青史,而于禁則遺臭萬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年樊城一戰,于禁率領的七軍被關羽利用天時地利擊敗,大將龐德在陣前被斬殺,而作為三軍統帥的于禁竟然腿一軟,降了蜀漢。

就此,無論當時于禁是為了七路大軍的性命著想,還是純粹是自己想活命,最終於禁身上背負起了千古罵名。

說起來,三國時期割據混戰,投降並不一定就是一件可恥的事情,比如曹操拿來和于禁做對比的龐德就是一員降將,最終因為沒有背叛曹操而頗有名聲。

而當年夷陵之戰,黃權無奈投了曹魏,劉備不但沒有怪罪,反而對其頗為愧疚。

甚至於樊城一戰威震華夏的關羽,當年也委身投過曹營,最終卻還是賺得一個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美名。

而蜀漢大將姜維也喜歡投降,但與于禁不同,姜維最終名垂青史。

同為投降,兩人究竟有什麼不同,最終結局會相差這麼大呢?

若只以歷史而論,姜維一生投降過兩次,一次從曹魏投身蜀漢,一次詐降鍾會。

而在《三國演義》中,姜維還曾詐降曹真。

當時姜維託人給曹真獻上了詐降書,書中稱自己因中了諸葛亮之計,不得不委身在蜀漢,此時曹真率大軍前來,正是自己逃出的時機,姜維願意在蜀軍後方,與曹真裡應外合,只要事成,諸葛亮必敗無疑。

而曹真相信了姜維的話,派出費耀出兵接應姜維,最終費耀軍被殺敗,死傷無數。

但這一次的詐降畢竟是演義,在姜維第一次投降時,他當時的處境其實與于禁也差不多。

當時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都背叛了曹魏,投降諸葛亮,而姜維也是遭到他人的背叛,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最終向諸葛亮投降。

雖說姜維的投降,多少帶著一些與諸葛亮鬥智鬥勇時的惺惺相惜,但就實際情況來看,當時姜維的投降也並不值得稱讚。

而姜維的第二次投降,則的確是實打實的詐降了。

當時鄧艾偷渡陰平,用三千疲兵震懾住成都的劉禪,最終劉禪出城投降。

姜維得知蜀漢滅國的消息後十分震怒,心中想著復國的他只能詐降鍾會。

只可惜鍾會的造反沒能成功,姜維也在亂軍之中被殺,遺憾收場。

筆者認為,姜維為了達到政權復興的目標,可以不顧個人名節,因此他的投降最終得到了後世的認可,而于禁的投降行為被理解為了貪生怕死,自然逃不掉遺臭萬年的命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姜維其實並不是詐降而是真降

《三國演義》里有「姜維詐降曹魏」的故事,講後主劉禪投降後,姜維為了復興蜀漢,詐降曹魏,接著姜維騙的鐘會信任,最後勸說鍾會造反,可惜事與願違,功敗垂成。然而實際上,姜維並非詐降而是真的投降了。

三國演義中的真降與詐降

一:關於演義中的真降在個人看來,真降的數量是應該遠遠多於詐降的,畢竟詐降是以投降為幌子,來意圖實現自己的真實目的,一旦被識破,後果則不堪設想。在三國演義中,作為一方的統帥,難免或多或少的遇到敵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