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降將,為何歷史上對姜維和于禁的評價完全不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在此時代,名將如同雨後春筍,一波又一波的冒出,即時在人才略顯凋零的後三國時代,各國仍然有著可以拿得出手的知名將領。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兩位名將雖然同為降將,但是投降之後歷史對他們的評價卻截然相反,一個成為成為名垂青史的典範,另一個卻成為了他一生的污點。
他們便是三國中蜀漢和曹魏的著名將領——姜維和于禁,為何歷史對他們的評價完全不同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就先來分析一下於禁和姜維的投降過程。
我們先來看看于禁。
當年關羽在樊城水淹七軍,其威名震驚華夏,曹操都提出遷都來避其鋒芒,而作為關羽成功的襯托,便是曹操手下的大將于禁和龐德了。
龐德選擇寧死不屈,最後被關羽所殺,而于禁作為最高統帥,竟然選擇了投降。
從此之後史書上對於禁的評價多為「晚節不保」,不管于禁是為了手下的袍澤還是為了自己的性命,名聲都沒了。
後來曹操知道于禁投降的事情之後,感慨道:「于禁跟我了三十年了,怎麼在忠義的問題上,還比不上後來加入的龐德!」可見於禁投降是非常讓曹操失望的。
我們再來看看姜維。
姜維本來是魏國的將領,當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都選擇了投降,而姜維想死守卻遭到了背叛,最終無奈投降於蜀國,但是其之後作為諸葛亮的繼承人一直為蜀國克復中原的理想而奮鬥,最高做到了大將軍的位置。
姜維還有兩次詐降,第一次是《三國演義》中,詐降與曹真。
當時姜維謊稱自己只是暫且委身於蜀營,心裡還是向著大魏的,希望曹真可以派大軍前來,裡應外合之下,諸葛亮必死無疑。
後來曹真相信了姜維的話,派費耀前去接洽姜維,最後費耀全軍覆沒。
到二次詐降正史中有記載,當時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蜀後主劉禪看著兵臨城下的場景直接選擇了投降。
姜維得知此情況後卻沒有選擇放棄,他假意投降鍾會,想利用鍾會的野心實現自己光復蜀國的願望,可惜最後造反失敗,兵敗被殺。
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出,姜維第一次投降,和于禁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但是姜維投降蜀國之後,就一心為蜀國效命,並沒有再回到魏國的想法,而于禁雖然投降蜀國,但是並沒有為蜀國效忠的想法,更多的只是形勢所迫,想苟且偷生而已。
熟悉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三國中投降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許多降將投降之後都有著不錯的發展,最終也是功成名就,名垂青史。
因此投不投降並不是史書判斷其名節的唯一標準,但是如果朝三暮四,首鼠兩端,就不可取了。
鍾會為什麼會如此信任姜維?姜維是怎樣說服鍾會叛變的?
姜維,本是三國時魏國的一名將領,後來投降蜀國,成為諸葛亮最看重的弟子,在諸葛亮死後,也一直繼續北伐。只可惜最終還是沒能成功,劉禪開城投降,蜀國也就此滅亡。姜維無奈之下也只得投降,然而他卻是假意,...
三國演義里姜維和陸遜比誰更厲害?
姜維和陸遜,兩位都是三國時期家喻戶曉的軍事將領,那麼姜維和陸遜比哪個厲害呢?下面趣歷史小編帶大家去了解一下。陸遜東吳聲望頗高、功績卓著的將領。他文武雙全,品德又高尚。孫權把他比做成湯國的伊尹和周...
作為諸葛亮第一傳人,為何他與諸葛亮差那麼多!
【導讀】一呂二馬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姜維。在三國蜀漢時期,大將軍姜維排行第九,有人可能會疑惑,姜維是諸葛亮的親傳之人,為何二人回差這麼多?
三國演義中的真降與詐降
一:關於演義中的真降在個人看來,真降的數量是應該遠遠多於詐降的,畢竟詐降是以投降為幌子,來意圖實現自己的真實目的,一旦被識破,後果則不堪設想。在三國演義中,作為一方的統帥,難免或多或少的遇到敵方...
諸葛亮的接班人幼麟,三番兩次投降為那般?即便如此卻博得好名聲
有句話說的好,大丈夫寧死不屈,寧願站著死,不願跪著生。歷史上這樣的名人不少,比如文天祥,蘇武牧羊。這些英雄好漢,最看重的就是「氣節」二字。明知大勢已去,也要抗爭到底,殺身成仁、捨身取義是為大丈夫。
同樣是投降,為什麼姜維可以名垂青史,而于禁則遺臭萬年?
當年樊城一戰,于禁率領的七軍被關羽利用天時地利擊敗,大將龐德在陣前被斬殺,而作為三軍統帥的于禁竟然腿一軟,降了蜀漢。就此,無論當時于禁是為了七路大軍的性命著想,還是純粹是自己想活命,最終於禁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