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降將,為何歷史上對姜維和于禁的評價完全不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年代,在此時代,名將如同雨後春筍,一波又一波的冒出,即時在人才略顯凋零的後三國時代,各國仍然有著可以拿得出手的知名將領。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兩位名將雖然同為降將,但是投降之後歷史對他們的評價卻截然相反,一個成為成為名垂青史的典範,另一個卻成為了他一生的污點。

他們便是三國中蜀漢和曹魏的著名將領——姜維和于禁,為何歷史對他們的評價完全不同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就先來分析一下於禁和姜維的投降過程。

我們先來看看于禁。

當年關羽在樊城水淹七軍,其威名震驚華夏,曹操都提出遷都來避其鋒芒,而作為關羽成功的襯托,便是曹操手下的大將于禁和龐德了。

龐德選擇寧死不屈,最後被關羽所殺,而于禁作為最高統帥,竟然選擇了投降。

從此之後史書上對於禁的評價多為「晚節不保」,不管于禁是為了手下的袍澤還是為了自己的性命,名聲都沒了。

後來曹操知道于禁投降的事情之後,感慨道:「于禁跟我了三十年了,怎麼在忠義的問題上,還比不上後來加入的龐德!」可見於禁投降是非常讓曹操失望的。

我們再來看看姜維。

姜維本來是魏國的將領,當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都選擇了投降,而姜維想死守卻遭到了背叛,最終無奈投降於蜀國,但是其之後作為諸葛亮的繼承人一直為蜀國克復中原的理想而奮鬥,最高做到了大將軍的位置。

姜維還有兩次詐降,第一次是《三國演義》中,詐降與曹真。

當時姜維謊稱自己只是暫且委身於蜀營,心裡還是向著大魏的,希望曹真可以派大軍前來,裡應外合之下,諸葛亮必死無疑。

後來曹真相信了姜維的話,派費耀前去接洽姜維,最後費耀全軍覆沒。

到二次詐降正史中有記載,當時鄧艾偷渡陰平,直取成都,蜀後主劉禪看著兵臨城下的場景直接選擇了投降。

姜維得知此情況後卻沒有選擇放棄,他假意投降鍾會,想利用鍾會的野心實現自己光復蜀國的願望,可惜最後造反失敗,兵敗被殺。

對比之下我們可以看出,姜維第一次投降,和于禁其實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但是姜維投降蜀國之後,就一心為蜀國效命,並沒有再回到魏國的想法,而于禁雖然投降蜀國,但是並沒有為蜀國效忠的想法,更多的只是形勢所迫,想苟且偷生而已。

熟悉三國的朋友們都知道,三國中投降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許多降將投降之後都有著不錯的發展,最終也是功成名就,名垂青史。

因此投不投降並不是史書判斷其名節的唯一標準,但是如果朝三暮四,首鼠兩端,就不可取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演義里姜維和陸遜比誰更厲害?

姜維和陸遜,兩位都是三國時期家喻戶曉的軍事將領,那麼姜維和陸遜比哪個厲害呢?下面趣歷史小編帶大家去了解一下。陸遜東吳聲望頗高、功績卓著的將領。他文武雙全,品德又高尚。孫權把他比做成湯國的伊尹和周...

三國演義中的真降與詐降

一:關於演義中的真降在個人看來,真降的數量是應該遠遠多於詐降的,畢竟詐降是以投降為幌子,來意圖實現自己的真實目的,一旦被識破,後果則不堪設想。在三國演義中,作為一方的統帥,難免或多或少的遇到敵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