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真降與詐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關於演義中的真降

在個人看來,真降的數量是應該遠遠多於詐降的,畢竟詐降是以投降為幌子,來意圖實現自己的真實目的,一旦被識破,後果則不堪設想。

在三國演義中,作為一方的統帥,難免或多或少的遇到敵方投降的情況,在這時候,怎樣判斷該投降是真是假?就非常重要了

本文認為,如果投降具備以下特點之一,則大多處於真投降

特點1:投降所帶見面禮豐厚

例如呂布投靠董卓,以丁原首級為見面禮。

比如太史慈投降孫策,招攬舊部1000餘眾。

比如傅士仁投降孫權,以公安為見面禮,並勸說糜芳投降

比如董荼那、阿會喃、楊鋒父子投降諸葛亮,綁孟獲來見。







當然話不絕對,帶有豐厚見面禮的投降並不一定是真降,孟獲就曾經多次使用詐降之計誘騙諸葛亮,該事例將在詐降一節中提到

特點2:被擒獲者或即將被擒獲者,如投降,多為真降

例如:吳懿被劉備活捉,為求活命只能說出我既被捉,如何不降

例如:龐德被曹操所擒,尋思張魯不仁,不如投降

例如:姜維中諸葛亮之計,被前後夾擊,走脫不能,故此投降

例如:李嚴被諸葛亮包圍,馬上亂箭齊發,不能不降

特點3:雖然未曾被擒,但是進退兩難難以抉擇

例如:張郃高覽,進不能進,被曹操所敗,退不能退,為郭圖所饞

例如:馬超馬岱,進不能進,不勝劉備,退不能退,為楊松楊柏所饞

例如:黃權夷陵兵敗,難以歸國,於是投降曹魏

例如:夏侯霸為政治鬥爭所累,不得不降蜀漢

例如:文鴦兄弟,因父被殺,無處立足,故降司馬氏

例如:許攸因家人官司,被袁紹喝罵

例如:孟達第一次因為不救關羽,難以立足於漢。

第二次曹丕死後失寵,難以立足於魏

特點4:亡國之主,或一方諸侯窮途末路,不得不降(也包括一些政權中的賣主求榮之徒)

代表人物,張魯,劉璋,孫皓,劉禪等人

特點5:受到其他首領的感化,最終投降

例如:劉備厚待張松,親訪黃權劉巴,曹操勸服張遼,許褚,張飛義釋嚴顏等

特點6:人往高處走,投奔更有實力的老闆

例如:徐晃棄楊奉而投曹操,呂布棄丁原而投董卓,河北多人棄袁紹而投曹操

二:關於演義中的詐降

本文認為,三國演義中的詐降雖然次數較多,但是也分為如下檔次

第1檔次,低級詐降,漏洞明顯

例如:鄭文詐降諸葛亮,輕鬆斬殺秦朗,秦朗為魏軍上將,居然武藝如此低微,明顯有詐,難以欺騙孔明

例如:王瓘詐降姜維,謊稱王經之侄,蜀中多魏之降者,夏侯霸即知,王經之詐,不難破解

例如:帶來洞主擒下孟獲,仿效董荼那及楊鋒,意欲行刺,然而董楊皆受孔明活命之恩,且並非孟獲嫡系,甚至本無反心,內心厭戰,然而帶來洞主為孟獲妻弟,無冤無仇無故,勢必有詐

例如:蔡中蔡和投降周瑜,蔡氏為荊州大族,二人投降,居然毫無家眷,難免令周瑜起疑,當然對於曹操來說,蔡中蔡和也是炮灰,即使識破也不可惜。

第2檔次,中級詐降,瞞過一部分人

例如:姜維詐降,誆騙曹真,雖然曹真和費耀上當,但是因為費耀的替死,使得曹真躲過一劫,未能成就大功,假使對手司馬懿,則未必成功。

例如:陳泰哄騙迷當,迷當羌人,有勇無謀,易於哄騙,此計獲得全功

例如:荀攸致使呂曠呂翔誘騙高幹,使得高幹偷襲曹營,中曹操埋伏,最終獲得成功,高幹亦無謀之人

例如:周魴哄騙曹休,又哭又鬧,拔劍自刎,甚至以發代首。

但終不能騙過賈逵

第3檔次,高級詐降,利用心理戰術

例如:姜維詐降鍾會,首先是姜維已亡國,劉禪投降,走投無路,有了真降的前提。

其次,姜維抓住了鄧艾與鍾會的矛盾,鄧艾自大且實力較弱,鍾會妒忌,且實力較強,挑唆二人爭鬥。

第三:姜維察覺了鍾會的不臣之心,從中牟利。

雖然未成大功,但殺鄧艾,鍾會,為詐降之上者

例如:黃蓋闞澤之詐降,闞澤之詐降計,輕易被曹操識破,即將被殺,但闞澤心理素質超強,不驚不慌,不卑不亢,抓住曹操多疑的特點,反而反唇相譏,終使曹操由對至錯,赤壁大捷,闞澤功不可沒。

例如:陳宮致使濮陽田氏富戶詐降,誆騙曹操,曹操不防田氏,致使曹操差點喪命,因曹操多謀,此處屬於高級詐降

三:三國演義中的特殊投降

1:關羽之於曹操,關羽雖歸曹營,然終不貪富貴,恪守降漢不降曹,最終離曹歸劉

2:徐庶之於曹操,雖然因其母之事,不得已棄劉歸曹,然終生不為曹操真心獻一筞

此2降,屬於真降與假降之間,如何判斷,見仁見智

四::怎樣判定投降的真與詐,站在事後孔明的角度分析這個問題,真的要比古人在戰場的分析困難的多,就三國演義而言,判斷詐降並沒有單一而明確的方法,只得試圖歸納:

例如:對於歸降之詞以及表現有明顯問題者,如鄭文,王瓘,當機立斷為詐降

例如:面對張郃高覽,真降假降不定,在不主動出擊,無損失的基礎上,接受投降,並且進行感化,即使為假後必成真

例如:周瑜認定蔡中蔡和投降未帶家眷,然而如果二人離開曹營倉促,則亦有不帶家眷之可能,此理由不完全充分,因此需要進一步觀察,最終二人露出破綻

例如:在需要率兵出擊才能謀取利益的情況下,如費耀判斷姜維詐降,賈逵判定周魴詐降,當本方有人懷疑,然無必然把握,在此情況下,應小心出擊,不可盲目貪功,最起碼主將不能輕易出動。

例如:鍾會未必不知姜維投降有詐,二者或許互相利用,各取所需。

曹操未必不知黃蓋有詐,概因曹操已經判定,江南此時無東南風,東吳不可用火攻,此種情況,非人力所能解決。

五:降將的使用和任用

在三國演義中,不乏對降將重用的例子,在各個勢力中

在曹操陣營中:張遼,許褚,張郃,高覽,徐晃等重要戰將均屬於降將出身

在劉備陣營中:馬超,黃忠,魏延,姜維等都屬於降將出身

在孫權陣營中:甘寧,太史慈等屬於降將出身

由上可知,投降是三國演義中非常普遍的一個現象,投降雖非絕對值得肯定的事情,但是因為其普遍性,個人覺得亦無必要對其進行過多指責,在三足鼎立的形成中,降將也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和趙雲打成平手的三位猛將,結局各不相同

趙雲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武藝高強,智勇雙全,在演義中,白馬銀槍,威風凜凜,一生未逢對手,被稱為「常勝將軍」。在演義中中,趙雲曾和三位猛將打成了平手,而他們的人生結局各不相同,這三位大將分別是誰呢?

三國演義中哪個情節讓你心酸落淚?嘆英雄遲暮

漢末三國是中國歷史上戰火紛飛的一段歷史,湧現出了無數英雄人物。這段歷史也因為《三國演義》而廣為流傳,《三國演義》書中描繪了一段段傳奇。讓我們讀來為之神往,可是《三國演義》中也有一些令人心酸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