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允為何能得諸葛亮賞識,成為蜀漢名相之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有四位英才合稱四相,他們即是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

這四個人按照最高權力大小排序是諸葛亮、費禕、蔣琬、董允,但若按照實際能力排序則應當是諸葛亮、蔣琬、費禕、董允。

蔣琬排序在諸葛亮之後,是因為督農楊敏曾經毀謗蔣琬說:「作事憒憒,誠非及前人。

」有人將這事告訴了蔣琬,蔣琬自承確實不比前人(諸葛亮)。

費禕不比蔣琬,是因為「禕當國功名,略與琬比」。

董允又在費禕之後,有兩點可以證實,一是來自董允之父董和的評價,二是據《禕別傳》所載,費禕識悟過人,看書札的時候用眼睛一掃已經知道了中心意旨,速度是常人的數倍,而且過目不忘。

所以費禕雖然每天公務繁忙,但依然可以接納賓客,飲食嬉戲,甚至偶爾還與人博弈兩手,不僅能讓人盡歡,政務也沒有荒廢。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董允以侍中守尚書令,就想模仿費禕的平素舉動。

但不料幾天之內沒經處理的公務就積攢了一大堆,董允就嘆息說:「人的才力相差竟然如此之遠,像費禕那樣我是無法辦到的。

即使終日處理事務,還是猶有不暇。

諸葛亮也十分器重董允,在《出師表》中曾經隆重向劉禪推薦侍中郭攸之、費禕和侍郎董允,稱他們「志慮忠純」,並且希望劉禪在宮中大小事務上多向他們詢問,他們必定能夠查缺補漏,對國家有所補益。

不久諸葛亮將費禕調出,擔任自己北伐大軍的參軍一職,董允同時遷任侍中,領虎賁中郎將,並且統率宿衛親兵。

郭攸之雖然以器業知名,但是性格和順,大事上有些拿不住,因此雖也擔任侍中一職,其實不過是備員罷了。

董允秉心公亮,對於劉禪納妃等後宮安排,他都是親力親為,並且在這一點上他抓得很緊。

劉禪常常想擴大後宮的規模,但董允聲稱古代天子后妃的數目不過十二人,現在後宮人數已經達到這個標準,不應該再增加了。

董允背後站著的是諸葛亮,劉禪也無可奈何,只能被迫接受了這個決定。

劉禪在統治中期日漸寵愛黃皓,黃皓有幾分小聰明,也就借著後主的寵愛胡作非為,但是董允作為管轄宮門的侍中,豈能容忍黃皓在自己眼前耍弄奸巧,他一面勸諫劉禪疏遠黃皓,一面將黃皓痛加訓斥。

黃皓雖然心下不服,但和董允的級別相差太遠,也不敢胡作非為。

董允活著的時候,黃皓官職不過就是個二百石的黃門丞。

雖然如此,董允也看出了黃皓的危害,所以常常切齒痛恨(按《華陽國志》,後來姜維見黃皓弄權,啟奏後主要殺掉黃皓,劉禪為黃皓開脫,說黃皓就是個趨走小臣,過去董允切齒痛恨,我心裡就很不舒服,這點小事你何足介意!),若不是後主攔著估計就尋個藉口將他殺掉了事。

後來黃皓得尚書令陳祗之助,從黃門丞升為黃門令,隨後又升為中常侍、奉車都尉,逐漸成長為權傾一時的大宦官,對蜀漢政局產生了極惡劣的影響。

黃皓作惡多端,蜀漢官員百姓逐漸懷念起董允活著的時候了。

可見當時董允的眼光無差,只是面對漸漸掌權的天子,不便逼之過甚罷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的擇官標準

諸葛亮以其隆中對預見天下三分,顯示其大才;以其鞠躬盡瘁盡忠蜀漢,顯示其大德。其人如此,其擇官標準也已德才兼備為準則。諸葛亮在《十六策》中指出:「治國之道,務在舉賢。若夫國危不治,民不安居,此失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