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被罵死的大將軍,才能不亞於諸葛亮,關羽離不開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安靜的風

被罵死的上大將軍

古今征戰沙場的將軍,不是在戰場上為國捐軀,馬革裹屍,就是體弱傷殘疾病纏身而終。

而他,雖立下汗馬功勞,是國家棟樑之臣。

卻被皇帝一而再,再而三的責罵,最後竟憂憤而死。

他是三國時期最歷害的人物,才幹能力不在周喻諸葛亮之下。

滅關羽沒他不行,夷陵大戰逼死劉備是他幹的。

曹魏大司馬曹休10萬大軍被他殺得全軍覆滅。

他被皇帝封為上大將軍,職位在大將軍和三公之上,古往今來他是享受「上大將軍」殊榮的第一人。

如此封賞,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是三國中晚期的名將之花,智謀之星,文武兼備

,出類拔萃光彩照人,無人能比。

他就是陸遜。

陸遜字伯言,江東吳郡吳縣人,即現在的蘇州市。

陸家在當地是望族,豪門大戶,在蘇州一帶很有影響。

陸遜祖父陸紆,做過東漢的城門校尉。

父親陸俊曾任職郡都尉,相當於今天的軍分區司令員。

陸遜名符其實的富二代官二代。

陸遜出生於孫策時代,出仕於孫權時期。

21歲時在孫權將軍府當個小頭目。

後被任命為海昌縣軍政長官,在海昌那幾年,毎逢災荒,他都開倉賑民,深受當地百姓擁護。

當時會䅲山土匪泛濫,匪首潘臨是當地一害,陸遜組織百姓流民為兵,除去匪患。

由於表現出色,陸遜被任命為定威校尉,率軍鎮守一方。

這一時期,陸遜的軍事才能初露頭角,被孫權賞識,把自己的侄女,孫策的女兒嫁他為妻。

陸遜在政治上軍事上都有自己獨特看法,他的很多建議經常被孫權採納。

此時的陸遜在孫權的心裡有了一定的地位。

他曾接替呂蒙與關羽周旋,使呂蒙有更多的時間排兵布陣調兵遣將,為打敗關羽創贏得了時間,受到呂蒙的嘉獎。

公元221年,劉備親率數萬大軍自益州下荊州為關羽報仇。

孫權力排眾議,大膽啟用陸遜,任命他為大都督假節行事。

陸遜不負使命,率三萬大軍在湖北江陵大敗劉備。

此戰,陸遜被孫權拜為輔國將軍,封江陵侯。

公元228年,曹魏大司馬曹休率10萬大軍進犯江東皖縣。

陸遜率三路大軍應戰,這一戰役,曹休1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滅,曹休也因此戰羞愧成疾而亡。

此戰後,陸遜又被孫權拜為上大將軍,職位在大將軍和三公之上。

自漢以來從未有過上大將軍這一稱號,陸遜是歷史上第一個享受此稱號的人。

此時的陸遜聲望如日中天,成為東吳全國武裝力量的統帥。

在孫權晚年時,陸遜又被任命為丞相,總管全國事務。

此時陸遜仍然得到孫權的器重和絕對信任。

在立太子的問題上,陸遜參與了黨派之爭,這引起了孫權的懷疑和猜測。

於是孫權派人去責問陸遜,從開始的責問到後來的責罵,言辭一次比一次激烈無禮。

陸遜無法承受孫權的羞辱和謾罵,竟憂憤而死。

死時,陸遜63歲。

一代將星,智謀之花,竟然被自己的上司罵死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

孫權手下曾打敗關羽、劉備的一流名將是誰?

陸遜,字伯言。東吳名將,曾經是東吳的架海紫金梁、擎天白玉柱。在奇襲荊州白衣渡江之時頗用奇謀,在火燒連營、大戰夷陵時頗用其智。那時的孫權曾依仗他為江東的肱骨之臣。不過在此以前,陸遜曾經很低調。陸遜...

書生拜將破劉勝曹贏關羽 為何最終被孫權逼死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這是「初唐四傑」之一楊炯的詩句,表達詩人寧願做個下級軍官馳騁沙場,也不願作置身書齋的書生。戰爭似乎與書生無關,但歷史一次次的證明,書生也能成為一代名將。之前編者獨孤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