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無這位名將,三國三分之勢不可能形成,不是司馬懿不是諸葛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最近熱播的大劇《虎嘯龍吟》讓我們見識了漢末三國的很多風雲人物,像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大咖級的謀臣自然震鑠古今。
不知道是不是《三國演義》等文藝作品的渲染,魏蜀兩國的謀臣武將更為大眾所熟知,相反孫吳的很多名將謀臣反而不是很知名。
提及孫吳名臣,一般人往往會想到早期的周瑜、魯肅這些人,而且這些人往往又被過度誇大的諸葛亮等人遮蔽了。
孫吳在三國之中實力僅遜於曹魏,如果沒有一班牛人輔佐,孫氏政權怎能可能在鼎足之勢中占一席之位?
在孫吳名臣之中,其實有一位文韜武略都不比諸葛亮、司馬懿差,甚至可以說勝出一籌的人,可以說他的存在才使得三分之勢最後形成。
這個人就是名將,也是名臣的陸遜。
赤烏七年(244年),孫權拜陸遜為丞相,曾下詔說:「夫有超世之功者,必應光大之寵;懷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
昔伊尹隆湯,呂尚翼周。
內外之任,君實兼之。
」
孫權把陸遜比作輔佐商湯的伊尹和興旺西周的姜子牙,陸遜究竟有多大功業能讓孫權如此誇讚?
漢末三國之時群賢雲集,英才輩出,但真正才兼將相者仍屈指可數。
陸遜字伯言,吳郡吳縣人,本名陸議,世為江東大族。
吳縣就是今天的蘇州,一般人都認為這裡的人很文弱,其實真是誤解,書生猛起來,自己都害怕。
東漢時代的江東士族,首推顧陸朱張四大家族。
陸遜的祖父陸紆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官至九江都尉。
陸駿早死,陸遜幼時即跟隨叔公廬江太守陸康。
幾番周折之後,建安八年(203年),陸遜二十一歲時,入孫權幕府,成為孫權集團的幕僚。
孫權執掌孫吳集團之後,對內要對山越用兵,統一境內;對外還要對抗曹魏、劉蜀。
孫吳政權能夠建立,其實是三場大戰打出來的,即赤壁之戰、荊州之戰、夷陵之戰。
赤壁之戰的主帥為周瑜,陸遜當時太年輕,沒有什麼功業。
孫權殺關羽奪回荊州的戰爭可謂三國時代最精彩的戰役之一,一般人也都認為孫吳主帥是呂蒙。
其實在荊州之戰中,陸遜也起到關鍵作用,他與呂蒙配合默契,一起完成了對關羽的殲滅性打擊。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兵攻襄樊,然他對呂蒙心存忌憚,故離開荊州時留下重兵鎮守江陵、公安,以防呂蒙偷襲。
呂蒙見「關羽討樊而多留備兵」,一時難以下手,故上書給孫權曰:
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
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
大軍浮江,晝夜馳上,襲取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
呂蒙裝病回建業,目的是迷惑關羽而準備偷襲南郡。
呂蒙之計,不僅關羽不知其中之詐,甚至連東吳諸將也被蒙蔽,唯有陸遜看出了其中的奧妙。
陸遜也親赴建業,拜見呂蒙說:「關羽接境,如何遠下,後不當可憂也。
」
呂蒙對陸遜開始也不說實話,回答道:「誠如來言,然我病篤。
」
陸遜乾脆挑破,說:關羽這個人向來自大,「有相聞病,必益無備。
今出其不意,自可擒制。
」陸遜的意思是說呂蒙裝病正好可以麻痹關羽,日後必然可以擒住關羽。
呂蒙看陸遜如此厲害,不久便向孫權推薦陸遜作自己的代理人。
呂蒙的考慮很周到,當時陸遜尚不出名,關羽肯定不會把他放在眼裡,肯定會輕敵,如此東吳便有機可乘。
於是,孫權任命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統帥上流大軍。
關羽也不是草包,呂蒙離任後,他仍然遲遲不肯調江陵守軍增援前線,吳軍無機可乘。
陸遜再施妙策,他寫信給關羽,恭維備至。
沒想到關二哥卻是個虛榮的人,看信之後,洋洋自得,根本不拿陸遜當回事,盡然幹了蠢事,將留守後方之軍盡數調至襄樊,使江陵成了一座空城。
陸遜見偷襲荊州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立即上報孫權,「陳其可禽之要」,也就是設計了抓捕關羽的方案。
孫權親統大軍征討關羽,孫權命陸遜與呂蒙為前鋒,「至即克公安、南郡」。
初戰告捷後,呂蒙與陸遜又作了分工。
呂蒙在江陵張網以待,並採用攻心戰,準備全殲關羽部。
陸遜則率兵進攻宜都,劉備手下的宜都太守樊友根本不是陸遜對手,早早就棄城逃走了。
緊接著,陸遜又攻克枝江、夷道、秭歸等長江上游之重鎮,並以重兵扼守峽口,這就切斷了荊州同益州的交通聯繫。
關羽之所以最後被呂蒙擒殺,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從江陵至峽口、秭歸等通往蜀地的道路全被陸遜封堵。
最後,關羽被呂蒙擒殺,孫吳完勝荊州之戰。
荊州之戰中的陸遜功不可沒,但是主帥是呂蒙,陸郎尚是輔助,但是日後的夷陵之戰則完全是陸遜之功了。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一心要奪回荊州,據說也是為了關羽復仇,劉備起兵伐吳。
這後面就是著名的夷陵之戰了,戰爭過程很多人都熟悉,在此朱言不再在贅述了。
蜀軍與吳軍最後是在夷陵決戰,陸遜的火燒連營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成為永恆的經典。
夷陵之戰,陸遜能大獲全勝絕非偶然,也絕非易事,這與陸遜的智勇兼備、審時度勢、奇謀迭出、指揮得宜是分不開的。
劉備之所以敗給陸遜,很大部分原因也是過於輕視這個對手,慘敗之後,劉備曾仰天長嘆:「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多少有點娘,整天哭哭啼啼,其實歷史上的劉備絕對是一代梟雄,要不然曹操怎會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誰也想不到,梟雄劉備會敗給書生陸遜。
荊州之戰和夷陵之戰的勝利鞏固了孫吳的勢力,也給了孫權稱帝的勇氣。
王夫之曾說:「蜀漢之義正,魏之勢強,吳介其間,皆不敵也。
」三國之中,劉備有所謂的漢室血統,這是一塊金字招牌,所以「義正」,曹魏雖然被稱為漢賊,但兵多將廣,有實力。
孫吳兩邊都不沾,為何能鼎足三分呢?王夫之給的答案是「吳有人焉」,人才是孫吳立國的關鍵,陸遜就是這樣的經國之才。
夷陵之戰前,孫權向曹魏稱臣,被封為吳王,加九錫。
曹丕和劉備都是皇帝,孫權也不會甘心當個吳王,他還必須再打一戰,挫敗強魏。
公元228年(魏太和二年,吳黃武七年),孫吳鄱陽太守周魴寫信給坐鎮東南的曹魏大司馬曹休,向他詐降。
結果曹休不知有詐,率軍南下。
曹休南下之後發現有假,但是「自恃兵馬精多,遂交戰」。
陸遜自領中軍,,令朱桓、全琮為左右翼,三道俱進,在石亭決戰,最後擊敗曹休,斬首萬餘,大獲全勝。
曹休在此戰之後,雖然逃得性命,但因此鬱鬱寡歡,很快就病死了。
石亭之戰給了孫吳建國的勇氣,已經先後擊敗蜀魏,孫吳拿到了三國稱帝的入場券。
石亭戰後第二年,即公元 229年,孫權於武昌即皇帝位,改年號為黃龍,表示與魏、蜀二國在名分上完全平等。
夷陵、石亭之戰後,陸遜聲名大震,魏、蜀二國皆視其為勁敵,不敢再對吳輕舉妄動。
三國時期十大名將,有兩位名將比諸葛亮厲害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及孫吳三個政權。開始的時間廣義是從公元184年黃巾之亂開始。公元220年曹丕迫漢獻帝禪讓,立國號為魏,史稱曹魏。隔年劉備...
宋傑;蜀吳統治下江陵軍事地位之演變
作者簡介:宋傑,男,北京市人,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學博士。(北京 100089) 內容提要:劉備、關羽統治下的江陵是蜀漢西征北伐的後方基地,又是荊州戰區的指揮中心、主將駐節...
陸遜:金聖嘆說他是三國第一人(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李大嘴 大嘴讀史——史料摘譯——原文:遜曰:「吾已曉破之之術。」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爾勢成,通率諸軍同時俱攻,斬張南、馮習等首,破其四十餘營。備將杜路、劉寧等窮逼請降。備升馬鞍山,陳兵...
三國群雄傳(19):吳下呂蒙智取大意關二爺
呂蒙,三國時期吳國重要的將領。在魯肅死後,接過了大都督的軍職,成為統領東吳三軍的最高統帥。關於呂蒙,有一個勵志的故事,那就是《吳下阿蒙》。這個故事在《三國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以及《...
陸遜到底有多牛,捉關羽,敗劉備,四次伐曹無敗績!
陸遜,字伯言,今蘇州人,父親陸駿是東吳九江都尉。陸遜是一介書生,在這動亂的年底,他本可以踏實的作為孫權的入幕之賓,為其出謀劃策,排憂解難,度過餘生。但陸遜從來就不想做文官,他以書生身份投效東吳,...
三國鼎立如何能形成,關鍵是此人打出來,遠勝諸葛亮 司馬懿
最近熱播的大劇《虎嘯龍吟》讓我們見識了漢末三國的很多風雲人物,像諸葛亮、司馬懿這樣的大咖級的謀臣自然震鑠古今。不知道是不是《三國演義》等文藝作品的渲染,魏蜀兩國的謀臣武將更為大眾所熟知,相反孫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