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妙計滅關羽,火燒敗劉備,東吳大將陸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陸遜

陸遜,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人。

三國東吳政治家、軍事家, 東吳大將,曾荊州妙計滅關羽,火燒敗劉備,四次北伐拒曹魏,石亭敗曹休。

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統領吳國軍政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

深謀遠慮,忠誠剛直。

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陸遜

建安八年,陸遜二十一歲,應召入孫權幕府,成為孫權統治集團的幕僚。

歷仕東、西曹為令史,主持文秘工作;後出任海昌屯田都尉,兼海昌縣令。

海昌境內連年遭旱災,他開倉賑濟貧民,組織生產自救,緩和了災情,深得民心。

建安二十二年,孫權任命陸遜為身側的帳下右部督,統領帳下親衛部隊,授給陸遜棨戟,讓他都督會稽、鄱陽、丹陽三郡 。

建安二十四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陸遜妙計,引關羽麻痹大意,才能戰勝關羽,呂蒙與孫權定下擒獲關羽的計劃,被陸遜識破。

呂蒙詐病誘關羽,孫權即拜三十六歲的陸遜為偏將軍右部督代替呂蒙。

陸遜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寫信給關羽,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讚賞他的功德,表示仰慕之情,且絕不與關羽為敵。

關羽看信後,十分輕視陸遜,愈發大意,完全喪失對東吳的警惕。

陸遜見破關羽時機已經成熟,立即上報孫權,孫權於是命呂蒙與陸遜攻取荊州。

陸遜指揮的吳軍所向披靡,堵住了關羽退回益州的大門;呂蒙則趁機奪戰公安、江陵。

關羽軍進退維谷,走投無路,只得領兵退守麥城,最終被吳將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並斬首。

陸遜在此役中,破關羽軍數萬人。

孫權即拜陸遜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鎮撫荊州 ,地位已位於呂蒙之上。

陸遜

章武二年,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火燒連營擊敗劉備,一戰成名。

黃武七年,陸遜取得石亭之戰的勝利。

雙方戰於石亭,陸遜自為中部,令朱桓、全琮為左右,大敗魏軍。

魏軍敗走,陸遜等督軍追殺,直抵夾石,斬擒魏軍一萬餘人,繳獲牛馬騾驢車乘萬輛,軍資器械無數。

魏軍曹休殘部幸得賈逵接應,方得生還,但不久便因氣憤發病而死。

黃龍元年,孫權讚賞陸遜的功績,在大將軍之上又設置上大將軍,地位高於三公。

陸遜被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

同年孫權東巡建業,留太子孫登、皇子及尚書九官等在武昌,徵召陸遜作為監護人到武昌輔佐太子,統領留守武昌的宮府事宜。

並掌管荊州及揚州豫章等三郡事務,主持吳軍國大事。

陸遜雖任職在外,但心中卻牽掛著朝廷大事。

陸遜

赤烏七年,孫權在前任丞相顧雍死後,任命陸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

次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

吳景帝孫休年間,追諡陸遜為昭侯。

追諡昭侯。

陸遜是名滿天下的大將軍之外,還擔任丞相,輔佐國政,可謂文武雙全。

一生出將入相,不愧為」社稷之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東吳四英傑之一——陸遜簡介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官至丞相、荊州牧、右都護。陸遜跟隨孫權四十餘年,深得孫權器重。建安八年(203年),...

古今64名將之一、東吳丞相婁侯陸遜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帳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

三國志里除了諸葛亮外另一個單獨列傳的人物

《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之一,在封建時代被稱為正史。《三國志》里,除了帝王,只有兩個人單獨列傳,一個是蜀漢丞相諸葛亮,另一個人則是名滿天下的大將軍,後來還擔任丞相,輔佐國政,他就是東吳大都督陸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