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的名人,無知無能卻肆意生殺予奪,白白葬送了大好江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允錯失興復漢室的時機

作者:天狼軒主

貂蟬,王允大人的棋子而已,但她卻讓月亮感到害羞而讓白雲遮住了面龐。

連環計也好,美人計也罷,王允以一介文人而把董卓掀翻在地,確實有許多可歌可泣的地方,但是有如此大功,最後卻不得不縱身一躍,在大漢皇帝面前用生命去交換涼州兵的諒解,但是他終究是白白的浪費了一條生命,或者說是白白浪費了一個家族的生命,因為他的家人也都成了涼州兵的刀下亡魂。

王允是懦弱的,否則他也不會設下連環計,白白壞了貂蟬的女兒身。

後世的文人對王允的舉動寫下很多的讚譽之言,都是對王允的所作所為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但是這一切都不重要了。

因為他看不到了,也聽不到了,即便是想後悔都來不及了,王允大人的縱身一躍看似很美,但更多的是無奈,也可以說王允是在無奈中落寞的躍下了城牆。

長安城門樓的縱身一躍,王允壞了大漢江山。

王允的無奈,其一是對大漢王朝的皇帝大權旁落的無奈,因為漢獻帝已經沒有了發言權,再也不是一言九鼎的九五至尊了;其二是對王允自身的無能造成形勢急轉直下的無奈,掀翻董卓之後形成的大好形勢,他卻失去了運籌帷幄的能力,放鬆了應有的警惕,以至於兵臨城下之時,才發現已沒有了回天之力;其三是對關東諸侯貌合神離的無奈,所謂的十八路諸侯討董,最後不過是分崩離析,在董卓倒台之後,竟然沒有哪個諸侯想著去長安保一保那個大漢皇帝,其實他們都在忙著搶地盤,做一個現實主義的既得利益者,才是關東諸侯的真實想法。

世襲制的最大缺點,就是只看血統不看能力,把大漢交給一個孩子,漢獻帝是無辜的。

王允縱身一躍,在無奈中成為一道鮮紅而落寞的風景,涼州兵卻來不及欣賞這流血的瞬間,急三火四的向大漢皇帝要起了封賞,要成為大漢王朝的新董卓。

長安城下,王允怕了,大漢就輸了。

如果從後知後覺的角度來說,王允把董卓弄死之後,形勢簡直就是一片大好,一方面是董卓勢力樹倒猢猻散,涼州兵四處逃竄如同驚弓之鳥,另一方面,長安在一段時期內,又恢復了大漢的繁榮盛世的景象。

但是好景不長,當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董卓舊部重新集結起來反撲長安的時候,曇花一現的大漢中興之象就煙消雲散了。

有人把這一切都歸結於三國毒士賈詡,因為是賈詡出了一個餿主意,讓董卓的部下們認識到了問題嚴重性,因為如果逃跑的話,一個亭長就可以幹掉他們,但是反撲長安的話,還有一線希望。

這裡最關鍵的一點,不是賈詡的 主意有多毒,而是王允的搖擺不定,給了自己一個要命的結局。

不要錯怪了他,如果王允不給機會,一切都是枉然。

事實上,一切都是王允的無能造成的。

王允利用呂布把董卓弄死之後,沒有及時處理董卓專權遺留下來的一系列問題,才導致形勢急轉直下。

呂布空負一身武功,卻遇到了王允,何其無奈也。

從歷史記載來看,對於長安內部而言,呂布曾經建議王允把董卓的財物賞賜一下有功的臣子和將校,但這一舉動讓王允給否了。

這樣一來,呂布很沒面子,一再的背叛不過是利益使然,但勝利之後,不能分贓,讓呂布在大兵壓境的時候,自己沒有了動力,因為把李傕、郭汜、樊稠、張濟打跑又能怎樣,還是什麼也得不到,更何況,那些士兵經歷了董卓之亂後,已經不再是國家的什麼忠臣良將了,而是一群見利忘義的兵痞,沒有利益,他們怎麼會甘心去給王允賣命呢。

如果王允能夠安撫一下這些呂布在內的并州將校,長安不會那麼容易被攻破,只要堅持一陣子,那些關東諸侯不管是坐收漁翁之利也好,混水摸魚也好,都會跑到長安來廝殺一陣的,結局也就不至於那麼悲慘了。

貂蟬空有美貌與付出,除掉了董卓之後,她就在歷史中消失了。

從另一方面來看,王允也許只是一個投機商或者是陰謀家,他並不具備什麼雄才大略,因為他對於外部事件的處理也是搖擺不定,才給了李傕、郭汜、樊稠、張濟這些人以喘息之機。

當時在長安的那些人,有的勸王允赦免李傕、郭汜、樊稠、張濟這些將領,王允則是一會同意,一會否定,遲遲拿不定主意。

事實上,對於平定叛亂這樣的事,應該是雷霆萬鈞之勢,要麼赦免要麼誅殺,早下決斷早做準備,像王允這樣猶豫不決只能是取死之道。

要麼就是採取分化之策,赦免士兵而不赦免將領,讓李傕、郭汜、樊稠、張濟他們無兵可用,要麼就是量才而用,依據他們背後的家族勢力,讓他們回涼州自在為王,要麼就是瘋狂追殺,讓他們沒有立足之地。

可是王允卻猶豫不決,賞又不賞,罰又不罰,讓賈詡看到了生的希望,才有針對性的給李傕、郭汜、樊稠、張濟他們出了合理的計策。

這裡一定要表揚一下賈詡,有人喜歡用正義什麼的去批判,但是對於身陷絕境的賈詡來說,只有生存下去,才能讓他的才華或者能力有著閃閃發光的可能。

試想,外部的涼州兵已經是背水一戰了,勝了他們才有可能榮華富貴,敗了也不過是像原來一樣四處逃竄,他們的戰鬥力一定是高漲起來的,而與此同時,呂布等人手下留守長安的士兵,誅殺了董卓都沒有什麼獎賞,打敗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又能怎樣呢,他們也不過是應付一下,就四散而逃了,以至於呂布空有勇將之名,也不得不從長安跑了出去,雖然不怎麼受待見,但終於是活下來了,比那個王允縱身一躍好多了。

也許會有衛道士一再讚揚王允的捨生取義的行為,但這一切對於呂布他們並不重要,因為他們本來就是為了金錢美女權力而背叛丁原、背叛董卓的,更何況背負著背叛之名的他們,王允沒有給他們任何好處,看著從城樓上飛躍而下的王允,他們頂多是內心激靈一下,嘴上唏噓一陣,也就過去了,因為對他們來說,最關鍵的是找一處安身立命的地方,其他的都不重要了。

連環計也好,美人計也罷,一切都已經成為了故事,從王允的種種表現來看,他並不是一個能臣,一個大好的局面,讓他的猶豫不決成為了一個更爛的爛攤子,接下來的三國真正進入了一個群雄爭霸的局面了,也許這是那些世家們可以利用崛起的大好時機,但"千里無雞鳴"的場景之下,倒霉的是那些小百姓,對於百姓而言,不知道應該是感謝王允還是要痛恨王允,或者他們已經麻木了,因為群雄爭霸之中,沒有誰願意停下奔波的腳步,王允也不過是大漢王朝的一朵曇花而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董卓死後,李傕為什麼能翻盤成功?

李傕、郭汜等以王允、呂布殺董卓,故忿怒并州人,并州人其在軍者男女數百人,皆誅殺也。牛輔敗亡,眾無所依,欲各散去,李傕等人恐懼,乃先遣使詣長安,求乞赦免。尚書令士孫瑞建議赦免董卓舊部,王允不許;有...

賈詡一句話讓曹操得以挾天子以令諸侯

董卓帶著呂布等人跑到長安之前,留了段煨、董越、牛輔三員大將守住洛陽通往長安的三處關隘,吩咐三人要相互支援,打不過時候可以向長安申請援助。誰知還沒有申請援助的機會,老大董卓竟然掛了,段煨一看不好...

董卓麾下的豪華陣容,呂布只能排第八

董卓軍是東漢末年一股重要勢力,雖然董卓從進京到敗亡只用了短短不到三年時間,但這期間他的所作所為卻使得東漢朝廷威望迅速下降,甚至出現了各地官員起兵進攻朝廷的情況,可謂是拉開了亂世的序幕。而董卓死後...

三國演義之司馬徒巧使連環計

這是《三國演義》中十分精彩的篇章,通過王司徒巧使連環計、鳳儀亭、殺董卓三個橋段把故事引向高潮。為曹操一統北方製造了最大機會,也讓劉備終於體驗了一把創業的艱難。故事大家很熟悉,但是有一點可能會被大...

37度2漫畫:宛城之戰前傳之「李郭之亂」

賈詡乃三國第一謀士,一生曾經輔助過好幾個主,到最後還能全身而退,位列三公,也是三國里活得最長的謀士77歲。不說別的,輔助過多個不同勢力的主,還能重用加保,住,全,家,就已經夠nb了。所以在講宛城...

有哪些人是逼迫皇帝強要官職的人?你了解嗎?

董卓被殺之後,董卓的舊部:李傕、郭汜、張濟、樊稠,四將率 眾殺奔長安而來,縱兵大掠,包圍內庭,各門火焰竟天。他們四個要為董卓報仇,主要攻擊目標,為這邊的四個殺害董卓 的主謀:皇帝、王允、呂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