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死後,李傕為什麼能翻盤成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李傕、郭汜等以王允、呂布殺董卓,故忿怒并州人,并州人其在軍者男女數百人,皆誅殺也。

牛輔敗亡,眾無所依,欲各散去,李傕等人恐懼,乃先遣使詣長安,求乞赦免。

尚書令士孫瑞建議赦免董卓舊部,王允不許;有人提議:「董卓的軍隊素來忌憚袁氏,畏懼關東之軍,一旦解散軍隊,必定人人自危,不妨由皇甫嵩統領,屯陝以安之。

王允以為一歲不可再赦,依舊不許,內靠呂布統軍,外面希望與袁紹的關東聯軍為援;同時因為殺了蔡邕,盡失士人之心。

李傕等人益懷憂懼,不知所為,武威人賈詡時在李傕軍中,出主意道:「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束君矣。

不如相率而西,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

事濟,奉國家以正天下;若其不合,走未後也。

李傕等人贊同,商量曰:「京師不赦我,我當以死決之。

若攻長安克,則得天下矣;不克,則鈔三輔婦女財物,西歸鄉里,尚可延命。

」眾以為然,於是共結盟,率軍數千,晨夜西行。

王允聞之,乃遣卓故將胡軫、徐榮擊之於新豐,結果徐榮戰死,胡軫以眾降。

李傕隨道收兵,比至長安,已十餘萬,與董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等部隊會合,圍住長安。

長安城峻不可攻,守之八日,呂布軍有叟兵內反,李傕得入;城潰,放兵虜掠,死者萬餘人,呂布戰敗出奔。

王允奉天子保宣平城門樓上,於是大赦天下,李傕、郭汜、樊稠等皆為將軍,王允數日後被殺。

李傕等葬董卓於郿,並收董氏所焚屍之灰,合斂一棺而葬之。

下葬日,大風雨,雷霆震董卓墓,流水入藏墓,漂起董卓的棺木。

叟兵內反,指的就是劉焉麾下的蜀兵。

劉焉四子,劉范為左中郎將,劉誕治書御史,劉璋奉車都尉,此時並從漢獻帝劉協在長安,唯別部司馬劉瑁隨劉焉在益州。

劉焉為益州牧,董卓所徵發,皆不至,董卓曾經收劉范兄弟三人,鎖械於郿塢,為陰獄以系之,蜀兵想必被呂布所控制。

但是王允、呂布沒想到的是,劉焉對董卓的不理睬,並不是針對董卓一人,而是針對在長安的執政者。

當時劉焉在蜀中擊敗任岐、賈龍,聲勢無二,大修宮殿,造作乘輿車具千餘乘,荊州牧劉表就上書,告劉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聖人之論。

而呂布同樣是一個軍閥,所以當李傕大軍圍城的時候,蜀兵不願意為呂布賣命,就是一個很正常的舉動,只能說王允等人未能洞察,因此完敗。

危機,有時候就是轉機。

王允不顧天下懸解,一意孤行,才是李傕翻盤成功的背景;李傕等人在危機中,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蜀兵倒戈成了天賜良機。

李傕、郭汜率兵攻打長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權臣董卓手下的武將陣容到底有多豪華?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黃巾起義之後,西涼軍成為漢末最為強大的精兵之一,而董卓確實這支西涼軍的首領,後來在大將軍何進密令下,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卻借何進被殺之機,得以掌握朝政。董卓是第一個挾天子的人,...

董卓麾下的豪華陣容,呂布只能排第八

董卓軍是東漢末年一股重要勢力,雖然董卓從進京到敗亡只用了短短不到三年時間,但這期間他的所作所為卻使得東漢朝廷威望迅速下降,甚至出現了各地官員起兵進攻朝廷的情況,可謂是拉開了亂世的序幕。而董卓死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