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九伐中原,為何不能除掉黃皓,若聯合此人必能一統三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東漢是中國歷史上太監最猖獗的時期之一。

特別是東漢後期,皇帝與太監一道盤剝百姓、賣官鬻爵,使得朝政腐敗、民不聊生,釀成了席捲全國的黃巾大起義,埋下了東漢滅亡的導火線,拉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姜維的一生為蜀漢政權的鞏固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他歸附蜀漢後曾先後四次隨諸葛亮出師北伐,立下了許多戰功。

諸葛亮逝世後,他從容鎮定,有條不紊地整頓軍馬安全撤退。

費禕死後,他總攬軍權,曾先後多次出兵北伐,決心完成前人未竟事業統一天下。

直到劉禪投降,西蜀滅亡後,他還想利用鍾會復興蜀漢,可見出他忠於蜀漢的堅定信念。

就姜維的軍事才幹來說,他屬於三國後期第一流的軍事統帥,絲毫也不比魏、吳兩國的將帥遜色。

雖然北伐戰爭的戰績並不理想,但卻不能因此而貶低他的軍事才能。

因為他面對的敵人是在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上都幾倍於他。

而且他的軍事對手鄧艾也是當時第一流的統兵將領。

更為困難的是姜維歷年征戰都是在克服重重內部阻力的情況下進行的。

北伐初期,他受制於蔣琬、費禕。

費禕認為:「吾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況吾等乎!且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如其功業,以俟能者。

有次,他向後主啟奏,建議除掉黃皓,後主說了一句:「皓趨走小臣耳………君何足介意!」他馬上就「懼於失言,遜辭而出」。

後來後主叫黃皓來向他賠罪,他竟要求去沓中種麥,「以避內通」。

結果更助長了黃皓之流惡勢力的發展。

劉備死時,劉禪已經16歲了。

在古代,這樣的年齡已被視為成年人。

照說,諸葛亮輔佐起來,應該比較輕鬆。

然而並不是。

諸葛亮一方面要著手準備北伐,處理軍政大事;一方面又要悉心照顧劉禪,事必躬親。

很明顯,諸葛亮對劉禪是不放心的。

最大的不放心,就是擔憂他「親小人,遠賢臣」。

這裡是「小人」,指的就是心腹太監一類人物。

對皇帝來說,宦官比任何勢力都值得信賴,原因很簡單,太監政治上可靠-----政治上可靠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太監沒有生育能力,這樣就會出現兩個結果:第一,沒有子孫就沒有野心。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核心,沒有孩子,他們就用不著費心勞神;所以,他們不會搞曲線救國第二,沒有子孫就不可能通過血緣培養勢力;

黃皓受劉禪寵愛,史載其「便辟佞慧」,是個聰明、陰險的傢伙,害人還不顯山露水。

諸葛亮心腹董允,一身正氣,為黃門侍郎、侍中,經常責備黃皓,因此黃皓不敢為非作歹。

公元246年,董允去世,黃皓開始有權力;到258年,黃皓開始獨攬朝政,排擠姜維,蜀漢朝綱敗壞,5年後亡國。

鄧艾偷渡陰平,諸葛瞻帶兵迎戰,前鋒被鄧艾打敗,情況緊急。

鄧艾勸降諸葛瞻說:「若投降,必上表封你為琅琊王。

」諸葛瞻悲痛地說:「我內不能除黃皓,外不能制姜維,又不能守國土,有何面目回去呢?」遂與鄧艾決戰,兵敗身死。

易言之,姜維要想除黃皓,就應當爭取執政的諸葛瞻、董厥支持,而雙方的主要分歧點便在於北伐。

從攘外必先安內計,姜維應放棄連年北伐,與尚書台達成共識,實現除黃皓之目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