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去世後,諸葛亮並沒有廢黜劉嬋,是愚忠,還是另有所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蜀國的丞相,當時在蜀國絕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由於他是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來相助,內心中對劉備有伯樂識千里馬的恩情;另一方面,受儒家思想,君臣思想的影響,這些使他在劉備死後,一直輔佐劉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付不起的阿斗。

其實有很多其他觀點,都認為蜀國的滅亡是由於劉嬋無能,如果諸葛亮取代劉嬋,會不會統一中原的就是蜀國,就沒有魏國什麼事了,那麼諸葛亮當時為什麼沒有稱帝,其實並不僅僅是這個原因,劇情主要是配合《三國演義》,這裡我們將更深層次的去討論。

這就要追溯到劉備臨死前對諸葛亮說過什麼?

三顧茅廬
討論三國時局

1、劉備臨死前蜀國的形勢

建安二十四年,蜀國大將關羽進攻樊城,曾經水淹于禁七軍,使得曹操準備遷都躲避關羽追殺。

不料江東大將呂蒙偷襲荊州,恰好攻占了關羽的大本營江陵。

致使關羽兩面受敵,急忙從樊城撤兵,大部隊駐紮在麥城。

關羽當時孤立無援,一直堅守麥城。

吳國君王孫權派人誘降關羽,關羽只好偽稱投降,在城頭立幡旗,自己卻逃走。

孫權最終在臨沮捉獲關羽和他的兒子關平,隨即將其處死。

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的著名敗走麥城。

劉備知道後,立馬派兵討伐,不料大敗,退守白帝城,並且身染重病。

劉備心裡清楚,劉嬋孤弱無能,日後沒有人輔佐,蜀國定會被其他人篡奪。

關羽敗走麥城

2、劉備臨終前對諸葛亮說了什麼

劉備臨死前告訴諸葛亮,如果阿斗有能力做皇帝,你務必輔助,如果他沒有能力,你就廢黜他,叫「君可自取」,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白帝城託孤」。

劉備考慮到諸葛亮的權力過大,一定會威脅到自己兒子劉嬋的地位。

當時有兩個託孤大臣,一個是李嚴,另外一個是諸葛亮,李嚴的地位當時可以和諸葛亮抗衡。

可以說李嚴去世,朝中的大權都由諸葛亮掌握了。

北伐中原也只能依靠諸葛亮。

當時,關羽、張飛、黃忠這些劉備的嫡系,已經相繼退出歷史舞台。

諸葛亮完全有能力廢黜劉嬋,自立蜀王。

白帝城託孤

3、諸葛亮內心的思想鬥爭

當時在那種環境,劉備即使想讓位,諸葛亮也不能接受。

在三國時代,劉備姓劉,也算是和漢朝王室同姓,那個年代血脈正統很重要,諸葛亮也不會像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日後名聲肯定不好。

另外,如果諸葛亮接受,日後北伐,出師無名,這才是主要的。

但是劉備真的懷疑諸葛亮,他可能不會託孤給他;如果諸葛亮要是廢除劉嬋,自己成了蜀國的皇上,肯定會有不少人出來反對,而且流言蜚語漫天,更談不上去征討其他國,可能首先自己內部就瓦解了。

而且,當時蜀國的很多將領都是跟隨劉備逐步建立起來的,他們也會維護劉氏一脈,諸葛亮用一生換來的一代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名聲恐怕都付之東流了。

諸葛亮也不想為了這幾年的皇帝,留的臭名昭著的罵名。

諸葛亮非常聰明,他權衡所有,肯定要輔佐劉嬋,為的是流芳百世,成為一代名相。

出征北伐
劉嬋即位

最後,無論是諸葛亮的六出祁山,還是姜維的九伐中原,最終都無功而返。

其實諸葛亮做不做皇帝,權利已經達到頂峰,劉嬋稱他為相父。

如果三國最終是蜀國統一中原,那麼他就是伊尹、姜尚之類的千古輔臣;即便失敗,人們也只會說是阿斗的原因。

如果諸葛亮廢除劉嬋,自己做了君王,一當蜀漢滅亡,他必將背負葬送劉氏蜀漢的千古罪行,諸葛亮自然不願冒此風險。

在「白帝城託孤」一事上,世人總評價諸葛亮「愚忠」,其實他的「愚」是彰顯了諸葛孔明的大智慧。

六出祁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白帝城託孤時,有沒有殺諸葛亮之心?

一生流離失所的劉備政治生涯沒有固定的地盤,一群忠實的人聚集在他身邊是難得的。這些人包括關羽、張飛、簡雍、糜竺、趙雲等人。他們來自北方,形成了蜀漢政權的原始派系。但是派系的數量和軍事.政治力量是非...

世人敬仰,對手恐懼的諸葛孔明到底因何而死?

對於諸葛亮這個人,唐代大詩人杜甫有一句詩形容的最為貼切,「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短短四句詩,道出了諸葛亮一生的奮鬥與艱辛。作為蜀國丞相,在劉備身邊出謀...

如果諸葛亮取代了劉禪 蜀國能打敗魏國嗎

有關三國時劉備白帝城託孤,很多人都知道他曾經對諸葛亮說了一句,如果劉禪實在是沒有能力,諸葛亮可以自己取而代之。這一句話其實不太可能有什麼試探的意味,很可能就是劉備真實的想法。我們也都知道,諸葛亮...

諸葛亮其實是個不善於搞團結的人

我們知道,一個集團要想垮台只有從內部淪陷。否則再強悍的敵人想要從外部瓦解很難。我們看蜀漢就是如此。以前看三國演義,自以為蜀國最為強大,文有諸葛,料事如神,武有五虎上將,都是萬人敵。不過三國後期,...

你是什麼時候發現劉備虛偽的?

感謝讀者朋友們打開小編的文章,我將一如既往的和大家開誠布公的分享一些知識和看法,如果接下來的內容哪怕能對您產生一些小小的快樂,筆者將不勝榮幸。朋友送了本三國演義。其實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喜歡看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