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的關羽左右了三國局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名將輩出,人才濟濟;然還是出現了三國割據的局面,這反而是造就了這些名將崛起舞台;其中蜀國五虎上將之首的關羽,難道說不是時局造就了他嗎?

關羽衝鋒陷陣

關羽沒有發跡之時,如一般武夫一樣;沒有勢力就沒有出頭的日子,為殺了一個該殺之人,而出逃落魄,流落異鄉,靠做小買賣而活,實在是屈到家了;或許關羽都不想自己以後還能有什麼作為,權當此時安生立命,不再抱有希望和有朝一日的反身,安於現狀已經是自感萬幸了。

命運總是在你感覺無望之時,給你希望;關羽流落之地,巧遇劉備、張飛而從此開始了不一樣的人生;關羽要感激的是劉備和張飛,沒有劉備的皇室標籤,就沒有後面的劇情,沒有張飛的財富,就沒有當時的起步之本,這二人都應是關羽發跡關鍵所在。

征伐黃巾軍時,雖有大功,但不受人待見,關鍵就是沒有後台,沒有實力拿出來;劉備的隊伍,就那一點點實力,實在是拿不到台面來講。

此時最失望的是劉備,最氣的是張飛;而關羽雖然也是不服氣,但看看大哥劉備的隊伍實力,的確是怪不得人家小瞧。

董卓要是沒有小瞧之舉,估計三國要改寫了。

關羽

劉備所遇之難,亦是關羽之難;為今之全,就是力保劉備打下一片地來,但三人無論怎麼遨遊天下,終就是地沒真正自己一塊,反倒全成別人勢力圈;難道是關羽、張飛不賣力嗎?非也。

劉備得諸葛亮、龐統後,才從局面上開始好轉;借荊州,圖西川,可謂是一氣呵成,關羽沒有為打下西川出戰過,但是在荊州卻是為劉備免去胃後顧之憂;北拒曹操,東連東吳,讓劉備安心取西川,其功勞不亞於誰。

為曹操斬殺了華雄、文丑;讓袁紹差點斬殺了劉備,實際上讓劉備又一次成了無家可歸的人。

曹操也因此付出了代價,關羽過五關,斬殺了曹操六員守將,曹操算是得此失彼再加空歡喜一場。

關羽雖沒出戰於西川的道路上,卻為劉備守住了荊州的大本營;關羽守荊州,是何等的重要,如西川取不了,荊州可就是劉備安身立命之地了,所以唯有關羽守荊州,沒有其他人選;荊州關羽在,東吳不敢犯,曹操不願來惹事。

關羽已經不再是一將之說,而是劉備的希望和未來;關羽在此位,已經是多少人仰視的偶像,加上五虎大將之首的排名,已經讓關羽傲視天下而視無物。

當然這都是對劉備,張飛、諸葛亮等人外。

關羽那種傲氣,唯有在劉備的面前可能收斂,像東吳之地皆視如糞土,這顯然不是關羽該有的,但恰恰關羽卻固有了,是什麼造就關羽這種傲視的性格;這與他早年不得志有關,被別人不待見有關,落魄遭受的冷眼有關。

更重要的是和劉備一起,東征西伐居然還是居無定所,無自己三兄弟一席之地,這種境遇讓關羽怎麼想,沒多想,想有朝一日功成名就,必將讓這一卻踩在腳下,讓別人只有仰視的份。

關羽做到了,做到了極至。

神勇的關羽

坐守荊州的關羽傲視更加的直接開掛;劉備得了西川,不提當初從孫權借來的荊州,靠的是關羽坐鎮荊州之威;劉備即使想還孫權的荊州,關羽也不可能還,為什麼?關羽坐鎮荊州,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說白了就是建設了荊州這麼久,怎麼可能說給孫權就給了,那自己的心血不是又白費了嗎。

但關羽估計忘了荊州那可真的是東吳的,不是劉備的,更不是關羽的。

然關羽認定了是劉備的,何人敢和關羽搶?沒有人,也不可能有人來搶,這是關羽所認為的。

東吳一直在關羽眼中都是不入格的,關羽何來有一絲畏懼東吳的理由,那麼荊州有我關羽在,就不是東吳要想的事。

關羽何來如此霸氣,只有一種理由,自己的威名不多講了,傲視的心習慣已經成了自然,沒法。

關羽對東吳可謂是沒看在眼裡,憑關羽的實力,東吳還沒有人敢叫板,只能看關羽臉色的份。

至於從關羽手裡拿回荊州,那絕對是不可能的,因為劉備既沒有說不還,也沒說不給,這正好是關羽想要的;再說了,關羽從心裡來說,就完全把荊州當著蜀國的版圖了,那能給東吳之理。

真要是給了東吳,關羽如何給劉備交差,即使劉備不怪關羽,那關羽的面子往哪裡擱?攻打西川關羽沒去,鎮守荊州都丟了的話,關羽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所以荊州必須是關羽要守住的。

關羽

東吳孫權的心病就是荊州沒有在自己的掌控下,當初只是借給劉備,作為劉備圖西川的本錢,而今劉備既得了西川,又占住荊州不還,真後悔當初怎麼就把荊州借給了劉備;如今要回自己的荊州,反倒是成了孫子一般;劉備口頭答應歸還,可就是不給關羽下命令,這實際上是讓關羽自己看著辦;這種暗示已經告訴關羽,荊州可千萬不要給東吳,就看你的表演了,五虎大將之首的名號,你自己掂量看著辦吧。

東吳在要回荊州這件事上,還是一直在努力的爭取中;魯肅作為東吳大都督時,本意是既能要回荊州,又不得罪蜀國,這種戰略思想是正確的,因為當時的大勢是;魏國最強,也一直在虎視眈眈的看著他們之間的聯盟關係,如果一旦出現不穩固的局面,北方的魏國就要動兵而來;那個時候不管是東吳,還是蜀國,都會被吃掉;只有現在這種三國之勢,無論那兩方合盟,第三國就不會傻到去攻擊另一國,正是這種大勢之下,魯肅才沒有武力搶奪荊州;而是與關羽商議荊州之事,如果關羽答應,那就好說,如果不答應,那隻好得罪關羽了;關羽去東吳和魯肅不是商議荊州之事,而是去消遣魯肅了一回;魯肅不相信關羽不講理,所以還是以和平的方式來解決最好,接下來以連姻方式來討好關羽,然關羽不買帳,還挖苦了魯肅不說,還順帶把孫權給罵了。

這顯示了關羽把東吳簡直是當自己的菜園子。

按理說關羽完全不必如此,東吳孫權以下,你可以不看在眼裡,但孫權作為東吳之主,也竟然是你所瞧不起,的確有點欺人太甚;如何能做到不得罪東吳,又能保住荊州,以關羽的傲性,只要荊州無虞,至於其他就管不著了。

單刀赴會的關羽

東吳如果魯肅還在,關羽可以繼續任由自己;然東吳呂蒙不一樣胃,因為他還是很是厲害的,所以關羽主要精力都放在對付呂蒙身上;不久劉備取了漢中,鼓舞了關羽,自己領兵攻取襄陽、樊城,和曹操打起來了,關羽神勇不是吹的,直接讓曹操感到恐慌;不得已聯合東吳一起來對付關羽,東吳因荊州沒要回,恨死了關羽,曹操既然來結盟自己,正好藉此拿回荊州;關羽一受東吳的迷惑之計(孫權假意換了呂蒙),二受曹操的大軍夾擊,關羽只能顧一頭,抽荊州之兵拒曹操,讓東吳乘機取了荊州;關羽既沒拒曹操大軍於樊城,又沒有保住荊州,最後敗走麥城;被東吳所殺成為千古之憾。

縱觀關羽跟隨劉備,南征北戰,戰功赫赫;尤以千里護嫂、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水淹七軍、單刀赴會傳為佳話。

荊州失責任關羽不可不大,藐視東吳在先,擅攻曹魏在後,兩邊都得罪,豈有不失去荊州之禍?

關羽敗走麥城

關羽神勇不假,但自己天生的傲氣,的確是一大致命硬傷;荊州一失去,繼而引發蜀、吳之戰;曹魏隔岸觀火,蓄勢待發,三國格局徹底改變,為曹魏的一統創造了條件。

實際上整個事件因荊州而起,可謂是荊州失,大勢定。

關羽曾以一人之力改變局勢(溫酒斬華雄、誅文丑),而今又以自己之勢,改變了三國之局勢。

但不可同日而語,值得深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原創」《三國演義》人物各代表什麼?

劉備——是一位封建時代理想的「明君」形象,是「三國」中蜀國之主。劉備早年就抱負不凡,有爭王圖霸的胸懷和膽略。他敬重義氣,與關羽、張飛患難與共,誓同生死。他禮賢下士,知人善任,特別是對諸葛亮表示...

關羽大意失荊州:受傷的何止是蜀漢!

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劉備入蜀,留關羽鎮守占據的荊州五郡,其中南郡是劉備向東吳借的。劉備得到蜀川後,將長沙、桂陽兩郡還給了孫權。後來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

必然的悲劇:為何說關羽失荊州不是他的錯

千百年來,在人們心中關羽一直是一個神武的形象。在蜀國,關羽是劉備的頭號大將,他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更是對劉備忠心耿耿。劉備西取益州時命他駐守荊州,為時九年(建安十六年至二十四年),這是他一生中的重...

三國名將系列之「防守反擊之王」

三國東吳立國的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當屬「江東四英」: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決定三國最終格局的三場戰役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猇亭之戰),有兩場是他們其中的人幹的。「赤壁之戰」,周瑜自導自演,魯

閒扯三國(46):輕忽大勢

閒扯三國(46):輕忽大勢無論是魯肅的《榻上對》還是諸葛亮的《隆中對》都強調維持三足鼎立的重要性,這種大勢對己方是比較有利的。因為魯肅與諸葛亮都清楚地知道,無論是孫權還是劉備,他們在人才儲備、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