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到底是被逼還是預謀已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唐朝末年,中國又一次從統一轉變到了紛亂的戰爭時代,百姓飽受摧殘,在五代十國各自為王的年代裡面,戰爭是一個永恆的主題,而百姓期盼的是有一個人能結束這紛烽戰亂的時代,分久必合是歷史的潮流,只是取決於那個能統一的人什麼時候誕生而已。

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後周也僅能做到自保,無力對抗其他各國,就在和南唐多次大戰中都以失敗告終。

周世宗柴榮繼位後,他頗有雄才大略,想振興朝綱,欲意圖強,所以渴望得到優秀的將領,因此特別重視人才。


周世宗柴榮

就在這時候後周出了一個人,他作戰英勇,智勇雙全,帶兵作戰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因此備受周世宗柴榮的信任,委以重任,在和南唐的作戰中多次立下大功,被封為殿前都指揮使,相當於兵馬大元帥,這個人就是趙匡胤,也因為他後周逐漸在各國立住了腳步。

趙匡胤讓周朝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裡面熠熠生輝,然而他的目標就僅此而已嗎?在周世宗重病逝世以後,他是世宗的託孤重臣,朝堂之上更加倚重這樣一位能征善戰的將領。

而年僅七歲的周恭帝繼位以後,嫣然朝堂之上皆在趙匡胤的掌握之中,他現在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他需要的是一個機會。


宋太祖趙匡胤

然而這個機會說來就來,僅僅聽說契丹和北漢要發兵攻打後周,宰相范質慫恿周恭帝派趙匡胤帶領大軍前去鎮壓,而趙匡胤在軍中威望甚高,他帶兵出戰簡直如魚得水,而僅僅帶兵離開開封二十餘里,到了陳橋夜宿之時,趙匡胤的弟弟和很多將士密謀已久的兵變計劃就已經開始實施。

首先他們在軍中散布「皇帝年幼,不能理政,如果不想國家破滅,就要立趙匡胤為帝,不然不出兵」眾將士跟隨趙匡胤作戰多年,都默然心許,於是拿出黃袍披在喝醉的趙匡胤身上,趙匡胤醒後假裝拒絕不高興的樣子,但是後來還是勉為其難接受,而後他們回到京師逼迫幼帝禪位,就這樣趙匡胤就輕鬆取得了皇位。


趙匡胤

趙匡胤取得帝位看似很偶然輕鬆,但其中卻是預謀已久的,也是步步為營才能讓他看似輕鬆實在隱忍多年,首先他在作戰之時,就善於籠絡人心,使得各地將領都聽從與他,趙匡胤一步步掌握大權之時,他的勢力呀早已在朝堂之上生根發芽,而周世宗死後,這稱帝前的一切準備早已經開始了。

周恭帝孤兒寡母深得天下同情,所以趙匡胤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造反,他開始收買民心,讓百姓覺得自己才是能夠讓他們安定之人,而後他只差最後一步,顯然契丹和北漢進攻的謠言興起就是此次兵變的導火索,而這件事到底是不是趙匡胤操縱的,這個大家可想而知,在兵變稱帝後直接帶兵回城,而非北上禦敵就說明了一切。


趙光義

在一切準備都做足以後,趙匡胤稱帝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既不用背負叛國的罵名,也不用背離百姓的民心,所以看得出趙匡胤的稱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成功的一次兵不血刃奪取政權的戰爭。

由上幾點我們可以看出,趙匡胤稱帝實則是蓄謀已久,而並非被逼或者偶然的巧合,不過趙匡胤的稱帝也使得各國重新回歸統一,百姓重新安定,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王朝宋朝,所以趙匡胤稱帝除了會後周王室對其他人都是好事,這也是中國歷史一次偉大的革命。


趙匡胤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後周皇室結局如何

首先要說的是北漢入侵是一個巨大的陰謀。柴榮死後,太后跟恭帝沒有參政經驗,不得不委託趙匡胤為大將出征北漢。但是唄趙匡胤故意推辭了,太后只能把全國軍隊交給趙匡胤統領。這就給了篡位的人有了可乘之機。

柴榮死後趙匡胤怎麼做

雄才偉略的柴榮曾經感嘆說:「假如我能再有三十年生命,一定要用十年統一天下,十年休養生息,十年致太平。」只可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年僅三十九歲就告別人世,將天下拱手讓給趙氏。去世之前,他正在北征的路...

趙匡胤的統一方略:先南後北 先易後難

趙匡胤是宋朝的開國皇帝,是一個文功武治都堪稱一流的皇帝,趙匡胤當上皇帝之後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經濟政治和文化獲得了很大的發展,並且積極的對外用兵很快消滅了很多的割據勢力,使得國土的面積大大...

著名導演趙匡胤的傑作陳橋兵變

話說唐朝末年,藩鎮割據,中國逐漸被無數個地方軍閥割據,直到朱溫把好死不死的唐朝滅掉,就徹底淪為軍閥混戰。先是朱溫,緊接著是李克用,然後石敬瑭、劉知遠一個個粉墨登場,無一不是手握重兵的豪強軍閥。...

「五代十國」後周往事

各位朋友們,好久不見了。在過去的一個月里,小編在忙碌著歷史劇《武安君之殤》,功不負有心人,得了一等獎。小編心裡還是暖暖的。不過很久都沒有來更新五代十國專題了,心裡還是放不下,五代處於亂世,可以...

為什麼後周在這麼時間內走向滅亡

公元950年,後漢監國郭威在「澶州兵變」中被軍士擁為皇帝,並撕下一面黃旗當作黃袍披在郭威身上。隨後,郭威揮軍南下汴梁,公元951年2月13日,正式稱帝。他稱自己是周朝虢叔的後裔,定國號為周,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