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運不濟還是自作自受?三國時期最為可惜的五人,擁有改變歷史走向的能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被演義忽視的曹魏第一謀士、戲志才

戲志才

提起曹魏軍師班組,許多人會提到郭嘉,荀彧,程昱,司馬懿等等,但曹操在剛開始的時候麾下最為倚重的謀士卻是這位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直接略過的人物,連陳壽在編寫《三國志》的時候,也只是略有記載而已,到現在連真名都沒有流傳下來,戲志才的志才被學者們認為是字,因為當時兩個字的名乃屬賤名,而戲志才與荀彧、郭嘉相交甚好,可見也是士族。

「先是時,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

早卒。

太祖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

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薦嘉。

召見,論天下事。

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戲志才早年曾與曹操有過一席交談,曹操感嘆於他的才華,在被卓將徐榮擊敗時感嘆 :」戲志才去,乃天喪吾也。

「 智士荀彧被人稱為「王佐之才」,荀彧自己說:「戲公大才,遠勝於我,吾幾忘之。

」曹曰:」戲公莫非戲志才乎?吾當親往見之。

」造其門,志才高臥不起,操候半晌,志才方起身,整衣冠出迎。

操見志才,拜請曰:」操當拱聽明誨。

」志才曰:「吾已懶於應世,不能奉命。

」孟德泣曰:「公不出,如蒼生何!」言畢,淚沾袍袖,衣襟盡濕。

志才見其意甚誠,乃曰:「將軍既不相棄,願效犬馬之勞。

」操大悅,以車載志才歸,尊為上客,與之抗禮,衣服飲食,盡與己同,時時造其館,長跪請教。

戲志才

可惜的是,戲志才天生身體有恙,僅僅幾年便一病不起,曹操親自榻前問病,泣曰:」公恙,萬一不起,孤將托於何人?「志才曰:」「吾死之後,可任大事者:荀文若其宜也。

」操曰:「文若之後,誰可繼之?」志才曰:「荀公達可繼之。

」操又問:「公達之後,誰當繼者?」志才不答。

及操告退,文若至,志才以錦囊授文若,曰:「若主公不能自振,則覓一才士,傳吾兵法,必能見用。

」彧泣拜。

是歲,志才甍。

及後,操與荀彧書曰:「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彧思有同鄉郭嘉者,善陰符之學,且兼相如之才,乃薦之,先以錦囊授之,嘉拆錦囊,中有攻戰得天下之書凡十餘萬言,嘉晝夜研誦,三日後,操召嘉,論天下事,嘉出錦囊中言以對,操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操每與子侄論事,必贊戲志才。

後及曹丕為帝,常竊言:「朕非戲志才,不帝也!」

二:鬼才郭嘉

郭嘉

郭嘉早年投奔袁紹,卻不得重用,郭嘉看出袁紹並非明主,於是毅然棄袁而去,後經友人荀彧引薦給了曹操。

郭嘉一見到曹操就像曹操闡述了天下形勢,建議曹操趁著袁紹攻打公孫瓚時先滅呂布,曹操高興的說:「能夠幫我成就大業的人,就是他」在曹操擔心自己不是袁紹對手的時候,又提出了著名的十勝論,即:「公有十勝,紹有十敗。

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了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

據載,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

在嚴於治軍的曹營帳里,郭嘉有很多不拘常理的行為,但在偏愛他的曹操眼裡,「此乃非常之人,不宜以常理拘之」。

曹操手下有一位紀檢官員,叫陳群,曾因郭嘉行為上不夠檢點奏了他一本。

但是,曹操一面表揚陳群檢舉有功,一面卻對郭嘉不聞不問。

不僅如此,曹操還暗地裡為郭嘉一仍其舊的生活作風喝彩。

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

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

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

浪子郭嘉

可惜的是,郭嘉本人生活不拘小節,喜好酒色,而且常服「五石散」,即當時道士煉丹所產,從而導致郭嘉的身體狀況一天不如一天,年紀輕輕便撒手人寰,曹操呆在郭嘉的靈堂,悲痛不已,發出了:「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的悲號;赤壁之戰失敗,在退卻的路上,又發出:「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的哀嘆。

由此可見郭嘉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連毛主席都對郭嘉推崇不已。

三:鳳雛龐統

龐統

徐庶對劉備曾言「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可見龐統的才華並不在諸葛亮之下,可是卻因為長相較丑,不受人歡迎,投奔劉備時,不拿出諸葛亮的舉薦信,被張飛打發到了一個縣城做縣令。

在此期間不理政事,不管民生,被東吳魯肅寫信告訴劉備,說龐統不是百里之才,龐統聞言,一天便處理好了一個月的縣中積壓政務,劉備召見龐統與之交談後對龐統大為器重,任他為軍師中郎將。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已經在葭萌關屯駐一年,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挑選精兵,晝夜兼行直接偷襲成都,可以一舉而定,此為上計計也;楊懷、高沛是蜀中名將,手下有精銳部隊,而且據守關頭,我們可以裝作要回荊州,引他們輕騎來見,可就此將其擒殺,而後進兵成都,此為中計;退還白帝,連引荊州,慢慢進圖益州,此為下計。

如果猶豫不前,將會有大難,不能在此地久留。

劉備最後選用了中計,龐統在率眾攻城的時候不幸中流矢而亡,時年僅36歲,劉備大為痛惜,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諡號為靖侯。

四:曹操長子曹昂,大將典韋(兩人為同一事件死亡,故合一統計)

曹昂

曹昂,字子脩。

曹操長子,沛國譙縣人。

庶妻劉氏所生,但由於生母早死,是以由正室丁氏撫養大。

聰明且性情剛膽謙和,為曹操所喜愛,二十歲時即舉孝廉。

典韋,陳留己吾人。

形貌魁梧,膂力過人,有大志氣節,性格任俠。

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許褚、典韋折衝左右,抑亦漢之樊噲也」;被人稱為「古之惡來」。

就是這樣一位猛將,一位優秀的世子,卻因為曹操貪圖於張繡兄嫂鄒夫人的美色,引起了張繡不滿,欲除掉張繡時又不慎走漏了消息,引起了張繡的圍攻,曹操戰敗。

連曹操坐下的愛馬絕影也身亡在宛城,曹昂當即下馬將自己的坐騎讓給了曹操,與典韋一起堵住寨門,最終曹昂,典韋和曹操之侄曹安民一同戰死於宛城。

典韋

曹昂的死亡也讓曹操的髮妻丁夫人一氣之下離開了曹操,回到了故鄉獨身生活,曹操曾多次前往勸其歸來無果。

而由於丁夫人的離去,曹操立卞夫人為妻,卞夫人的兒子曹丕則成為了嫡長子,據載曹丕登基稱帝之後當眾在朝臣面前常說:「孝廉長兄,自然應當繼承這個位置。

如果倉舒還在的話,我也當不了皇帝。

三國演義第十六回是如此敘述典韋之死的:操始著忙,急喚典韋。

韋方醉臥,睡夢中聞得金鼓喊殺之聲,便跳起身來,卻尋不見雙戟。

時敵兵已到轅門,韋急持步卒腰刀(普通短刀)在手,只見門首無數軍馬,各挺長槍,搶入寨來。

韋奮力向前,砍死二十餘人。

馬軍方退(典韋是步行的,殺的二十餘人全是馬軍,用一把腰刀步行殺二十餘馬軍),步兵又到,兩邊搶如葦列。

韋身無片甲(身上沒穿鎧甲),上下被刺數十搶,尤自死戰。

刀砍缺不堪用,韋即棄刀,雙手提著兩個軍人迎敵。

(就是一手提著一個人做武器)擊死者八九人。

群賊不敢近,只遠遠以箭射之,箭如驟雨。

韋猶死拒寨門,爭奈寨後賊軍已入,韋背上又中一槍,乃大叫數身,血流滿地而死。

死了半晌,還無一人敢從前門入者。

惜哉,胡車兒盜走了典韋的武器戰馬,若是給典韋一匹戰馬,披上自己的戰袍、拿上自己的大雙戟,或許悍將典韋真的能夠幫助曹操突出重圍。

五:江東小霸王孫策

孫策

孫策年少有名,十幾歲時在壽春結交名士,周瑜慕名前往拜訪,孫、周二人同歲,且均少年有志,英達夙成。

因而於壽春一見如故,便推誠相待。

孫策之父孫堅在討伐董卓之後因為得到了傳國玉璽而在半道遭到了黃祖的偷襲,享年37歲,時年17歲的孫策便拜訪揚州名士張紘,張紘見孫策言辭慷慨,神色間流露著忠義豪壯之氣,深受感動,建議孫策南渡,答應帶好友支持他。

孫策先是投奔袁術,請求袁術可以將自己父親的舊部交給自己保管,後有找到自己叔父吳景協助,袁術屢次出爾反爾,起初他許諾任用孫策為九江太守,不久,卻改用自己的親信丹陽人陳紀擔任。

吳郡都尉朱治是孫堅的老部下,過去曾任孫堅的校尉,孫策平定江東磾在壽春的時候,任命朱治為副官,後又被任為吳郡都尉。

他發現袁術政德不立,就勸說孫策趁機收取江東。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在周瑜、程普和黃蓋等人的支持下,從歷陽渡江,首先打敗了牛渚營(今采石磯)的劉繇,奪得倉庫中所有糧食和兵器戰具。

勢力越發強大。


孫策

一開始,江東百姓們聽到孫郎兵到,都膽戰心驚,魂消魄散,避之不及,官長們也往往丟棄城池,竄伏草莽之中。

後來,人們漸漸發現,孫策大軍所到之處,軍士們嚴遵將令,不敢擄掠百姓,雞犬菜茹,秋毫無犯。

於是,百姓十分喜悅,爭著用牛、酒犒勞部隊。

有了自己的根基之後,孫策大敗黃祖,一統江東。

孫策平定江東,任命吳景為丹陽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周瑜擔任江夏太守兼任中護軍,呂范擔任桂陽太守,程普擔任零陵太守,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輔為廬陵太守,自己任會稽太守,以虞翻為功曹,以張昭、張紘、秦松、陳端等為謀士,另外還有眾多武將如太史慈、孫河、徐琨、徐逸、黃蓋、韓當、宋謙、賀齊、董襲、周泰、凌操、蔣欽、陳武、全柔、鄧當、呂蒙等人,孫策經常聽從部下意見,又善用人,手下的士民都願意為他效忠。

曹操聽聞孫策平定六郡,嘆息說:「猘兒難與爭鋒也!

於是,把弟弟的女兒許配孫策的弟弟孫匡,又讓自己的三子曹彰娶孫賁的女兒。

命揚州刺史嚴象推舉孫權為茂才,並發出徵辟孫權、孫翊到許都,想以此拉攏和牽制孫策的勢力。

孫策少年英雄,為人豪爽仗義,喜好單身出行遊獵,出行途中遭遇刺客偷襲,中箭倒地,不治身亡。

孫策中箭後,創痛甚劇,自知不久於人世。

四日,孫策請來張昭等人,托以後事。

他說:「中原正在大亂之中,憑我們吳、越的兵眾,三江的險固,足以觀其虎鬥成敗。

你們好好輔佐我弟弟!千萬不要回到北方去。

」 《張昭傳》則記載,孫策擔心孫權不能勝任,把孫權託付給張昭,並囑託張昭說:「如果孫權不能勝任,請先生取代他的位置。

如果無論如何都不能擔當克敵制勝保衛江東的重任,先生您可以慢步返回江北,無須心中有所掛礙。

」又叫來孫權,親自給他配上印綬,說:「率領江東兵眾,決戰兩陣之間,,橫行爭衡天下,你不如我;但舉賢任能,使其各盡其心,用以保守江東,我不如你。

」當日夜裡因重傷而過世,享年二十六歲。

短短十年時間,孫策便建立江東基業,孫權麾下重要的文臣武將大多都是其兄父舊將,孫策的武藝不在太史慈之下,謀略也非比尋常,又有周瑜、魯肅等人協助,其雄才偉略遠勝於劉備,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必定成為魏國的心腹大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亂世的十大勢力之孫家

說完了劉表,就不得不說說劉表的死對頭——孫家。曹孫劉三家裡面,一般說到曹,即言曹操,說到劉,即言劉備,說到孫就比較麻煩,得說孫家。原因是,曹操、劉備兩家的江山,基本上是這兩個人打出來的,而孫家的...

三國歷史上五位英年早逝的奇才

三國是一個時代的大舞台,文臣武將都在這個舞台上展現著各自的才華,只要是有能力,就不愁英雄無用武之地。尤其是在鼎足之立之前,三國更是人才輩出,一大批優秀人才各領風騷。詩聖杜甫有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

三國演義中有哪些英年早逝的將領和謀士?

典韋,古來萬惡之首,被夏侯惇引薦給曹操,初為曹操的帳前都尉,三次救曹操。曹操侵了犯張繡叔母后,投降的張繡再度反叛曹操,他部將胡車兒請典韋喝酒,在典韋醉酒之後偷走了他的兵器。張繡發動叛亂時,典韋獨...

三國江東小霸王孫策為何英年早逝

了解《三國演義》的人都會知道,江東小霸王,三國小霸王所指孫策。江東小霸王孫策隨父親孫堅領兵出戰時,年僅十七歲,可謂是英雄少年。惋惜的是江東小霸王英年早逝,江東小霸王孫策為何會英年早逝?江東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