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貓聽歷史之九:合縱連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等等貓聽歷史之九:合縱連橫

撰文 / 老六

美術:鄧鄧

全文3053字,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劃重點:

蘇秦張儀的傳奇是真的嗎

張儀的真正的對手是誰呢

蘇秦怎樣幫助燕國滅齊國

齊國在兩次擊敗不可一世的魏國之後,獨霸東方。

而西方的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迅速強大。

公元前340年,乘魏國在馬陵之戰中大敗,龐涓戰死,秦國在商鞅的策划下,向魏國發起了改變戰國形勢的一戰,史稱秦魏第五次河西之戰。

此戰中,商鞅誘俘魏軍主將公子卬,大敗魏軍,收復了當年被吳起奪占的秦國河西地區。

魏國勢力全部退回黃河以東,不得不將首都從山西夏縣遷往河南開封。

從此,秦國左翼盡在黃河保護之下,右翼有秦嶺天然阻隔,身後是廣袤的漢中平原,向東據守潼關、函谷關,占盡地利優勢,虎視東方諸侯國。

戰國的形式,也因此開始悄悄的發生了變化。

【 合縱連橫 】

上文提到,春秋戰國奇人鬼谷子有兩對學生,一對是孫臏、龐涓,另一對是蘇秦、張儀。

孫臏、龐涓是兵家人物,蘇秦、張儀是縱橫家的代表。

根據《史記》、《資治通鑑》的記載,蘇秦和張儀是同年代的人,且關係非同一般,故事十分傳奇。

蘇秦是周王國的人,因家境貧寒,常遭人冷眼。

起初,他想為周王效力,可是周王根本就不見他,連他的妻子和嫂子都不拿正眼看他。

蘇秦沒有就此沉淪,而是更加發奮學習,歷史上著名的錐刺股事件,就是他在這段時期的傑作。

在閉關修煉完成升級改造之後,蘇秦重出江湖。

他先去了秦國,想幫助秦國一統天下,結果碰了一鼻子的灰。

離開秦國後,蘇秦直接走向了秦國的對手那邊,開始推銷他的最新理論成果,合縱制秦。

蘇秦最先說服了燕國,之後又依次說服了趙、韓、魏、齊、楚五國,共同組成合縱群,對付秦國。

蘇秦一人獨掌六國相印,一笑而諸侯喜,一怒而諸侯懼。

他衣錦還鄉時,周王十分害怕,命人清掃道路,千里相迎。

他的妻子、嫂子跪伏在地上,頭都不敢抬起來。

為了使合縱能夠長久,蘇秦用激將法安排他的同門師兄弟張儀去秦國做臥底,指望張儀掌握秦國大權後,影響秦國政策,不要對趙國動武,以免破壞合縱。

張儀在知道此事的來龍去脈後,竟然感嘆蘇秦的用心良苦,答應配合他上演無間道,並許下諾言,蘇秦在世一天,絕不向趙國動武。

看到此處,不免又讓人感嘆起古人的同窗之誼。

這種交情,簡直比當年的管仲和鮑叔牙還要傳奇。


有一句話,叫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這句話放到讀史書時說,最合適不過,如果具體到戰國時期蘇秦的身上,更是恰如其分。

如果我告訴你,剛才講的這一段純屬子虛烏有,你肯定很吃驚,又要罵我胡說。

但事實就是,《史記》也好,《資治通鑑》也罷,關於蘇秦的記載矛盾和演義之處,多到令人髮指,讀罷之後,有一把火燒了的衝動。

提起長沙馬王堆漢墓,很多人可能都熟悉,但你或許不知道,在這裡出土了一批戰國時的重要史料,其中包括不少關於蘇秦真實言行的書信,徹底揭開了戰國縱橫家蘇秦的真實面紗。

蘇秦到底是何人物,我們在後文再細細說來。

張儀與蘇秦其實不是同一年代的人,張儀比蘇秦早大約三十年。

張儀合縱連橫的真正對手不是蘇秦,而是公孫衍。

公孫衍是魏國人,但在秦國就業,是商鞅死後秦國的二號人物,在秦魏河西之戰中為秦國立了大功。

但說到底,公孫衍與戰國時期朝秦暮楚的策士一樣,不過是些沒有家國立場的政客。

魏國失敗後,重金收買了這位老鄉。

於是,公孫衍開始向秦惠王提出新的戰略建議,秦魏和好,進攻別國。

這時候,張儀週遊到秦國,揭露了公孫衍的誤國行徑,公孫衍無奈離開秦國,到魏國做官。

魏國此時被秦國打得千瘡百孔,弱不禁風,公孫衍便提出了一個抱團取暖的戰略,合縱。

合縱有一個很重要的儀式就是「相王」。

魏國在戰國初期強大無比,繼春秋時期楚國稱王后,第二個稱王。

如今,魏國衰落,為了尋求合作,開始主動尊其他諸侯國的國君為王,這種互相承認王號的行為就叫相王。

魏國第一個合縱的對象是齊國,兩國相王之後結成聯盟。

作為反制,張儀用拉齊打魏的策略,使得齊魏同盟很快瓦解。

之後,在秦國強大的壓力下,魏、韓兩國與秦國互相承認王號。

接下來,公孫衍又拉攏韓、趙、燕、中山四國,「五國相王」,以此達到合縱抗秦的目的。

但最終在秦國的破壞下,合縱失敗。

公孫衍、張儀、蘇秦是戰國縱橫家的代表,他們的故事雖然史書中記載的比較混亂,但並不影響歷史的整體脈絡。

在戰國中期的一百年里,合縱和連橫始終結伴出現,針對秦國的合縱並非只有一次,建立了瓦解,瓦解了再建立。

合縱對抗的目標也並非只有秦國一家,燕、趙、魏、韓、秦也曾組成合縱聯軍,共伐齊國。

但是,秦國從戰國中期開始表現出的整體強勢,使得其他六國始終以秦為患,合縱抗秦是這一階段的主旋律。

針對這一局面,秦國始終審時度勢,抓住各家之間前世今生的恩怨情仇,挑撥離間,連橫制約。

縱橫捭闔之間,國與國的信任日益脆弱,為一個短期利益結成的聯盟隨時可能崩潰。

這種亂局,對於弱國來說,無疑是災難,因為他們失去了抱團求生最後的心理基礎,而對於懷有強烈野心的秦國來說,正是求之不得。

馬王堆出土戰國縱橫家書,網絡圖片

【 終極無間 】

公孫衍推動合縱,靠的是樹立共同的敵人,而張儀能屢次成功破壞聯盟,是看準了他們共同的死穴,只在乎眼前利益。

第二次針對秦的合縱聯盟剛一瓦解,燕國就發生了內亂,發生內亂的原因讓人啼笑皆非,是因為「禪讓制」。

燕王姬噲效法堯舜,主動退位,把王位禪讓給了大臣子之。

這種看似謙卑的做法不但沒有為他自己贏得美名,而且引發了燕國曆時三年的奪位內戰。

內戰中,燕國死亡數萬人,一片大亂,齊國趁亂大軍入侵,僅用了五十多天的時間,就一舉將燕國滅國,那個堯舜一般的燕王姬噲和子之全部戰死。

可惜,山東人只顧征服,不懂安撫治理,北京人又天生譜大,不尿外來政權。

沒兩年,燕國人民起義,將齊軍驅逐出境,燕國復國成功。

齊國在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掠奪和不成功的入侵之後,與燕國結下了梁子。

公元前314年,燕國復國,姬噲的兒子被擁立為燕昭王。

三年後,縱橫家蘇秦來到了燕昭王面前,比《史記》記載的時間晚了二十五年。

蘇秦開始向燕昭王推銷自己的合縱理論,但他合縱針對的敵人不是秦國,而是齊國。

燕昭王對此十分感興趣,因為他太想報滅國之仇了。

於是,蘇秦被大加重用。

為報答燕昭王的知遇之恩,蘇秦主動要求前往齊國上演無間道,而且是終極無間。

來到齊國後,蘇秦成功騙取了齊王信任,開始左右齊國政策的方向。

他的目的是,使齊國「西勞於宋,南疲於楚」,讓齊國在攻打楚國的過程中逐步削弱自己,並在攻打宋國的過程中得罪其他幾個大國,四面樹敵。

公元前288年,秦國自稱西方大帝,尊齊國為東方大帝,意圖瓜分世界。

在蘇秦不斷洗腦之後,齊王的野心終於膨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公元前286年,齊國終於在第三次對宋國的全面進攻中,吞併宋國。

戰國二線國家中排名第一的宋國滅亡,引起了一線國家的警惕,他們開始把齊國看成最大的威脅。

燕昭王的目的達到了,蘇秦的任務完成了。

齊滅宋僅兩年,燕、秦、趙、魏、韓五國就組成聯軍,共伐齊國。

在燕國大將樂毅的率領下,五國聯軍對齊國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蘇秦仍在齊國扮演著一個忠誠的間諜,他在隱蔽戰線上不斷給樂毅提供著支持,而樂毅的節節勝利也使得蘇秦的間諜身份逐漸暴露。

蘇秦最終被齊王車裂而死,他死後不久,齊國就被燕國滅國,齊王田地被抽筋懸樑,折磨而死。

蘇秦用一生的光陰和生命報答了燕昭王的知遇之恩。

燕滅齊之後,有兩個城池始終沒有攻下,一個是莒邑,一個是即墨。

而正是這兩座孤城,使得齊國起死回生。

齊被滅五年之後,燕國內部開始出現內鬥,燕昭王死,新王與樂毅關係不和,樂毅被免,逃遁到趙國。

即墨城守將田單用火牛陣大敗燕軍,號召百姓反燕起義,僅用了幾天時間就驅逐燕軍,完成了復國的奇蹟。

齊國雖然復了國,但戰爭已經使得整個國家殘破不堪,二次崛起後積累的力量喪失殆盡,徹底從戰國中期兩個超級大國的地位上跌落下來。

如今,全中國只剩下一個霸權了,他就是秦王國。

美術:顏語

聲明:

文章、圖片及音頻,均系老六胡說頭條號作者老六及相關授權人原創。

嚴禁一切形式的抄襲及無授權轉載。

如需轉載,請留言聯繫。

來自網際網路的圖片文中已註明,尊重作者版權。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合縱抗秦,死間滅齊,縱橫家以命報燕

在後人心目中,縱橫家,其主要目的並非是為了輔佐某國的君主,更多是實現自己在亂世成就功名的政治夢想,朝秦暮楚,事無定主,反覆無常,這些詞在那個時代似乎經常被拿來形容那些縱橫家們。縱橫家所崇尚的是權...

第二次削弱秦國的機會,這五國白白浪費掉了

公元前302年,趙國經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改革之後,迅速強大了起來,這就給企圖東進逐鹿中原的秦國帶來不巨大的壓力。於是秦國便想通過連橫來對抗齊國。公元前288年,即秦昭王十九年,秦國與齊國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