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何能終能成一帝?資本、性格、實力、時勢使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蜀漢昭烈帝,在位2年多一點,所建立的蜀漢存在43年。
首先來看歷史劉備的性格和實際情況:
1,織席販履,劉備雖然是皇親但是到劉備這一代,已經沒有任何封號了,但是劉備絕對也不是赤貧階層的人,在那。
個動亂的年代能吃飽飯就不錯的,顯然劉備沒有這方面的困擾,而且劉備十五歲開始遊學,更厲害的是老師是盧植,而盧植當時是「九江太守」而且還是知名大儒。
姑且不說當時能認字的就可以當先生的年代,上學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更何況能認一個「市長」級別的人當老師,劉備家至少也是中產,甚至更好。
2,喜狗馬、音樂、美衣服。
《三國志》明確記載,劉備不好讀書,喜歡的是獵狗駿馬,搞音樂,穿華麗服裝,這些明顯不是貧民能玩得起的,即便放到現在也是土豪專用。
3,形象,這點《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描述基本一致,都是 垂手下膝,目能自顧其耳。
反正不管信不信,大部分能成大事的人長相也都一定有特點,劉備算是這類人的翹楚。
試想下劉備,大猩猩一樣的手臂,如來一樣的頭。
膽小的人看到恐怕就膽怯。
4,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
這個算是劉備能成功的最大一個性格特點,「善下人」。
古代的名士,特別是有才的名士,都有一股子清高,所以後來諸葛亮很受推崇,也是因為劉備對諸葛亮的三顧茅廬應該是天下大部分名士最想要的出山方式了。
特別是當時劉備42歲,諸葛亮24歲,試想下一個年過不惑之年的劉備,謙卑的數次去請一個24歲的小伙子(大概就相當於現在大學畢業生),這只是一個例子,「善下人」這個特點應該是劉備獲得大部分人才的關鍵。
5,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
這個可以從三個方面解讀,從而也互相印證,一、家裡還是有點錢的,不然完不成這個(比如水滸中的柴進),印證1和2;二、劉備也是熱血少年,絕對不是只會哭鼻子的人,好交結豪俠的人絕對不會是慫包,後來「怒鞭督郵」實際就是劉備乾的,演義轉嫁到張飛身上的;三、招攬人才,豪俠多是些有本事的人,而這其中的佼佼者就是關羽和張飛。
這個需要多解釋一下,演義中只是小說發揮的,《三國志》張飛傳「少與羽俱事先主。
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三國志》關羽傳「先主於鄉里合徒眾,而羽與張飛為之禦侮」。
明確說明張飛少時就已經和關羽跟隨劉備了,張飛算是豪傑,關羽更是亡命徒。
但是都被劉備交結。
6,野心與隱忍。
這個從上面可以得到一些印證,「善下人」,一個平常人如果沒有點想法何必到處裝孫子呢?這是野心在作祟;「交結豪俠」為了什麼?聚攏人才,沒有野心難道只是為了玩?這還是因為野心;野心越大,所能承受的壓力就越大,就越能忍!投了多少人恐怕已經數不清了,有名有:劉焉、盧植、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孫權。
能投這麼多人還能有好名聲,這本身已經是奇蹟了(可以參考呂布,投了三家名聲就掉地了)。
一般人估計早放棄了,自殺的心恐怕都有幾百次了,但是劉備就沒有一次氣餒,因為劉備心裡有野心,能隱忍,所以他不會放棄,陳壽也由衷的佩服:「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再次來看劉備的能力:
首先不能被演義誤導,演義中好像劉備一直在打敗仗,一直在逃跑,一直在哭鼻子,然鵝歷史並非這樣。
守徐州、戰新野、取荊州、取西川、取漢中。
同時還要說明一下,諸葛亮並非軍師,這些戰事諸葛亮都沒有上正面前線,而是一直整理內政在後方,劉備活著的時候,翻遍《三國志》也沒有諸葛亮一個戰爭的計策。
後來諸葛亮獨自領兵,也是作為統帥從未做過軍師。
上面這些戰事,都是劉備是主帥。
即便是後來劉備死時,託孤也是把軍事交給了李嚴,只不過後來李嚴鬥不過諸葛亮,然後諸葛亮才所有大權獨攬的。
所以說夷陵之戰真是太可惜了,劉備太大意了,比荊州丟的都大意,當時內政有諸葛亮,曹操已死,孫權的軍事能力可以忽略,而東吳周瑜、魯肅、呂蒙相繼早亡,也難怪劉備大意,葬送了最好的局面。
不然試問當時天下還有誰是對手?
其次,劉備的識人能力,恐怕即便現在吹諸葛亮的也都不得不承認,諸葛亮的識人能力遠不如劉備。
劉備提拔的黃忠、魏延都大放異彩,而且臨死時也告誡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
關羽張飛也是在微末之時就被劉備看中。
而且劉備用人可能比不上曹操,但是超過諸葛亮不止一星半點。
劉備能識人,會用人,還有不俗的軍事能力,這就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劉備註定不會平平凡凡過一輩子的了。
最後再來看下劉備能稱帝的條件:
首先,劉備是漢朝皇室血脈,這一點也是劉備從祖上繼承的最大的資本了。
因為其他能繼承的的確不多了。
但是僅憑這一條,就足以讓劉備再法理、人心上占據高地,這一點是曹魏和孫吳都不具備的,所以曹操至死也沒有跨出那一步。
孫權也是等到曹丕和劉備登基很多年後才敢稱帝(曹丕220年稱帝,劉備221年,孫權229年)。
所以理論上上說,只要大漢的皇帝出了狀況不存在了,劉備隨時可以登基。
但是孫權就不能。
其次,劉備的實力,在關羽敗亡前,劉備的實力一度三國最強,想當年劉邦被封漢王時,實力恐怕還不過如此,即便是後來關羽被殺了,只從字面數字上看,蜀國最弱,但是蜀國在劉備的領導下人才數量雖不如另外兩國多,但是人才質量還是比較硬的!這點從演義中也能窺見一斑,所以蜀國一直是戰爭的發起者,劉備的實力也讓劉備有更進一步的基礎。
最後,天下大勢,俗話說:「時勢造英雄」,這點對劉備來說,當時就是非稱帝不可了,不稱也得稱。
首先,如果曹操不死,曹操不會稱帝,那漢獻帝還在,劉備無論如何不會,也不能稱帝。
但是曹操死了,曹丕就有了稱帝的條件和實際需求,首先曹丕並沒有曹操世代漢臣的枷鎖,更重要的是,曹丕屬於接班,接班就沒有什麼利益給原本曹操的手下,手下人的恩寵都是曹操給的,而曹丕沒有,那樣沒有恩寵的手下對曹丕的忠心一定要打折扣,而短時間內又不可能給所有都有恩寵,唯一見效快,效果好的辦法就是稱帝,頭頭一稱帝,那手下全部升官,所以曹丕有這個需求之後就加快稱帝了。
曹丕稱帝了,那大漢就不存在了,那劉備的大漢皇室血統就沒用了,迎回漢獻帝?不現實,有且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劉備稱帝,這個是最優選項,也是唯一選項。
綜上所述:劉備有資本積累的基礎,和一個成功者的性格,到後來又有了實力,以及順天應人的時勢。
所以劉備稱帝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順其自然的。
聯劉抗曹,聯曹抗劉:機動靈活的外交家孫權
三國時期在外交上唱主角的不是魏、蜀兩國,而是吳國。這是因為魏、蜀兩國沒有外交,它們互不承認對方的合法地位。魏國認為它繼承了漢朝的天下,是正統;蜀漢則認為曹魏是漢賊。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漢...
關羽死後,曹丕、劉備稱帝孫權稱王,可謂「關羽之死,皆大歡喜」
《三國演義》中的關羽,可謂是神一般的存在,雖許多事跡來源於歷史,卻又「高」於歷史。尤其是在《三國演義》中,關羽有個非常醒目的標記:身後那杆上書「漢壽亭侯」的大旗,走到哪跟到哪。按理說這個封號,是...
諸葛亮明知關羽會放走曹操,為何還派關羽出戰?其實他另有打算
當年的赤壁之戰,曹軍被劉孫軍隊兩方夾擊,曹軍失敗。這時候,三國的局面正式開始,如果曹操當時死在這裡,或許也就不會有三國的故事了。但是,曹操失敗的時候,諸葛亮為什麼派關羽前去?為什麼不派去其他人?...
五虎大將之一的馬超為何並未受到重用?
馬超降蜀後,卻並未受到重用,鋒芒漸失。唯一一次作為大將出征是在諸葛亮安居平五路時,當時魏國統兵50萬,分五路進犯蜀國,孔明胸有成竹,分五路拒之,其中命馬超領兵北拒10萬羌兵。其餘時間,馬超一直碌...
白帝城託孤,劉備臨死前的那句話,嚇壞身經百戰的諸葛亮!
熟悉三國的朋友都知道,諸葛孔明是劉備三顧茅廬才求來的治世能臣!在後來的戰爭歲月里,諸葛亮也用自己卓越的才能證明了劉備的三顧茅廬不是白辛苦!他以2萬軍馬,在赤壁之戰中,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拿...
劉備和諸葛亮,到底是誰成就了誰
很難說到底是劉備成就了諸葛亮,還是諸葛亮成就了劉備。最好的解釋,應該是互相成就。諸葛亮是能臣,輔佐蜀漢兩代皇帝,鞠躬盡瘁。劉備對諸葛亮,有知遇之恩,並且完全信任他,給了諸葛亮很大的支持。
諸葛亮為何非要重用馬謖,其實原因很簡單!
說起蜀漢先主劉備劉皇叔的故事,絕對會讓很多朋友嘆息!為何要嘆息呢?眾所周知,劉備早年間織席販履為生,在涿郡巧遇關羽張飛,發現其二人皆是萬人敵之後,便與二人結拜成異姓兄弟!而後參加黃巾起義,後來...
劉備有諸葛亮輔佐,再加上五虎上將的勇猛為何無法實現一統三國
當年的漢高祖劉邦,僅僅是依靠謀臣張良和大將韓信就可以與項羽周旋到底並且最終經過楚漢之爭順利的實現了全國統一登上了皇位。反觀三國時期劉備這邊,有自比管仲、樂毅的諸葛亮輔佐,另外還有龐統和法正這樣謀...
曹丕劉備都稱帝了,為什麼孫權沒稱帝呢,原來竟然是這麼簡單
很多喜歡三國的小夥伴都知道,在曹操死後,曹丕、劉備紛紛稱帝時,孫權是沒有稱帝的,還請曹丕給自己加九錫,封了一個吳王。而且,當時自從曹操死後,魏國老一輩的能人紛紛凋零,內亂不斷。而蜀國自從劉備死後...
蜀國武將當屬「關張」地位最高,劉備稱帝最高官職關張竟無一人
蜀國武將當屬「關張」地位最高,劉備稱帝最高官職關張竟無一人三國這個年代,出了不少英雄人物,想曹操、劉備等人都是各領一方的人才。劉備稱帝的道路非常的艱辛,早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到處戰亂,為了生活...
三國演義中那些虛構的情節
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小說,是以歷史為依託,同時加入了作者個人的發揮與創作,今天搜集了一些三國演義中虛構的情節,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不要把小說當成了歷史。這其中大多數資料來源於網上的查找以及與三國志的...
劉備稱帝後東征孫權大敗,諸葛亮早已料到卻為何不阻止?
劉備稱帝後東征孫權大敗,諸葛亮早已料到卻為何不阻止? 劉備是正宗的漢室後裔,而這也是諸葛亮追隨他安邦定國的原因,所以,在劉備以及諸葛亮的心目中,曹操囚禁漢獻帝,以他的名聲來發號施令,是繼董卓之後...
曹操劉備臨死都放不下的人,假如後人明白,三國歷史將徹底改變!
三國歷史離不開三個人,不說大家也已都知道,無非是劉備、曹操、孫權,正是這三人讓三國鼎立,從此開始了各自的征伐。當然,最後真正一統天下的卻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位,反倒是讓司馬一家撿了漏。
三國蜀國國主劉備識人能力如何
劉備識人能力如何在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身為一個君主或許自己不需要太高的軍事政治才能,但是一定要有識人用人只能,而劉備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劉備相比起很多豪傑最大的優勢不在於他的仁義,而是在於他能識人,...
三國時期各國將領之蜀漢
蜀漢建立者劉備起兵於河北,然後征戰四方,四處遷移,當過豫州刺史,守過徐州,到過新野,在曹操南下時退守江夏。赤壁戰後奪取荊州,又逢益州劉璋與漢中張魯征戰,劉璋請劉備入川,幫助抵禦張魯。劉備趁機就攻...
諸葛亮為什麼不阻止劉備東征孫權?他擔心的是什麼呢?
劉備是正宗的漢室後裔,而這也是諸葛亮追隨他安邦定國的原因,所以,在劉備以及諸葛亮的心目中,曹操囚禁漢獻帝,以他的名聲來發號施令,是繼董卓之後漢朝最大的奸臣,人人可誅。而曹操也把劉備視作自己統一...
大小喬只是妾?30條三國逸事讓你重新認識歷史
1.三國時的沛國譙縣出過很多名人,比如曹操,以及他的一堆表兄弟和幕僚。但還有個小生,這人了不得,敢為天下先,給自己搞了個洋文名字,還是梵文的呢。但是當時大家還不會寫天城文,還是要拿漢字寫,就寫成...
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什麼不替代劉禪,自己稱帝
三國里的蜀國,滅亡在劉禪手裡。劉禪的形象,被認定為「扶不起的阿斗」,還有樂不思蜀。有的人就假想,如果諸葛亮替代劉禪,自己坐上王位,說不定就統一中原,中興漢室了。這只是假象,諸葛亮絕頂聰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