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為何不分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春秋》是魯國的編年史,經過了孔子的修訂。
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
《春秋》一書的史料價值很高,但不完備,王安石甚至說《春秋》是「斷爛朝報」。
亦是儒家經典之一。
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覲王室的時節。
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
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
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
傳統上認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
《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簡練,事件的記載很簡略,但242年間諸侯攻伐、盟會、篡弒及祭祀、災異禮俗等,都有記載。
它所記魯國十二代的世次年代,完全正確,所載日食與西方學者所著《蝕經》比較,互相符合的有30多次,足證《春秋》並非古人憑空虛撰,可以定為信史。
然而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它在文字上難免有論脫增竄之類的問題。
《春秋》最初原文僅18000多字,現存版本則只有16000多字。
在語言上極為精練,遣詞井然有序。
就因文字過於簡質,後人不易理解,所以詮釋之作相繼出現,對書中的記載進行解釋和說明,稱之為「傳」。
其中左丘明《春秋左氏傳》,公羊高《春秋公羊傳》,穀梁喜《春秋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列入儒家經典。
現《春秋》原文一般合編入《左傳》作為「經」,《左傳》新增內容作為「傳」。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為春秋作傳者共5家:
《左氏傳》30卷;
《公羊傳》11卷;
《穀梁傳》11篇;
《鄒氏傳》11卷;
《夾氏傳》11卷。
其中後兩種已經不存。
公羊傳和穀梁傳成書於西漢初年,用當時通行的隸書所寫,稱為今文。
左傳有兩種,一種出於孔子舊居的牆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體寫的,稱為古文;一種是從戰國時期的荀卿流傳下來的。
公羊傳和穀梁傳與左傳有很大的不同。
公羊傳和穀梁傳講「微言大義」,希望試圖闡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認為《春秋》是孔子所作),有人認為有些內容有牽強附會的嫌疑。
左傳以史實為主,補充了《春秋》中沒有記錄的大事,一些紀錄和《春秋》有出入,有人認為左傳的史料價值大於公羊傳和穀梁傳。
從魯哀公十四年「獲麟」事件中跳出史書看歷史真相
在《史記》孔子世家中有記載魯哀公十四年獵獸,認為並不是祥兆,孔子看過後認為是麒麟。麒麟原本是傳說中的神獸,「獲麟」,也就是捕獲了麒麟的故事。捕獲了神獸麒麟的「獲麟」故事,被作為特別事件進行了說明。
沒有這三傳,我們很難讀懂《春秋》
《春秋》是中國古代記事史書的通稱,經文言簡義深,如無注釋,則無法理解。注釋《春秋》的書,有左氏、公羊、穀梁三家,另有鄒氏、夾氏二家,早在漢朝即已失傳。所以自漢至今,學者僅僅憑藉「三傳」研讀《春...
《春秋》一部載風雲(微國學28)故我在
故我在33期:微國學,每個人都能了解的國學第二章 六經六、春秋先秦歷史著作的形成,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早期的《尚書》除後世史官假託的部分外,其餘均為歷史文件的彙編。到了東周,各諸侯國都設置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