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三國尚書盧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們知道盧植的名字一般多是通過小說中劉備出場的時候,知道他是劉備和公孫瓚的老師。

在征剿黃巾軍的時候,被小黃門左豐索取賄賂,盧植不予,終被朝廷罷官問罪。

後來何進謀誅宦豎的時候,曾經諫阻何進召董卓進京,可是何進不聽,終於導致政變。

而盧植在這場政變中「見宮中事變,擐甲持戈,立於閣下

」喝止段珪,救下何太后。

在史籍中他還和河南中部掾閔貢一起追殺張讓等人營救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協。

再後來董卓欲廢帝另立的時候,時為尚書的盧植抗議說道「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過千餘,故有廢立之事。

今上富於春秋,行無失德,非前事之比也。

」董卓大怒欲殺盧植,幸虧蔡邕為盧植求情,議郎彭伯亦諫阻董卓,才得免大難。

小說中所錄盧植的故事大體如此,大體也與史實相符。

在這裡,議郎彭伯諫阻董卓殺盧植的話是這樣的「盧尚書海內大儒,人之望也。

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從這句話我們可以感到盧植在當時的政治地位以及影響力都是很高的。

那麼盧植到底能不能擔得起這樣的評價呢?他又做過哪些事呢?

盧植,字子干,涿郡涿縣人。

身長八尺二寸,聲音如鍾,可謂儀表堂堂。

他出身布衣,家境貧寒,年少時與鄭玄一起拜馬融為師。

馬融是當時有名的儒學大師,也是出身外戚的豪門之家,所以在家裡經常會舉辦載歌載舞的派對,每一次都會有許多馬融的學生前去圍觀,只有盧植一心向學,多少年間從沒有看過一眼。

馬融也由此非常敬重盧植。

這一段故事在小說中不知為什麼卻被按在了鄭玄的身上。

後來盧植學成回到家鄉涿郡教學,聞名鄉里。

州郡多次召他出來做官,他都沒有去。

一直到大約公元170年前後,即建寧中期的時候,盧植才終於接受了朝廷的詔命,做了博士,開始了他的仕途。

據《後漢書》記載,盧植「能通古今學,好研精而不守章句」「性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志,不好辭賦,能飲酒一石。

」有人考證,三國時的一石相當於現在的十五斤或二十斤左右,雖然那個時候的酒度數是不高的,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啤酒,不過能有這樣的酒量,想來盧植也是個性格豪邁的人。

雖然不能像李太白一樣斗酒百篇,但是估計打打醉拳什麼的應該還是不在話下的。

這也就不難解釋史書中關於他「以武素有名譽」的記載。

公元175年,即熹平四年,因為九江蠻族造反,盧植被任命為九江太守,盧植到任以後很快就平定了叛亂。

卻因為身體狀況不佳而因病辭官。

不久廬江郡再次發生蠻族造反,朝廷因為盧植在九江時,對當地的老百姓有信義威望,而再次徵召盧植為廬江太守。

盧植深深地知道,治理地方關鍵在於不擾民,抓大放小,以清靜為本。

使得百姓安居,也就不會反叛了。

公元184年,即光和七年,巨鹿張角發動黃巾起義,八州響應,天下震動。

盧植臨危授命,被朝廷任為北中郎將,領朝廷節鉞,以護烏桓中郎將宗員為副將,率領北軍五校士,征討張角主力。

當時給盧植的權利是可以調動天下諸郡兵馬。

盧植連戰連勝,數敗張角,斬獲萬餘人。

將張角圍困在廣宗城內。

就在盧植挖壕溝築圍牆,積極準備攻城器械的時候,朝廷卻派來了黃門左豐前來視察敵情。

有人勸盧植向左豐行賄,盧植不肯。

終被左豐嫉恨,他回到京城向靈帝稟報,誣陷盧植傭兵不動遺誤戰機,說盧植「廣宗賊易破耳。

盧中郎固壘息軍,以待天誅。

」靈帝大怒,免除盧植的一切職務,並用囚車羈押盧植回京問罪。

幸虧後來接替盧植的皇甫嵩凱旋歸來後,盛讚盧植的用兵方略,稱自己打敗黃巾軍就是用了盧植的主意才能大獲全勝。

靈帝這才又重新啟用盧植,任命他為尚書。

後來靈帝駕崩,何進欲誅宦豎卻不聽盧植勸阻,執意召董卓進京,才會發生之後一些列的宮廷慘劇。

最後盧植由於反對董卓廢帝另立而被免職。

盧植知道董卓是不會放過自己的。

於是不久,就以年老多病的理由請求返歸家鄉,實際卻從小道潛走,董卓果然派人刺殺盧植,可當刺客趕到時已然追不上了。

在那以後盧植隱居在幽州上谷,不問世事。

初平二年,袁紹請盧植去做軍師,盧植未就,於次年(即192年)去世,享年五十三歲。

去世之前,盧植囑咐兒子,挖土穴儉葬不用棺槨,只穿貼身單衣而已。

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烏桓路過涿郡的時候,下令祭掃盧植的墳墓,並尋訪其子孫。

曹操對當時的郡守說道:「故北中郎將盧植,名著海內,學為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楨榦也。

」這應該是當時對盧植的最高褒譽了。

作為東漢末世朝廷中的中流砥柱,他絕對擔得起士之楷模,國之楨榦的評價。

而他在儒學方面的成就更是對後世影響深遠。

當時由蔡邕李巡等人發起了校勘儒學經典,立太學石經(熹平石經)的倡議,盧植也積極參與到其中的工作,並且以他淵博的學識指出了儒家五經的許多謬誤回冗,以及需要修正的地方。

而熹平石經,也成為了今天中華文化的瑰寶。

而盧植在東觀所參與校驗的《漢記》,被稱為《東觀漢記》,在范曄的《後漢書》成書以前一直是中國史學界通行,影響較大的史學著作。

雖然到今天盧植的個人著作多已佚失,但我們依然可以從史書記載中窺到一些,比如盧植布衣時曾經勸阻大將軍竇武擅行封賞的獻書,不但句句中肯,而且引經據典辭藻華美。

還有光和元年因發生日食而上封事諫書,其中所陳八事皆是治國良策。

可惜都未能被當局者採納。

據說《全後漢文》中還收錄了《始立太學石經上書》。

范曄在《後漢書盧植傳》的後面這樣說道「風霜以別草木之性,危亂而見貞良之節,則盧公之心可知矣。

當植抽白刃嚴閣之下,追帝河津之間,排戈刃,赴戕折,豈先計哉?君子之於忠義,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也。

作為唐太宗詔令德配享孔廟的二十二位歷代先賢之一,盧植,以布衣身份憂國憂民,以學識淵博見著於世,以武略通達功勳朝野,以剛毅品德彰影后世。

他的後人也沒有給他丟臉。

范陽盧氏成為之後七百年間中華大地上的名門望族。

有人做過統計,自盧植以後至唐朝中期,范陽盧氏見於史載的有八百多人,其中有官職記載的四百六十多人。

三國時盧毓兩度拜相,唐朝時盧氏「八相佐唐」的故事更是傳為歷史佳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保定:那個改變了歷史的男人,卻被人忽略了!

蝴蝶效應在上個世紀,無疑是一個最偉大的科學推論。「一隻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龍捲風。」這是一個聽起來近乎瘋狂的想法,或是一個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