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懸疑的帝位之爭,趙光義繼位後,為何要急於陷害弟弟,逼死親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帝位在古代一直是最被人覬覦的位置,一朝稱帝,便可享盡榮華富貴,掌握生殺大權。

為了這個位置,古代兄弟相殘,父子反目的戲碼上演了一處又一出,但這些皇宮兵變最起碼有詳細的記載,過程在後世也沒有多大的爭論。

但要說起歷史上最懸疑的帝位之爭莫過於燭影斧聲這件著名的歷史事件了。

宋開寶九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召晉王趙光義議事(另有記載說,是召太祖第四子趙德芳進宮商議後事,被晉王知曉後未召進宮),在此期間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離席,有遜避之狀,又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暴斃而亡,並大聲說:「好為之」。

後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

而這件事也成了歷史疑案,後人對這件事情爭論不已。

趙匡胤暴斃,卻沒有把皇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弟弟,這不禁讓人生疑,趙光義在繼位後為了為自己正名,而說出了一個所謂的金匱之盟,根據盟約而正名了趙匡胤將皇位傳給自己的事實。

但此時的趙光義已經大權在手,所以這份金匱之盟的可靠性也就不大了。

此時的趙光義知道自己雖然可以繼承皇位,但自己的子嗣繼承皇位還是不正,為了解決這一隱患,趙光義深知自己要解決三個人。


這第一個就是趙匡胤的次子趙德昭,因為趙匡胤的長子早夭,特別是當年追隨趙匡胤麾下的一些武將,對趙德昭也是支持的。

979年,宋軍在高粱河慘敗,趙光義一度失去了聯繫,諸將當時便提議冊立趙德昭為帝。

此時趙光義就深知這個侄子必須死,趙光義回朝後對將士沒有進行獎賞,趙德昭便向這個三叔上奏,誰知,趙光義大怒,並說「等你做皇上,再賞不遲。

」事後趙德昭回到房中,用水果刀自殺,史書對這段的記載也十分蹊蹺。

趙匡胤共有四子,其中兩個早亡,趙德昭又被逼死,此時就只有四子趙德芳了,而趙德芳的死在史書上記載也不詳細,在趙德昭死後第二年,趙德芳就病逝了。

兩位侄子都接連死去。

這時就只剩下趙光義的四弟趙光美了,本來按照金匱之盟,趙光義死後趙光美將接任皇位。

但是這顯然不是趙光義所希望的結果。

趙德芳死後一年,就有人舉報趙光美密謀篡位,趙光義趁此免去了他的官位,不久又有人告發趙廷美與朝臣交通,密謀不軌,這次趙光義直接將他流放,為了讓趙光美沒有繼位的可能性,趙光義說趙廷美不是自己的親兄弟,而是自己的乳母耿氏所生。

當年耿氏與爹有關係,後來生下趙廷美的。

後耿氏嫁給別人,自己的母親把趙廷美當成親兒子來養。

最終這三個隱患消除,趙光義的子嗣也得以一脈相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真·宋太宗——趙光義

趙宋的傳承是很高風亮節的,什麼燭影斧聲,都是小事有金匱之盟為證。什麼是燭影斧聲呢?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招晉王趙光義議事,左右不得問。席間有人遙見得燭光下光義時而...

金匱之盟:一個母親的私心引發一連串悲劇

文/熊沾沾杜太后是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和第二任皇帝趙光義的母親。一朝兩位皇帝都是自己的兒子,這在歷史上頗具傳奇色彩。傳說宋太祖趙匡胤和趙光義年幼之時,有一次母親杜太后要帶著他們逃避兵災,就把兩個年...

或許這就是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的真相

宋太祖趙匡胤開創了宋朝,有了中國歷史上文化經濟燦爛的兩百多年,但是在宋初發生的燭影斧聲,金匱之盟等案件卻始終未有最終的結果,這讓很多人為太祖趙匡胤鳴不平,翻查各種史料查找趙光義弒君奪位的證據,但...

揭秘宋太宗繼位疑雲之「金匱之盟」

宋太祖趙匡胤在「燭影斧聲」事件中離奇死亡,宋太宗趙光義在大宋百姓質疑的眼光中上台。之前已經說過,趙光義在整個事件中疑點甚多,他有機會對其兄下毒手,那麼他是否有動機動手呢?我覺得當然有。

小議燭影斧聲 金匱之盟(趙二上位)

宋太祖趙匡胤共有兄弟5人,他本人行2,大哥趙匡濟和小弟趙匡贊都早死,三弟是趙匡義,也就是後來的宋太宗,四弟是趙匡美。趙匡胤稱帝後,為了避諱幾個弟兄紛紛改名,宋太宗的改成了我們熟悉的趙光義,老四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