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並非有勇無謀的之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民間有一句俗話:「張飛穿針——粗中有細」,意思是說張飛並非莽漢。

有三件軍事事件可以證明張飛有勇有謀。

  其一是在當陽橋獨退曹軍。

據《三國志》記載,208年,曹操南下,劉備從襄陽狼狽撤退,被曹操追殺了一日一夜,來到當陽長阪坡。

劉備拋妻棄子逃命而去,留下張飛帶領二十餘騎斷後。

張飛臨危不亂,他命人拆了當陽橋,一人橫矛立馬於河邊大喝:「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曹軍懾於他的勇猛,不敢上前,從而解了劉備之危。

  《三國志》對這段史實記載得過於簡略。

實際上單憑張飛的那幾聲吼,哪怕是吼破了喉嚨,恐怕也是吼不退曹操數萬大軍的。

曹軍害怕中了諸葛亮的埋伏才是退兵的原因。

但是他們萬萬不會想到,這並非是孔明的妙計,而是出自於猛張飛的計謀和膽識。

《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把這段歷史寫得有聲有色,即所謂「喝斷了橋樑水倒流」。

說得是張飛為了阻擋曹操的追兵,故布疑陣,命士兵在馬尾巴上紮上樹枝,在橋後樹林中來回奔跑,弄起滾滾塵埃,好似有千軍萬馬埋伏其間,他自己則「怒目橫矛,立馬於橋上」,曹軍「又以為是諸葛孔明之計,都不敢近前」。


​其二是攻取益州,義釋嚴顏。

當時,劉備攻取巴蜀,與諸葛亮齊名的軍師「鳳雛」龐統戰死,張飛獨率一軍從荊州增援。

他用計攻取巴郡,生擒巴郡太守嚴顏,之後所過必克,是劉備奪取益州的最大功臣。

注意「所過必克」,這在戰爭中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也說明降服嚴顏是多麼重要的事。

而最可圈可點的是張飛捉了嚴顏後並沒殺他,而是親自為其鬆綁,一方面顯示了張飛愛才敬才的品格,另一方面也說明張飛並非只知莽撞殺人的莽夫。

  其三是巴西大戰張郃。

215年,曹操命大將張郃領兵三萬進攻巴西郡宕渠(四川渠縣),當時任巴西太守的張飛率萬人迎擊。

兩軍相持了五十餘日後,張飛突生妙計,將曹軍引入一條狹窄的山道上,自己則率精兵繞到敵軍後面發動突襲。

曹軍人馬雖多,由於地勢所限,前後不得相救,被打得暈頭轉向,曹軍大將張郃僅帶十餘殘兵棄馬而逃,狼狽至極。

張飛這一仗對蜀漢事業的貢獻極大,不但從戰略上挫敗了曹操進窺巴蜀的圖謀,還讓劉備有機會乘勢攻取漢中,最終實現了占據巴蜀鼎足天下的戰略構想。

  後世以及同時代的對手對張飛的勇謀和品格都多有溢美之詞。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說:關羽和張飛都有萬人不擋之勇,是虎臣。

關羽報效曹公,張飛義釋嚴顏,也都有國士之風。

然而,關羽自負且剛愎自用,張飛性格粗暴並且不知道施恩,所以最終因為短處而失敗。


​楊戲在《季漢輔臣贊》中對其更是讚美有加:「關、張赳赳,出身匡世,扶翼攜上,雄壯虎烈。

藩屏左右,翻飛電發,濟於艱難,贊主洪業,侔跡韓、耿,齊聲雙德。

交代無禮,並致奸慝,悼惟輕慮,隕身匡國。

」能得到如此多的讚美,想來張飛不會是一個有勇無謀的莽夫吧?

史書記載,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張飛遷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

同年,劉備為了給死於東吳之手的關羽報仇,發兵征東吳,張飛也在閬中準備出兵與劉備會師江州。

由於過於心痛,張飛暴飲,而後鞭打士兵,結果在出發前夕,被其部將張達﹑范強(《三國演義》中作范疆)謀殺。

遠在成都的劉備聞得張飛都督有表來到,未卜先知,大呼:「噫!飛死矣。

」所以,後主劉禪時追諡他為桓侯。

  張飛死於閬中,自然葬在閬中。

閬中人仰慕張飛的忠勇,在墓前還修建了張飛廟,現存的墓是明清時重建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張益德義釋嚴顏,范彊張達殺英雄

今天我們還是主要講兩個事件,第一個就是張飛義釋嚴顏,第二個就是范彊(同強,多音字)張達誅殺張飛以及張飛子嗣問題。首先我們從標題中可以看出,張飛應該字益德,在三國演義中改成了益德。這問題我在以上劉...

趙子龍如何從歷史走向文學

123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曹麗芳 常山趙子龍在我國民間可謂家喻戶曉。他不僅勇冠三軍、忠心護主,而且英武瀟洒,冷靜沉著,是劉備集團不可多得的常勝將軍。人們這些印象的來源,除了少量的民間傳說...

還原真實的張飛——猛將能武亦能文!

張飛是《三國演義》用濃墨重彩著力刻畫的一員猛將,他叱吒風雲,威猛無敵,粗豪直爽,嫉惡如仇,是人民群眾十分喜愛的英雄人物。「或虐張飛胡,或笑鄧艾吃」,至少在唐代,張飛就已經成了民間藝人所著力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