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張郃之死,果真是司馬懿的陰謀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我方專欄作家南門太守

蜀漢建興九年(231年)春天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再次包圍了祁山堡。

魏明帝命司馬懿率張郃、費曜、戴陵等人迎戰,司馬懿的辦法是拖住不戰,讓一心求戰的蜀軍毫無辦法。

《三國志》記載:「軍得不交,亮引而還。

看到蜀軍撤退,司馬懿下達了一項命令,讓張郃親自率兵去追擊,張郃提出反對意見:「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

可司馬懿說:兵法?你不懂,你執行我的命令就是了!

張郃無奈,因為司馬懿的軍職比他高,官大一級壓死人,他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

張郃去追,結果被諸葛亮打了伏擊,死在了木門道。

在這件事上司馬懿受到人們的懷疑,認為是他借蜀軍之手除掉了張郃,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他下達的那道追擊令很突兀,至少存在三大疑點:

一是與他一貫的應敵指導思想不符。

司馬懿在與諸葛亮的歷次交鋒中——包括後來的五丈原之戰,都執行的是「消極進攻,積極防守」的方針,因為他抓住了蜀軍遠師來攻、後勤困難的弱點,這一招很奏效,也百試不爽;

二是與兵法的基本常識不符。

正如張郃所說「歸師勿追」,這是兵法上的一條原則,有人說錯了,不是說「宜將勝勇追窮寇」嗎?但那是「窮寇」,是被打敗的,而蜀軍是主動撤退的,不是「窮寇」,以諸葛亮的縝密,撤退方案里肯定有阻擊敵人追擊的安排,隴右地勢複雜,可打埋伏的地方很多,比如木門道。

三是與一般的指揮體制不符。

如果非要去冒個險,派一般的將軍就行了,派張郃親自去有些不妥,因為張郃此時任車騎將軍,相當於曹魏的全國武裝部隊副總司令,讓他帶隊執行這樣一個冒險任務,除非別有用心,否則不太妥當。

所以,司馬懿難以擺脫借刀殺人的嫌疑。

張郃戰死時的情形也很可疑,《三國志》說「飛矢中郃右膝」,《魏略》說「矢中左髀」,無論是膝蓋還是髀骨,都不像咽喉、命門、眼睛、胸口那樣要害,一般來說不會一箭致命。

所以,在《三國志集解》中有人說:「郃中右膝,焉得死,似非實錄。

隱含的意思是,張郃其實是被自己人幹掉的。

所有疑點聯起來都指向了司馬懿,這不是陰謀,簡直是赤裸裸的「陽謀」了。

那麼,司馬懿為什麼要對張郃下死手呢?

因為張郃不服他,對他的威脅又很大。

司馬懿是在曹真死後以大將軍的身份指揮西線戰場的,這個職務相當於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前他剛從荊州趕來。

到長安以後,司馬懿立即主持召開會議,研究如何應敵,他提出將主力全部拉到隴右應戰,張郃反對,認為關中也很重要,應分兵把守。

司馬懿堅持自己的看法,此戰雖然讓司馬懿賭對了,蜀軍沒有分兵進攻關中,但這只能算一個冒險,張郃久居西部,對敵人更了解。

張郃在西線魏軍中的威望特別高,他「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著名的街亭之戰要論功的話,跟當時的曹真和現在的司馬懿都沒有半毛錢關係,完全是張郃一手創造的。

《三國志》說張郃不僅在自己陣營里很有威望,就連對手也很害怕他,「自諸葛亮皆憚之」。

張郃還深得魏明帝的信賴,曹真死後魏明帝雖然用司馬懿去主持西線戰事,但多少有些無奈,因為他對司馬懿的信任程度並不高,一邊用一邊防範,所以在任命司馬懿為大將軍的同時又提拔張郃為車騎將軍,用張郃牽制司馬懿,這個用意很明顯。

不服自己、又威脅著自己的地位,這是司馬懿向張郃下手的原因。

問題是,司馬懿就不怕這麼做的後果嗎?他難道不擔心因為此事引起魏明帝更大的猜疑,從而對自己不利嗎?

司馬懿肯定考慮過這些,但他之所以果斷地向張郃下達了追擊的命令,肯定也把這些事都已經想明白了。

放在曹魏鼎盛的時期,即使司馬懿已經像今天這麼得勢,但也一定不敢做,因為曹魏名將如云:「諸夏侯曹」,「五子良將」……

放在幾年前他也不大敢,因為當時還有兩位重量級人物在:曹真和曹休。

但現在他敢,「諸夏曹」只剩下一位早就靠邊站又行將入土的曹洪,「五子良將」只剩下眼前這位張郃。

魏文帝登基以來曹魏「將運」不佳,名將紛紛凋落,凋謝的速度有些快。

生老病死,表面上看都是自然的規律,但背後隱含的則是曹魏用人體制上的落後和遲緩,在新生代的培養方面,曹魏的步伐太慢了。

司馬懿表面低調、隱忍,實際上他無時無刻不在機警地觀察著形勢並伺機而動,抓住機會、奮力一擊是他的拿手好戲,木門道就是他實現自保、自固的一次最佳機會,他抓住了。

張郃死後第二年曹洪也死了,「諸夏侯曹」、「五子良將」全部退出歷史舞台,司馬懿成為曹魏軍界的唯一耀眼明星:

要對付諸葛亮,離了司馬懿誰都不行;

要平定遼東,只能請老將出馬;

要抵擋孫吳的進攻,還得再去請司馬懿。

司馬懿成了最忙的人,一會兒西線戰場,一會兒遠征東北,一會兒又率兵南下……

司馬懿在魏軍中的威望也因一場場勝利不斷提高,每到一處,難免要提拔、栽培一批心腹,在軍中的勢力也一步步壯大。

說司馬懿「吃三國」,那可不是一口吞下的,而是一口一口吃的。

張郃之死損失最大的無疑是魏明帝,明知道裡面有文章卻不敢去追究,對司馬懿的依賴就像嚴重失眠的人與安眠藥的關係一樣:明知有副作用,但離不了。

魏明帝臨終託孤,強撐一口氣等司馬懿回來才能閉眼,不是他跟司馬懿有多麼深的感情、對司馬懿有多麼大的信任,而是司馬懿已經尾大不掉,沒有他的支持,誰都接不好這個班。

要知現在,何必當初?

當初提拔張郃為車騎將軍,為什麼不讓他獨擋一面?一個戰區里同時擠進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和副總司令,這樣的人事安排能不出問題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馬懿為何要陷害張郃原因很簡單

熟讀三國我們知道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將,他們分別是:張遼 張郃 于禁 樂進和徐晃。這五個人追隨曹操南北征戰立下赫赫戰功,其中張郃是為曹魏效力時間最長的將軍,他原本是袁紹的部將,在官渡之戰投降曹操,侍...

軍師聯盟:張郃是不是司馬懿弄死的|文史宴

陳思|文張郃作為歷經曹魏三朝的元老級人物,在魏明帝曹叡時期曾大放異彩,筆者曾經十分期待《虎嘯龍吟》中張郃的人物塑造,但直至近日劇中張郃於木門道中伏殞命,該劇中張郃帶給我的感覺卻甚為平淡,遠不及前...

諸葛亮最忌憚的不是司馬懿,而是這位猛將!

諸葛亮是三國蜀漢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一生輔佐劉備父子兩代,為蜀漢政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為了恢復漢室,五次北伐,直到病死在五丈原軍中。諸葛亮一生也經歷不少戰役,他最忌憚的不是司馬懿,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