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炎取代曹魏,司馬孚為何痛哭流涕?他為何至死對曹魏忠貞不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孚是司馬懿的親弟弟,也是司馬炎的叔伯爺爺。

老傢伙長壽,活到九十三歲,作為「八達」之一,他是唯一經歷了曹魏代漢劉的全過程,又親眼看著侄孫司馬炎取代了曹魏。

司馬家族譜系(部分)

司馬孚,字叔達,東漢京兆尹司馬防第三子。

自曹操時代起,司馬孚就任文學掾,而後歷仕魏國五代皇帝,累遷至太傅。

他從給代漢前的曹魏家當小官(漢封曹植為臨淄侯,孚為植屬官)開始,一直干到司空、太傅,積累了半個多世紀的官場經驗。

公元266年,晉王司馬炎逼魏元帝曹奐禪讓,定國號為晉。

曹魏自此滅亡,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遷居金墉城。

而司馬孚作為司馬炎的叔祖已官至太傅,告別曹奐時淚流滿面地說:「臣到死的那天,也是純粹的大魏之臣」。

這位司馬家族的長老已不是第一次令掌權者極為難堪。

這對曹魏政權忠貞不渝,卻又必須為司馬家族的未來拚死搏鬥的司馬孚。

對司馬家族命運,司馬孚作為元老,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對曹魏政權興亡,司馬孚作為重臣,有忠貞死節的義務。

司馬炎取代曹魏,叔祖司馬孚為何屢次痛哭流涕?

司馬孚是正統的儒家信徒,成長於漢末激昂士風中,為曹魏建國、治國效力數十年,對曹魏天子的道義情感深厚。

「高平陵之變」時,司馬孚幫助二哥司馬懿只是剷除曹爽一黨,並未有謀反之心。

在維護家族和曹魏國家利益,他屢屢發揮關鍵作用。

最終在家族倫理、利益與君臣倫理的兩難困境中,司馬孚所承受的煎熬是難以想像的。

司馬氏每次篡逆謀劃,司馬孚都未參與,而且他還全然不顧家族掌權者的顏面,屢次向曹室大表忠心。

他這樣做雖然改變不了司馬家族篡逆之實,卻可以緩解內心的極度痛苦與自責,以求無愧於良知。

司馬懿和司馬孚

以我們現代人比較全面、客觀的眼光看起來,司馬孚對曹魏帝國表現出來的忠誠,好像很有些虛偽的味道。

但是,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那個時代里,在儒家忠君思想曾經那麼被人提倡的情況下,司馬孚的這種表現,也絕對不是一個裝字就能概括了的。

司馬孚是司馬師和司馬昭的親叔叔,他是司馬懿的親弟弟,但是他對於魏晉之變,卻有著非常深的心理掙扎。

其矛盾與痛苦可能不下於荀令君。

當然,司馬孚最終肯定是沒有以死對曹魏盡忠,也沒做出什麼對於司馬家族有損害的事情。

甚至還曾幫助進行高平陵之變,並且在姜維北伐的時候穩定關中,在諸葛恪伐魏的時候穩定大局,為司馬家族立下汗馬功勞。

所以很多人覺得他表現出的對於曹魏的情感是在作偽,沽名釣譽而已。

但是我卻不那麼覺得。

大家理解荀彧,是因為他最後以死相抗了,但是他至始至終也沒有做出任何損害曹操的事情來。

別說司馬孚,他面對的是自己的親人,要他以死相抗甚至公開與自己的至親為敵,實在是要求太高了。

在公元260年,魏帝曹髦不滿司馬昭專政,率宮人討伐司馬昭,於宮門處被殺。

百官不敢奔赴,司馬孚前往,首枕其股,失聲痛哭說:「讓陛下被殺是為臣的罪過。

」後來他向侄子司馬昭求情,才給了曹髦一個葬屍的機會。

司馬孚上表,請求改以王禮安葬,得到批准。

曹髦被殺他無力阻擋,但是他因曹髦之死自責,并力爭厚葬曹髦,已實屬不易了。

司馬懿執政之際,司馬孚就有意避免過多地參與權政,而後司馬氏幾次廢立皇帝,他也未參與謀劃。

司馬孚雖然沒有做到正真的「純粹的大魏之臣」,但至少他的心裡還是有曹魏的。

其實歷史對於司馬孚的評價都是毀譽參半,也都有各自的分析理由,但是我想說的是,當你站在司馬孚的角度來分析,或許就不認為他是虛偽的

司馬炎為何沒有懲處司馬孚呢?

司馬氏強調「以孝治國」,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都不敢逼迫司馬孚,反而對這位家族之長禮遇有加。

司馬孚過壽時,司馬炎以皇帝之尊向他行家人禮,司馬孚死後,更是備極哀榮。

司馬氏為何只強調孝,而不忠孝並舉?因為他們的天下是廢君、弒君和逼迫禪讓得來,若主張忠,豈不是自打耳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晉王朝,陰謀家建立的國家終究被世人鄙視

在古代改朝換代是一件極其頻繁的事情,自兩漢之後,就僅僅只有兩宋的國祚超過300年,其他的諸如強大的李唐、朱明都不曾堅持到300年以上。這是因為王朝的頻繁更迭,也讓很多改朝換代的歷史人物留名青史。...

大魏最後的忠臣——司馬孚

在愚伯的前文中說過,魏國自從篡漢之後,像是被詛咒了一般,一代比一代短命。曹丕活到39歲,曹叡活到33歲,最後讓7歲的曹芳當了皇帝,氣數用盡……而司馬家族卻逐漸坐大,最終奪取了皇位,所以後人大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