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為何過去一直是反面角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長江日報融媒體7月24日訊(記者萬建輝)《三國演義》中司馬懿這個人一直給人玩弄權謀、與正面人物諸葛亮為敵的印象,然而近期熱播的電視劇《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不僅以司馬懿為主人公,還把司馬懿刻畫為一位心憂天下、隱忍、逆襲的君子。

國內兩家衛視,播出該劇雙雙獲得高收視率,該劇網絡點擊量更是逼近60億次。

三國熱,好理解;司馬懿熱,耐人尋味。

就此,長江日報記者日前電郵專訪了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秦漢史學會理事朱子彥。

司馬懿首次作為正面人物亮相螢屏

在朱子彥看來,三國後期,司馬代魏,是無可厚非之事。

曹魏後期的統治已經腐朽,曹丕之子、魏明帝曹睿雖是有為之君,但其後期窮奢極侈,他不顧當時天下尚未統一,民力十分凋敝,而大興土木,盛修宮室。

曹睿死後,曹爽執政,生活極其奢靡,他還和「浮華派」何晏、丁謐等結成朋黨,「群官要職,皆置所親」。

為獨攬朝政,曹爽對廉潔耿直的官員排擠打擊,實行任人唯親的用人政策。

朱子彥認為,司馬氏家族此時憑「事功」逐步掌握朝政大權,取代日漸中衰的曹魏政權,是順應歷史潮流的。

公元280年,三國歸晉,結束了「鼎峙數世,干戈日尋,流血百載」天下大亂的分裂局面,司馬氏為國家統一作出了貢獻。

司馬懿是西晉王朝的奠基者,不僅善於領兵打仗,還懂得治國之道,在歷史上發揮了不遜於曹操、諸葛亮等傑出人物的作用。

評價歷史人物的主基調是什麼?毫無疑問,主要看歷史人物的所作所為,是否對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有利。

朱子彥說,時至今日,人們對司馬氏家族還是貶多於褒,這是令人遺憾的。

長期以來被污名化的所謂野心家司馬懿,第一次作為正面人物出現在螢屏上,撥亂反正,非常好,也非常有必要。

看歷史人物不能只以忠奸來區分

與諸葛亮比,司馬懿為人顯得見機行事,一生都在自保求生,更多的是實用主義策略,似乎少了宏大理想和信念操守,這使得人們容易評價他是一名老謀深算的政客,但人們很少去理解司馬懿所處曹魏政權的生存環境。

朱子彥認為,司馬懿尋求自保,實在是情非得已,迫於無奈。

因為一開始曹操對司馬懿並不信任,懷疑司馬懿有野心。

傳說曹操還做過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三匹馬在一個槽子裡吃草料。

指曹家的天下以後就要落到司馬氏父子手中。

在君主專制時代,君主對臣下猜忌,這是非常可怕的。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司馬懿在言行舉止上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司馬懿深知在曹操手下做事兇險,早年曹操派人請司馬懿出來做官,司馬懿推脫說自己中風。

曹操派人刺探,如果有假,就要殺掉司馬懿。

刺客把刀架司馬懿脖子上,司馬懿面不改色,完全像個中風癱瘓的病人。

在電視劇中,這件事被改編為司馬懿讓馬車軋斷自己雙腿。

中國傳統社會士大夫講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司馬懿在曹操手下做事,是在刀鋒下過日子,作為一個謀略家第一要務當然是自保。

朱子彥說,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司馬懿是三國時期的傑出人物,這是沒有疑義的。

老謀深算的權謀家、老奸巨猾的政客,與優秀的政治家、推動歷史進步的英雄之間,有時並無一條明顯的鴻溝,兩者之間並不是涇渭分明。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於將歷史人物臉譜化、陳式化,以忠奸來區分。

有時混淆了對歷史人物為人處世、人品的道德評價,和歷史人物對歷史發展的貢獻兩者的關係,用道德標準評價人物。

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遮蔽了國人的視野,也窄化了國人的文化胸襟。

評述歷史人物,最易犯的毛病,就是褒之捧入九霄雲外,貶之打入十八層地獄,就是不能實事求是,尊重史實的真相。

訪談>>>>司馬懿為三分歸一統打下基礎

司馬懿對社會經濟多有貢獻

讀+:司馬懿在發展社會經濟、選拔人才方面做了哪些事?

朱子彥:針對「魏明帝好修宮室,制度靡麗,百姓苦之」的弊政,司馬懿多次上書,要求朝廷免除一部分勞役,以疏民困。

司馬懿關心農業發展,注重興修水利和屯田。

司馬懿曾在關中開「成國渠,築臨晉陂,溉田數千頃,國以充實焉。

」他支持大將鄧艾在淮河南北大搞軍屯的建議。

這些措施都有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並為統一全國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司馬懿選拔人才,不拘一格。

他提拔鄧艾之例最為典型。

鄧艾「家貧」,「為農民養犢」,「以口吃,不得作干佐」,但很有才能,被司馬懿破格選用。

後來鄧艾成為獨擋一面的大將,率軍一舉滅蜀。

讀+:曹操對司馬懿不放心,多次動了殺心,為何沒下手?

朱子彥:司馬懿最初在曹操手下幹事,成為一個工作狂。

他不是每天八小時工作,而是廢寢忘食,連餵養牲口的飼料這樣的事情,他都親自過問。

他還特別善於公關,尤其是和曹丕的關係非常好。

時間長了,曹操才放鬆了對司馬懿的警惕。

後來曹操、曹丕父子準備代漢的時候,司馬懿拚命地勸諫,顯示自己是曹家的忠實奴僕,這樣才得到了曹操的賞識。

等到曹丕做了皇帝之後,司馬懿步步高升。

後來魏文帝病重,司馬懿就成為託孤大臣。

司馬懿也有殘忍的一面

讀+:司馬懿討伐遼東公孫淵,城破之後,大開殺戒,史載「男子年十五以上七千餘人皆殺之」,這是否讓人可以看到司馬懿性格中的另一面?

朱子彥:我不否認司馬懿的殘忍、嗜殺,以及對親人的薄情寡義。

又如司馬懿「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姐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

」手段極其毒辣。

但與其功績相比,無疑是次要的。

正如評價曹操一樣,曹操也是個殺人魔王和精於權術的老手,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他充分的肯定。

當我們分析評述曹操、司馬懿等人功過時,很容易看到他們的性格存在著令人驚異的巨大反差,即功過同在,或曰功過集於一身。

「歷史行程二律背反」的現象在這裡得到了最為充分的體現。

政治人物的所作所為常常是不合邏輯,前後矛盾,曲折隱秘,複雜微妙的。

正史和小說共存並無不可

讀+:為何在後世民間評書、文藝作品中,司馬懿一直不被重視?

朱子彥:魏晉禪代之後,「司馬篡魏」的看法即已形成。

君主專制時代,臣下須絕對忠於君主的正統觀念根深蒂固,以至於司馬懿的後人、晉明帝司馬紹談及祖上?「創業之始」,即指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這段歷史時,認為祖宗以如此手段奪權,很不光彩,曾因此羞愧萬分地說:「晉祚復安得長遠!」由於後世皆認為「司馬篡魏」,故其在歷史上被抹黑,成了反角,自然也就不被文藝作品所重視。

讀+:你曾說過「假作真時真亦假」,有沒有辦法消除民間受小說《三國演義》影響,帶來的對司馬懿的不客觀評價?

朱子彥:《三國演義》寫的太精彩了,在民眾中三國的故事幾乎是家喻戶曉。

雖然郭沫若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就替曹操翻案,但時至今日,在京劇舞台上,曹操仍然是白臉奸雄的形象。

同樣,司馬懿在民間的奸詐形象也很難改變。

我認為正史和小說兩者並存,並無不可。

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歷史人物的千秋功過任人評說,只要實事求是,不搞歷史虛無主義,完全可以見仁見智。

【編輯:高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彭華勇:三國演義,最終演的是什麼?

三國時期,群雄逐鹿,爭霸中原。亂世出英雄,曹操征戰南北,滅二袁,斬呂布,橫掃各路英雄,眼看就要統一天下,被孫劉聯軍一把火灰飛煙滅。雖然被一把火燒了很多家當,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兒子曹丕即位後...

篡權的事做得好就是禪讓,做不好就是謀逆!

中國歷史上有好多權臣篡位的事,比如說王莽篡漢,曹丕篡漢,司馬懿篡魏等等,權臣篡位的事情非常的多,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關於曹操和司馬懿篡位的事情,歷史上對這兩個人的篡位的評價都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司馬懿生平 司馬懿的傳奇故事介紹

司馬懿家族顯赫,聰明博學,在年輕時就已經受到了來自各方的讚揚,說他將來必有一番作為,不是尋常之人。在曹操擔任丞相後,被強制徵辟為文學掾,從此走上了仕途之路,也就此開啟了司馬懿富有傳奇性故事的一生。

司馬懿為何能夠後來居上?

司馬懿為何能夠後來居上?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可以說是小說《三國演義》的主旨,貫穿全書的始終。天下不管如何紛擾,最終還是要歸於統一,這是大趨勢,也是中國歷史發展的規律。從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