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測試你的三國智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作為四大名著之一,他自有自己的魅力所在。
但他畢竟是部小說,演義成分比較大。
演義里許多精彩的情節是千古傳說,受地方野史傳奇、逸史傳聞影響極深,正所謂「 七分實三分虛 」。
但就是因為太過優秀,太過流傳,反倒使很多熱愛三國歷史的人以為三國演義里說的事情都是真實的,都是正確的,並為此津津樂道。
諸葛亮的亂世童年
世人對於諸葛亮雄才偉略的了解,大多來自於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之後的事情。
那麼諸葛亮27歲出山之前的成長經歷,又是怎樣的呢?那就要從他的祖上說起。
諸葛亮,字孔明,是東漢末年徐州琅琊郡陽都縣人。
陽都就是今天的山東省沂南縣。
他的祖上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就是秦末跟隨陳勝、吳廣起義的將軍葛嬰。
那麼,諸葛亮的先祖姓葛,為什麼到後來改姓「諸葛」了呢?原來,諸葛家族的先祖葛嬰是秦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勝的大將,屢立戰功,後來被陳勝殺害,含冤而死。
到了漢文帝的時候,追封他反秦的功勞,把他的孫子封到了琅琊郡的諸縣。
過了幾代之後,這個家族由諸縣遷到陽都縣,到了陽都才發現,那裡原本已經有姓葛的家族了,而且也是個大族。
因為諸葛亮的先祖是從諸縣遷來的,陽都當地人就稱他們為「諸葛」,時間長了,「諸葛」就成了姓,這也是關於「諸葛」姓氏來源的說法之一。
諸葛氏家族到了西漢元帝時,出了一位清官諸葛豐,這位諸葛豐可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他的官做到了司隸校尉。
而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做官做到了泰山郡的郡丞,相當於現在的副市長。
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也很有本事,他的公關工作做得很好,和當時的大族袁術以及占據荊州的名士劉表關係密切,可以說是哥兒們。
諸葛珪有兩個女兒三個兒子。
諸葛亮是家裡的第四個孩子,但是根據中國古代男尊女卑的觀念,在家族中排行只算男子,所以有諸葛亮排行老二的說法。
諸葛亮有個哥哥叫諸葛瑾,還有一個弟弟叫諸葛均。
本來,諸葛亮一家衣食不愁,生活是比較幸福的,但天有不測風雲,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在八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諸葛珪又離開了人世,諸葛亮成了孤兒,他們姐弟的生活就全都依靠叔叔諸葛玄來料理。
諸葛亮的童年時代正好趕上中原大地上爆發了黃巾大起義,後來就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當時已經是形成了軍閥割據的狀況。
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看到這種情況,感覺家鄉呆不下去了,正好袁術在這時任命他擔任揚州的豫章郡太守,於是他就帶著諸葛亮和他的姐姐、弟弟趕赴豫章上任。
這年諸葛亮十五歲。
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暫時留在家鄉,後來也呆不下去了,於是避難江東,投靠了孫權,最終成為東吳的重臣。
諸葛亮姐弟跟著叔叔諸葛玄到豫章上任,可惜禍不單行,諸葛玄的這個豫章太守是袁術任命的,東漢朝廷不承認,另外派了一個叫朱皓的人做豫章郡的太守。
這個朱皓可不是省油的燈,他沒有像諸葛玄那樣只攜帶家眷上任,而是從當時的揚州刺史劉繇那裡借了兵馬強行上任,以武力奪取政權。
沒辦法,剛剛背井離鄉的諸葛亮姐弟不得不跟著叔叔另投他處。
兵荒馬亂,最後諸葛玄只好帶著諸葛亮姐弟趕赴襄陽,去投靠好友荊州牧劉表。
襄陽就在今天的湖北省襄樊市,位於漢水之濱,水陸交通極其便利。
劉表上任後,就把襄陽作為荊州的刺史治所所在地,也就是今天所說的省會城市。
荊州在當時是非常安定的一個地區,經濟條件也不錯,許多北方的名士都到這裡避亂,所以荊州的文化也是非常發達的。
諸葛亮姐弟跟隨叔叔諸葛玄到了荊州之後,生活總算是安定了下來,而且在一兩年之間,他的兩個姐姐也都出嫁了。
叔叔諸葛玄憑藉著自己與劉表的關係,以及諸葛氏家族的名望地位,給自己的兩個侄女找的都是當地的大族子弟。
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蒯氏家族的蒯祺。
蒯家當時在荊州的地位舉足輕重,其中的蒯良、蒯越兄弟是劉表的心腹,為劉表平定荊州出謀劃策,立下了頭功。
蒯祺本人也被劉表任命為房陵郡太守,身份非同一般。
諸葛亮的二姐嫁得也不錯,丈夫是襄陽名士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
龐德公學識淵博,在荊州地區有名望、有地位,德高望重。
龐山民也是荊州名士,很有才學,以後在魏國做官做到了黃門吏部郎,龐家在荊州也是響噹噹的名門大族。
古代的婚姻講究男女雙方門當戶對,很明顯,如果單憑諸葛家族的名望地位,應該說是很難與蒯、龐兩家匹配的。
這兩樁婚事之所以能夠成功,諸葛玄與劉表的私人關係無疑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走上聖壇的諸葛亮和黃月英的婚姻是場徹頭徹尾的政治交易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會想到三顧茅廬、白帝託孤、七擒孟獲、揮淚斬馬謖、獨創木牛流馬……千百年來,他被人們當作智慧的化身。尤其是在文學作品的渲染下,一個神秘莫測而近乎完美的智者形象出現在大家眼中。魯迅...
諸葛亮為何娶醜女為妻:純粹為了積攢政治資本
說起諸葛亮,大家都會想到三顧茅廬、白帝託孤、七擒孟獲、揮淚斬馬謖、獨創木牛流馬……千百年來,他被人們當作智慧的化身。尤其是在文學作品的渲染下,一個神秘莫測而近乎完美的智者形象出現在大家眼中。魯迅...
諸葛亮人生路上的貴人:政治婚姻成就一代賢相
在襄陽當地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莫做孔明擇婦,只得阿承醜女」,就是說「不要像諸葛亮那樣選老婆,只娶了黃承彥的醜女兒」。一個相貌堂堂且才學出眾的美男子——諸葛亮娶了一個貌不驚人的女子——黃月英,...
諸葛亮何以對「丑妻」情有獨鍾?
在群星閃耀、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諸葛亮是僅可與曹操相提並論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他的智慧至今令人稱道。然而,歷史上的帝王將相,明的,哪個不是三妻六妾;暗的,誰不是風流成性。可諸葛亮貴為蜀漢的二把...
威震三國的諸葛家族崛起前的故事
在三國里,諸葛家族絕對是一個傳奇。家族成員分仕魏蜀吳三國,結果都做到了人臣之極,甚至可以說,已經在相當程度上代理皇權了。蜀國是大名鼎鼎的臥龍諸葛亮。在劉備死後,蜀國的軍政大權全是孔明一個人說的算...
「三國」諸葛亮為什麼一出山就是戰略大師?
《三國演義》根本沒有交代諸葛亮的身世,因此讓我們覺得他玄而又玄。但翻開史書,看到琅琊諸葛氏在士族中的地位,看到諸葛氏姐弟在襄陽上流名士圈的聯姻網絡,才發現諸葛亮在出茅廬之前早已握有強大的政治資源...
是誰將諸葛亮的大名傳播出去,諸葛家族在諸葛亮未出山前有多強大
諸葛並非像演義里描述的那樣悶在茅廬里閉門練功,他背後是一個大世家門閥士族。所謂士族階層就是有文化的階層。數量並不龐大,差不多有才華的士族階層之間都有所耳聞。
正史中,諸葛亮茅廬時真的種地嗎?
說起諸葛亮,絕大部分人都知道他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當官的。「茅廬」一詞,給人的印象就是農村草屋,而屋子裡的主人當然就是農民。史書上說諸葛亮於南陽「躬耕隴畝」,諸葛亮也說自己本來是個「布衣」,這就...
揭秘三國諸葛亮家族成員為何都能成為魏蜀吳的集權人物?
諸葛亮家族在三國時期有著深遠的影響,其家族成員分布在魏、蜀、吳三國,而且都是中央集權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諸葛亮及其兄諸葛瑾自不必說,來看看另外兩位對當時的歷史產生極大影響的人物。
諸葛亮是「招女婿」,司馬懿是「妻管嚴」
能成大事的男人,大都能屈能伸,背後還有優秀的女人「撐腰」。受羅貫中史詩般般小說《三國演義》地影響,諸葛亮多以匡扶漢室的正面形象出現,而司馬懿卻被塑造成奸詐篡權的小人形象。臉譜化的歷史觀無助於我們...
才華蓋世的諸葛亮為何單戀一醜女?
在群星閃耀、人才輩出的三國時代,諸葛亮是僅可與曹操相提並論的傑出政治家、軍事家,他的智慧至今令人稱道。然而,歷史上的帝王將相,明的,哪個不是三妻六妾;暗的,誰不是風流成性。可諸葛亮貴為蜀漢的二把...
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可你知道茅廬是個什麼地嗎?
東漢末時,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任太山郡丞。諸葛亮兄弟三人,哥哥諸葛瑾,弟弟諸葛均,還有兩個姐姐。正當諸葛亮無憂無慮地過著比較優裕的生活時,母親章氏突然得病去世了。父親娶了一房繼母,總算還能照料他們...
諸葛亮這麼厲害,他的師傅又是何人呢?
諸葛亮這麼牛逼,他的教師到底是誰?高手們往往都有教師,中國古代名師有幾個,比如陳摶老祖,比如王禪老祖,比如鬼谷子。像諸葛亮這樣才智過人的人物,他的教師 首要,咱們就來說一說諸葛亮的身世,諸葛亮於...
司馬懿號冢虎,諸葛亮號臥龍,臥龍是怎麼來的?
選自《卑微的智者:諸葛亮》(柯勝雨),天津人民出版社從山東來到南方的豫章之後,諸葛玄的太守位置還沒有坐穩,朝廷就來了一道詔書,要他立即滾蛋。另外派遣了大司農(農業部長)朱雋的兒子朱皓來做豫章太守...
諸葛亮的丑老婆是怎麼死的?讓孔明忠貞不二
雖然大家會認為黃月英很醜但人家是很有才,據說諸葛亮之所以這麼多的計謀,很多是出自黃月英。黃月英的結局如何?據說是黃月英在諸葛亮死後,黃月英也很快病逝,臨終以「忠孝」勉勵其子諸葛瞻。黃月英比諸葛亮還有才
在魏蜀吳同時發跡:諸葛亮家族為什麼這麼厲害?
諸葛亮的老家是琅琊郡,在當地是一個大家族,因為是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到了三國時期,這個家族就更是了不得,竟然在魏蜀吳都有了三公之位的高官。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諸葛亮,在蜀國做到了丞相。有人認為這是...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卻做了一厚黑投機的事,誰懂就成功一半
說到蜀國丞相諸葛亮,對國人來說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論是評書演義還是歷史評說,諸葛亮的名望都聲名遠揚,貫穿古今。歷史上他的那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被萬世傳頌;鑒於他的功績,名著《三國演義》更...
諸葛亮娶醜女真的吃虧了嗎?岳父對諸葛亮的幫助究竟有多大?
諸葛亮的《出師表》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給人的感覺有點慘兮兮的。其實,諸葛亮可不是一介布衣這麼簡單,他的背景大有來頭。不過,和別的世家大族不同,諸葛亮的社...
孔明不投曹操,不投劉表,而選擇劉備,問題就出在劉表的學堂
諸葛孔明在十三、四歲的時候,與姐弟四人隨叔父諸葛玄到豫章避難。劉表上奏朝廷封諸葛玄為袁術帳下豫章太守,此時曹操聯合袁紹攻打袁術,所以修改詔書替換了諸葛玄,另派人為豫章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