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中與史實不符的趣聞,張飛是個文武全才,關於比劉備大一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演義一書可謂封神之作,精妙絕倫的故事、豐富多彩的人物、熱血沸騰的戰事,無一不是惹人心潮翻湧的絕妙地方。

這是作者的寫作能力,是他對三國的理解。

當然此中也有與歷史不相符的地方,熊大大給大家講講這些事情。

人們都知道劉關張三人,劉為長,關為二,張為三,由此看來是否認定劉備的年齡最大呢?讓我來告訴你好了,實際上關羽年齡在三人中最大,至於為何稱劉為兄就不得而知了。

在歷史上,曹操年齡最大、呂布次之、後為趙雲、再為關羽、接著是劉備、張飛、魯肅、周瑜、諸葛亮、孫權、陸遜,以此類推。

關二爺比劉玄德年長一歲,趙雲也至少比劉備大兩歲,張昭比孫堅小一歲。


說到張飛,你的第一印象是不是一個滿嘴胡碴,較為粗魯的人物形象?我可以和你說,你是錯的!史實中張飛是一個文武全才,演義一開始說到他在三人中,家中最為富有,想必受過教育,寫得一手好字。

雖說他文學頗為不錯,但他仍是武將,他可是喜愛結交文人的哦。

說到他喜愛文學,所以他粗魯的一面也受到了懷疑。

鞭打督郵一事,也有史實證明不是張飛所為,劉備當縣尉不久,朝中開始了淘汰官員,他在列表中。

負責裁汰的督郵來到劉玄德的地盤,他前去求見郵督,卻遇其裝病不接見。

劉備大怒,帶人衝進去將督郵綁出,將官印掛在他脖子上,並抽了他二百鞭之後棄官而去。

還有在徐州時關羽誅車胄,張飛殺氣全家也是虛構。

古城時關公計斬蔡陽也為假,實則為不利軍破,被劉備所殺,這兩個都為劉玄德所為。

有傳言說周公氣量狹小,才至於被活活氣死。

實則不然,劉備評價其氣量廣大。

程普評價其說:「與公瑾相識,好似飲用美釀,不知覺間就醉了。

「陳壽也曾說周公性度恢弘,以及很多人都對其讚譽有加,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歷史上的蔣乾沒有說服周瑜,就回來了,稱讚公瑾雅量高致,並沒有中計,而且這件事發生在赤壁之戰幾年以前,所以說演義中,中計一說也為虛構。

至於梟雄曹操的七十二疑冢,你們猜猜是真是假。

傳說是曹操怕死後有人盜取他的墳墓,於是在河北一帶建造了72座墓地。

這等傳言大吊人們的胃口,也有專家去考證過,被疑似曹操墓的實則是一個大型古墓群,不止72之數,實際是113座。

其實,演義中描繪了更多的奸詐、不忠給孟德,他實則為一代雄才大略的群雄,並沒有那麼狡詐。

他的墓穴在高陵,沒有七十二之說。

還有就是諸葛亮也並非有傳聞中那麼神。

說到孔明,自然都想到料事如神、足智多謀、忠心耿耿等詞,這是他的人物形象。

但人們知道的多是演義中描寫的人物形象,史實中的樣子早已被這些故事沖刷,於是人們也不知道歷史中他的模樣了。

今天我們來看看真正樣子的諸葛亮。

孔明出山成名之戰是在博望坡,火攻一計取得很大收益,使得己方大獲全勝。

不過,史實上此戰役是劉備親自指揮進行,伏兵兩側,自燒營地,曹將夏侯惇不知有詐率兵追擊得手獲勝。

時間也是發生在諸葛亮離開茅廬入世的前幾年,因此這個被說為他成名之戰的故事便存在虛假了。

況且,歷史中孔明擅長內政治理,而非軍事用兵,所以說很多指揮戰役都可能存在虛假。

草船一事也是不符,是孫堅、孫權父子所為。

借箭一事也存在巧合,是孫權趁有霧,坐小船前去敵營水軍陣地觀察敵情。

後被曹軍發現,有霧無法出兵,就射箭退敵。

很快,孫權的船隻半面中滿箭矢,重心不穩,下令調轉船頭讓另一面受箭,才得以保持平穩離去。

同時,船上的箭矢已成了軍資備用,因此才有了借箭的一回故事。

借來東風一事,可以說不符,也可以說符合。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時正值冬季,多東南風。

這是節氣使然,但許多能人異士會觀測星象來確定天氣,這樣說孔明是可能做到的。

因此此事可信可不信,這其中,主要彰顯了他為孫劉聯盟奔波的行為。

諸葛亮與周瑜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周瑜的悲嘆多麼傷神!此故事可以分為三回,一是孫劉為南郡一事,小說中孔明用計奪下城池氣傷周公瑾;二是劉備與孫尚香結婚一事,氣煞了他。

三是諸葛亮用兵包圍周瑜,致他吐血身亡。

然而事實上,孫權作為合格的盟友,南郡是其主動讓於玄德;與孫尚香連理也是他做出的決定,是為了牽制住站穩跟腳的劉備;歷史上沒有孔明軍圍周瑜一事,患病至離世諸葛亮也不曾見過他,死後弔唁也是龐統。

接著我們在說一說征漢中,進軍漢中是前方的指揮是劉備本人,不是孔明,那時的他在成都後方做的後勤保障,沒有小說中的那些情節。

七擒七縱也很是有名,事實上有諸葛亮南征一事,也有孟獲此人,但是七擒孟獲的故事並沒有記載,所以真假不知。

後來孟獲在蜀任職御史中丞,是個文官。

討伐魏國是孔明是曾六次前往但只有兩次到達祁山,因此六出一事也是不符,另有空城一計,當時的司馬懿距諸葛亮之地甚遠,何來此計一說?而且當時孔明聽說街亭丟了,也立馬撤兵回漢中,未曾到陽平一帶。

還有就是死諸葛嚇跑活仲達,此事為真,但也只是司馬懿多慮,自己撤走,並不是孔明之計。

這些軼事是不是挺有趣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正看歷史,為何羅貫中要這麼寫三國?

在歷史領域中,三國一直是一個被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其中拿《三國演義》當正史討論的也不在少數,演義的故事之傳神,已深入人心,在人們的印象中,呂布就是以一當千的猛人,關羽就是一把大刀能砍天下的神將,張...

名著知識我知道(一)——《三國演義》

我們都知道,對於小學升學必備的語文知識點中,名著閱讀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從本周開始就由玥玥老師帶著大家一起來學習鞏固名著知識吧!談及名著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我國的四大名著,那麼我們就從四大名著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