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聯盟:唯一擊敗諸葛亮的是司馬懿基友,而不是司馬懿|文史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秋色冷並刀|文
近日這幾集之後,我對《虎嘯龍吟》評價大降,劇情人設可以說已經崩了,但是此劇帶來的三國熱是一個深度解析三國歷史,扭轉一些刻板印象的好機會。
劇中的龍套郭淮其實很不簡單,跟司馬懿有好些不得不說的故事,本文就來扒一扒郭淮跟司馬懿的基情。
連他都完爆司馬懿
1
在《軍師聯盟》中,諸葛亮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北伐時,屯兵於渭水南岸的五丈原,司馬懿則率領魏軍背水紮營,想再次用龜縮戰術耗光蜀軍的糧食,使蜀軍不戰自退,又命郭淮孫禮領兵在渭水北岸的北原紮營。
劇中採用《演義》的設定:司馬懿搶先占據北原,識破諸葛亮的聲東擊西之計,居然將蜀軍打得大敗,殺傷蜀軍上萬,成為唯一戰勝過諸葛亮的人,簡直光芒四射。
然而在正史中,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馬懿不僅沒能占到絲毫便宜,而且連占據北原以抗蜀軍的對敵方針也不是司馬懿提出來的,而是郭淮的功勞。
僅次於張郃的名將郭淮
北原是一大片平地,自此而東便是著名的關中平原,一馬平川,可以一路馳騁到長安。
諸葛亮如果占據了北原,就可以橫跨渭河,斷絕關中和隴上之間的聯繫。
郭淮發現了這一點,搶先占據了北原。
蜀軍果然來爭奪北原,結果被郭淮憑藉地形優勢擊退。
成為魏軍應對蜀軍第五次北伐中唯一的勝仗。
此戰以後,司馬懿因見諸葛亮遣將渡武功水紮營,甚為擔憂,於是趁武功水漲親自前來攻打立營未定的蜀軍。
結果蜀軍一面紮營,一面架浮橋,一面用弓弩與魏軍接戰。
司馬懿居然不能攻克,見蜀軍浮橋將要造好,只好撤退。
經過武功水一戰,諸葛亮在五丈原的大軍和渡過武功水的一部偏師形成了掎角之勢,司馬懿更加堅定了據守不出的決心,一直耗到秋八月,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
郭淮在這一次戰爭中的表演也到此結束。
但是郭淮並非在此一戰中才嶄露頭角,此前劉備大舉進攻漢中,夏侯淵戰死,漢中的曹軍失去統帥,一時軍心惶惶。
郭淮身為夏侯淵的司馬,見情況危急,與杜襲等人推舉張郃為帥,才勉強將軍心穩定下來。
第二天,劉備想要渡過漢水來攻擊曹軍,曹軍諸將心存畏懼,於是建議臨水紮營,抵抗蜀軍。
但是郭淮卻認為這樣是向敵人示弱,不是上策,不如撤離岸邊,在遠處紮營,誘使蜀軍渡河,等到半渡的時候再發動攻擊,可以擊敗蜀軍。
這樣安排以後,劉備果然疑心重重,未能成功渡河。
郭淮在漢中一戰中的表現,得到了曹操的賞識,隨後,曹操讓他假節,轉為張郃的司馬,從此就長期活躍在對蜀前線。
在司馬懿死後,甚至做到征西將軍,都督雍涼軍事,成為西線魏軍的最高統帥。
那麼,郭淮的出身究竟是怎樣的呢,又是怎樣在亂世中平步青雲,建立偌大的武功,而且能夠全身善終的呢?這還得從漢末魏初的并州士族說起。
來自并州的戰鬥法師
2
在說并州士族之前,先摘幾句偶像的詩,調劑一下文史宴偏史而不偏文的偏枯的感覺。
當然,摘這幾句詩也是有用意的。
且聽在下細細說來。
昔尋李願向盤谷,正見高崖巨壁爭開張。
是時新晴天井溢, 誰把長劍倚太行。
衝風吹破落天外,飛雨白日灑洛陽。
——韓愈《盧郎中雲夫寄示送盤穀子詩兩章歌以和之》
小夥伴們看見這首詩心中不免冒出一個黑人問號:你寫郭淮就寫郭淮,把韓愈和什麼李願請出來幹嗎?(其實我是一個詩詞愛好者,寫三國文是大司馬逼迫的!)
因為要寫郭淮,就要先寫郭淮的籍貫——并州,以及漢末魏初并州士族形成,而要寫并州士族,就不免要講一下漢末魏初并州的行政區劃以及其地理形勢。
而上面那首詩就有了點引子的作用。
這首詩是韓愈為送隱士李願到盤谷一帶隱居而寫的。
而盤谷在哪呢?在今天的河南濟源市。
如今的盤谷已經成了一處旅遊景點。
由盤谷往西北通過太行八陘之一的軹關陘就進入了漢末魏初的河東郡和平陽郡一帶,或者往東北經過同是太行八陘之一的太行陘就進入了漢末魏初的并州一帶。
所以盤谷所在的河內郡(漢魏時期)北連河東(此時不屬於并州)、并州,南據大河,實在是一處形勝之地。
境內的士人與鄰近的河東郡、平陽郡和并州的交流實在是不會比與其它鄰近地區的交流少。
東漢并州下方缺的一塊
即今山西省南部地區(河東郡)
而在東漢末年,諸侯連兵討伐董卓,就主要屯兵在河內一帶。
而由於董卓據險而守,戰事一時不能結束,眾諸侯下的兵油子不少,難免燒殺搶虐之事,見機得早的大河兩岸的士人就紛紛拖家帶口外出避難,著名的事跡如荀彧避難於冀州,司馬朗、司馬懿兄弟避難於黎陽等。
河東、并州一帶因為多山地地形,所以也成為了士族避難的首選之一。
逃難來的大河南北的士人和當地的士人結下了很深的情誼,隱隱形成了一個并州士人集團,如後來都做到曹魏高官的常林和楊俊,都曾在并州避難。
并州士人逐漸崛起於漢末魏初的朝堂與疆場之上,他們與漢末魏初的核心士族汝潁集團表現了鮮明的不同點,那就是更具有武人之風,本文的主人公郭淮也不例外。
漢末董卓之亂時,久不安分的匈奴舊部趁機南下搶奪他們已經失去了很久的河南地(黃河上中游地區幾字形拐彎地帶的黃河南岸),有時還深入太原軍、河東郡甚至黃河以南。
再加上東漢自平定羌人之亂以來,將羌人內遷,雍涼、三輔一帶遍布羌人,甚至連河東郡也未能倖免。
在主要是匈奴人,次要是羌人的民風的薰陶之下,并州士人暫時中止了向文化士族的轉換,像并州前代清議領袖郭泰郭林宗那樣,重視人物評論、氣節和風度的風氣一時消歇,尚武的習氣得以延續。
譬如世代顯貴的太原王氏中的王允之侄王凌,世代為著姓、但家族已經衰落的河東賈逵,還有大家熟悉的諸葛亮二次北伐時守陳倉的太原郝昭,都是以武將的身份出現。
而正是這一點也更受司馬氏家族的青睞。
因為相對於偏向儒家的汝潁士族,河內的司馬氏士族更像是一個偏向兵家的士族。
在漢末魏初逐漸興盛壯大的汝潁士族,在曹操袁紹爭奪中原的過程中分列為兩派,分別效力於袁紹曹操麾下。
在袁氏逐漸敗亡後,汝潁士族的力量遭到了一定的削弱,如辛評、郭圖等人從此消失。
而在曹操平定中原又於赤壁戰敗後,曹操放棄了在自己生前一統天下的志向,轉而開始為身後計,開始整合內部力量、清洗反對自己的士族,隨著荀彧、荀攸先後去世,鍾繇因魏諷之亂被貶在家,汝潁士族的力量遭到重大打擊,權力的虛空和人才的缺失需要補充,此時的以司馬氏為代表的并州士人集團才有機會漸漸登上舞台。
出身於著名的太原郭氏士族的郭淮也正是在此時為曹丕所收攬,軍事才能逐漸顯露後,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而此時及以後的魏國三大前線上,刺史或者最高統帥大多由并州人擔任,也是一大特色。
如揚州前線的王凌、毌丘儉,荊州前線的裴潛,雍涼前線的郭淮等。
但是在魏文帝時,并州士人曹魏宗室發生了矛盾。
當時,曹丕賞識并州士人賈逵的才能,想要給他假節的權力,但是曹休卻說:賈逵的性子太過剛強,不適合擔任軍隊統帥。
所以知道曹丕駕崩前,賈逵也沒有得到進一步的重用。
河東、并州士人與曹氏宗族的矛盾,在此時或者在此以前已經爆發了。
而在此後的石亭之戰中,曹休與賈逵的矛盾進一步爆發。
曹休孤軍深入,賈逵料定其必敗,於是倍道而行,逼退了吳軍,進而占據夾石一帶,並分給曹休兵糧,曹休麾下軍隊的士氣才重新振作,沒有導致更大的失敗(《軍師聯盟》里賈逵的戲份又被司馬懿搶了去)。
但是曹休並不領情,仍然埋怨賈逵的救援來得太遲,導致自己大敗。
一番苛責後,甚至傳話讓賈逵去前線拾取自己丟失的軍資器械。
賈逵當然不願意,事情鬧到了魏明帝的面前。
魏明帝只好打了一番太極,兩方面都不責備。
這件事的責任自然在曹休,但是因為他宗室的身份,並沒有受到任何責罰,這使得素來性情剛強的賈逵心有不平,不久以後就離世了。
這就導致了以賈逵為代表的并州士族對曹魏宗室進一步離心離德,或許也導致了賈逵的兒子賈充後來一心為司馬氏賣命,篡奪曹家的天下。
并州士族與魏晉禪讓
3
并州士族不但在前線掌握了兵權,在魏國的權力中樞也逐漸掌握了相當大的權力,代表人物是中書令孫資。
為了對抗已漸漸衰落但仍存影響的汝潁士族,和對他以及同僚中書監劉放專權不滿的曹魏宗室,以孫資為代表的并州士族只好與威望漸高的司馬懿合作,而正是由於孫劉二人的努力,司馬懿才得以在魏明帝曹睿的遺詔中成為託孤的大臣,成為并州士族集團的領袖。
從此以後,司馬懿重新從一介地方軍帥變身為當朝重臣,重新進入權力中央,與被孫、劉二人聯手孤立的曹魏宗室曹爽開始了驚心動魄的明爭暗鬥,最後獲得了勝利。
魏晉更替的過程中,以孫資為代表的并州士人起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此時的郭淮,已經做到前將軍,雍州刺史。
而他對司馬懿的態度,雖然史無明載,但在此後的曹爽伐蜀之役中或許可見。
244年,曹爽為擺脫自己不善軍事的形象,建立軍功和威望,興兵伐蜀,郭淮也隨軍出動。
但由於蜀將王平占據了有利地勢,曹爽大軍不能前進,甚至無一勝績。
作為魏國名將、諸軍前鋒的郭淮也毫無建樹。
然而在曹爽下令退兵後,郭淮又恢復了戰鬥力,奮戰脫出險境,魏國諸軍才未致大敗。
郭淮的前怯後勇,恐怕不能逃脫我們對於他已倒向司馬懿、所以不願曹爽得志的猜想。
郭大爺坑你沒商量
而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除掉曹爽,然後又用計除掉并州士族的另一個領袖王凌。
正好郭淮的妻子是王凌的妹妹,按照司馬懿的處置是要處斬的,郭淮只好將妻子發遣上路。
但是他的五個孩子卻嚎哭不已,郭淮不忍,只好又追回妻子王氏,並上表向司馬懿請罪,請求司馬懿原諒。
按照司馬懿不惜食言都要斬草除根的一貫品性,此事幾乎沒有可能,然而司馬懿這一次居然同意了郭淮的請求。
這一件事或許也能說明郭淮與司馬懿之間的關係。
此事過後四年,郭淮逝世。
而在他之後,并州士族的賈充、裴秀、衛瓘、王渾、王昶等人將繼續在魏晉嬗代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最後,曲終奏雅。
為郭淮及郭姓名人打一波call。
東京望重兩并州,遂有汾陽整綴旒。
翁伯入關傾意氣,林宗異世想風流。
君家舊事皆青史,今日高材未白頭。
莫倚西齋好風月,長隨三徑古人游。——《郭明甫作西齋於潁尾請予賦詩二首》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三國一流的山西籍名將,一個讓姜維無功而返,一個萬軍之中斬敵首
山西因地處太行山以西而得名,此地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女媧補天的神話發生於此地,華夏始祖炎黃二帝的主要活動範圍也在此地,這個省份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長達三千多年,因此山西一直有「華夏文明的搖籃...
三國時期司馬懿最會裝病,最後為何會奪得天下
司馬懿是一個裝病的高手,是漢末三國把裝病作為政治鬥爭手段的第一人。良好的心態,強大的內心,讓他能「忍不可忍」。十年磨劍、最後一擊,他取得了成功,成為三國群雄里最長壽的一位。一、不想應徵裝風痹
他是曹魏最後的良將 馬超劉備孔明都不是對手 卻被司馬懿害死
熟知三國故事的朋友,都知道三國時期蜀國有五虎上將,而曹魏則有五子良將,這種說法是來自於陳壽的《三國志》,因為陳壽在書中將蜀國的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列為一傳,而將魏國的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
司馬懿奪權之路的五大對手, 其中一人讓他忌憚, 一人讓諸葛亮忌憚
司馬懿歷經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朝,雖然說最後在高平陵之變中一舉奪權成功,為日後司馬炎代魏建立晉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他這一路走來很不容易,走得很辛苦:曹操和曹丕時代對他是又用又防,從來不會...
曹操給曹丕留下兩員猛將:他倆沒死,司馬懿父子不敢篡位!
司馬家是三國最終的大贏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正是司馬懿。史書中的帝王將相在體貌特徵上總有一些異於常人之處,司馬懿的特點就是鷹視狼顧,相傳具有這種面相的人往往謹慎多疑,心懷不軌,有帝王之志。
此人智力直逼諸葛亮?孫權臨死交給他一個任務,最後卻身敗名裂!
文:河湟三月(作者原創授權)三國時期,魏蜀吳都曾經歷過新老接替,由於國家尚未完成統一,外部有鄰國虎視眈眈,因此,三國內部都毫無意外的選擇了輔政大臣,輔助幼主上馬之前送一程。魏國先後有司馬懿、曹爽...
三國常被忽略的一場大戰,沒有它,司馬懿不一定能奪得江山!
在三國的歷史當中,世人都知道有三場大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這三場大戰,之所以有名,是因為它們都對歷史的進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不過,有一場大戰,也對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