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前瞻 箭在弦上 不得不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宋遼澶淵之盟後,邊境進入輕兵時期,長期無戰事造成的兵驕將惰,戰鬥力低下,而又好景不長,西夏的出現讓宋遼兩國疲於奔命,宋最後以恩賜的名義行歲幣之實,緩和了北宋西夏爭戰,西夏則兩面稱臣從中牟利。

宋遼夏

每一個王朝,開始時總是朝氣蓬勃,越往後越僵化固化,宋至仁宗之後,各種問題開始浮現。

小結一下有其下幾方面問題。

患不在外

宋朝因自身以兵變得國,結合五代期間武將難以駕馭的實際,實行弱化軍隊各種措施,採取將帥頻繁輪換到後來文臣挂帥等削弱武將方式,並大力擴充皇帝親軍——禁軍的兵員,造成軍隊兵不識將,將不識兵,出現冗兵虛額;宋朝又重用文人,多次擴大科舉,官員隊伍龐大,費用驚人;為籠絡人心,皇帝屢次施恩封賜大臣,國庫日虛;豪門權貴借用權勢,巧取豪奪,土地兼并、財富掠奪加劇,人民困頓不堪,農民起義多發(王則兵變)。

遼與西夏歲幣,只是在此基礎上雪上加霜。

兵連禍結

宋仁宗時深切感受到帝國面臨的壓力,朝廷大臣清醒者如歐陽修、富弼、韓琦、范仲淹等也發出變革的呼聲。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范仲淹寫了《答手詔條陳十事》內容包含科舉、用人、選官、均田、武備等十項,拉開新政帷幕。

先天下之憂而憂

十項內容除了「修武備」外,都在1043年之後頒行全國,史稱「慶曆新政」。

面對新政,有人歡喜有人憂,當時宰相夏竦為首的官僚守舊派,抱團藉機攻擊富弼、歐陽修、范仲淹為「朋黨」,說他們密謀廢仁宗另立皇帝,最後,范仲淹等被貶出朝堂(1045年),推行二年的慶曆新政失敗。

王朝面臨的危機未得到有效緩解。

繁華不再

之後,英宗繼仁宗為帝,神宗再繼英宗。

時已是1067年,距慶曆新政,時間已過去20多年。

慶曆新政,面對強大阻力,仁宗皇帝支持不到位,失敗是意料中事。

之後,王朝繼續超負荷運行,至宋神宗時,內外形勢已有崩潰危險,變法改革已不是緩和矛盾,而是關乎帝國存亡的大事了。

賢名在外

這時,享譽天下的王安石便進入人們視野,王安石,字介甫,慶曆二年進士,與司馬光、呂公著、韓維意氣相投,才氣相若,當時人稱「嘉祐四友」。

王安石才名冠天下,四友其它三人也推崇王安石,認為王安石有經天緯地、安邦定國之材,當時宰相缺位,大家在猜測誰當宰相時,眾口一詞「非王介甫不可」。

王安石出任相宰,權衡天下,人望所歸,人心所向。

其它三友摩拳擦掌,「意欲助其一臂之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難道真的只剩下了錢?——兩宋1

宋朝的國祚(兩宋共計316年)僅次於漢朝(兩漢共計405年),但是這兩個王朝似乎可比性不多,尤其是在軍事上。王夫之說:「國恆以弱亡,漢獨以強亡」,兩漢一直給人留下雄姿英發,昂揚向上的「強漢」印象...

【歷史】「慶曆新政」與范仲淹

北宋王朝自建立到宋仁宗慶曆年,已經統治了80餘年,其間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趨尖銳,財政危機日益加深。宋初以來,大官僚大地主階級竟相兼并土地,造成「勢官富姓,占田無限」的嚴重局面。土地集中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