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有關羽的失敗,劉備也無法在10年內,成為又一個劉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很多人一直為關羽的失敗而惋惜,似乎如果沒有關羽的大意失荊州,那統一天下的人就會是劉備。

其實這個說法的局限性很大,首先就是低估了曹操的實力,再者就是忽視了東方的孫權。

即便是關羽沒有喪失荊州,三國鼎立的局面也將繼續。

劉備最多能夠奪取關中,但是想統一天下就會遭到另外兩方的夾擊。

從荊州、益州的地理位置來看,諸葛亮的這套戰略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一、北方的曹操沒有那麼不堪一擊,他一直占據著優勢

首先需要說一下小說和歷史的區別,在小說中,出動的軍隊動不動就好幾十萬,在真實的歷史中是不可能的。

官渡之戰中,袁紹號稱70萬,但實際只有10萬。

赤壁之戰中,曹操號稱83萬,但實際也只有20萬。

最水的是劉備,夷陵之戰中,他號稱75萬,但實際只有6萬人。

公元219年,劉備在漢中擊敗了曹操,劉備的事業達到了頂峰。

但是即便此時,劉備仍然是三大集團中最弱的一個。

劉備集團鼎盛時的總兵力只有13萬左右,而東方的孫權接近20萬,北方的曹操更是高達40多萬。

而且劉備的軍隊大多數都是步兵,而曹操擁有著數量龐大的騎兵。

話句話說,劉備的軍隊防守有利,但進攻遠遠不足。

在關中平原與騎兵對抗,劉備的實力還差得遠。

諸葛亮為劉備籌劃的戰略是荊州和益州兩路夾擊曹操,這個計劃看似天衣無縫,但是在實施中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是益州地區的山路問題,由於山路崎嶇,運送輜重十分困難,這就限制了益州一路出動軍隊的數量。

荊州方面也不強多少,當時的荊州並不是劉備自己獨占,而是三家都有份。

曹操控制著荊州的北部,孫權控制著東部,而劉備僅僅控制著中部和西部而已。

如果從地盤上計算,劉備最多占據著半個荊州。

劉備即便是在鼎盛時期,他所能控制的人口也只有100多萬(曹操也只有400多萬)。

這麼點人能夠提供的糧草等物資是有限的,雖然曹操也不富裕,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劉備與曹操拼消耗,無論如何也不是曹操的對手。

二、不要忽視東方的孫權,他經常起到關鍵作用

在小說中,劉備和曹操是兩個主角,似乎孫權就是一個打醬油的。

但是實際的歷史中,孫權集團的實力要遠在劉備之上。

在劉備落魄的時候,孫權之所以要聯合劉備,是因為曹操率領20萬大軍南下直接威脅了他自己的統治。

但是在劉備逐步做大之後,孫權開始對這個人十分忌憚。

畢竟孫權也不是什麼慈善家,他也要爭霸天下。

劉備進軍西川時,最擔心的就是孫權趁機偷襲荊州,所以才留下來諸葛亮、關羽等一大幫人駐守。

不過由於劉備的水平不怎麼樣,最終諸葛亮不得不前往增援。

關羽鎮守荊州時期,在外交上與孫權搞得是一塌糊塗。

兩大集團只差捅破最後的一層窗戶紙,若非曹操的威脅,孫權肯定會對荊州下手。

漢中之戰以後,劉備的實力達到了頂峰。

劉備在各方面已經開始可以與孫權比肩,和曹操仍然差得遠。

劉備的勢力明顯威脅到了孫權,孫權擔心如果劉備不是揮師北上,而是順流東進,那孫權就危險了。

為了把危險性降到最低,孫權要做的就是把劉備的軍隊全部鎖死在三峽之內。

但是要實現這一目的,就意味著必須奪取荊州。

正好此時關羽犯了致命的錯誤,關羽在沒有劉備和諸葛亮許可的情況下,擅自調動了荊州的主力軍隊進攻湖北北部地區。

這對孫權來說是一個天賜良機,無論關羽是勝是敗,他都必須趁機下手。

關羽此時私自調動屬於東吳軍糧的問題,正好給了孫權一個把柄,孫權命令呂蒙偷襲荊州。

三、即使沒有失去荊州,劉備也最多進入關中

由於益州地區山路難行,所以劉備在兩路夾擊曹操的軍事行動中,更依賴於荊州地區的動作。

但是荊州地區只有3萬多軍隊,根本起不到牽制曹操主力的作用。

劉備最大的可能就是增強荊州地區的兵力,牽制曹操中原地區的軍隊;而他自己出漢中向關中進發,在一切順利的情況下,他有可能進入長安城。

不過想統一天下還差得遠,他最多做一個初期的劉邦。

達到這一步才算是三方勢均力敵,在此之後,該怎麼發展就只能看三大集團的本事了。

隨著人才的凋零,蜀漢方面仍然是最困難的,不過它不用再為人口的問題發愁。

但如果真的發展到了那一步,國家統一的步伐只會更慢,從長遠來說,對中國的損耗也只會更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