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檢」《三國演義》中九大「張冠李戴」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畢竟是一本小說而不是史書,你可知否,其中有很多歷史典故是作者羅貫中借歷史真實故事為素材而「張冠李戴」來的,今天小編與您一起還原三國史實。
1、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發生在赤壁之戰時,並將其歸功於諸葛亮,而史實上的「草船借箭」的發明者應屬於孫權。
史實還原:公元213年正月,曹操率領號稱的四十萬大軍攻破孫權江西營,俘獲都督公孫陽。
孫權帶領七萬大軍來迎戰,曹軍水兵攻水上孫吳陣地,渡到一個沙洲上,被孫權包圍,喪師數千人。
曹操受挫,堅壁不出。
孫權親自坐船挑戰,觀看曹軍大營。
曹操領弓箭手放箭,萬箭齊發矢如雨下,不多時孫權軍船上就射滿了箭,船體傾斜,快要翻船。
孫權把戰船掉過頭來,以另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鼓樂齊鳴而返。
孫權的膽略和勇氣,使得曹操非常佩服,不禁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
2、空城計
《三國演義》中有著名的陽平關空城計,並歸功於諸葛亮,實際上在三國時代只有曹操、趙雲分別策劃了史上真正的「空城計」。
史實還原之一:漢獻帝興平二年(公元195年),有一次曹操的軍隊出城收麥子去了,突然呂布的軍隊開了過來。
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隨軍家屬全部都弄到城牆上去站崗,等呂布開過來一看,滿城都是鶯歌燕舞,姣聲嗲氣。
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個樹林子,深不可測。
呂布想曹操這個賊,狡猾狡猾的,肯定是把軍隊埋伏在樹林子裡了,撤!撤回去後又想想,不甘心,第二天他又來了,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樹林子了。
史實還原之二:公元218年,蜀軍占領漢中,並由趙雲和黃忠率數千人馬駐守。
第二年春天,曹操率大軍從長安出發,經過斜谷,直逼漢中,企圖重新奪回這個戰略要地。
趙雲和黃忠見曹兵人多勢眾,便不與交戰,憑險據守。
曹操率大軍圍城數十天,攻不下來,只得撤退數十里,休整待糧。
一天,趙雲率數十騎兵出營偵察敵情,正碰上曹操率大軍出動,狹路相逢。
趙雲明知自己勢單力薄,不是曹兵對手,而且營中兵力空虛,難以抵擋曹操大軍。
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命令部下主動攻打曹兵,邊打邊退。
曹兵一向謹慎,懷疑蜀軍早有埋伏,馬上命令部隊撤退。
曹兵剛撤退時,陣腳大亂。
這時,趙雲命令守營士兵擂鼓吶喊,並用強弓追射,假裝伏兵殺出。
這突如其來的攻擊,使曹兵大驚,奪路奔逃,自相踐踏,死傷很多。
劉備為此感嘆:「子龍一身是膽也!」並封其為虎威將軍。
3、溫酒斬華雄
《三國演義》中將其歸功於關羽,實際上華雄是被孫堅所殺。
史實還原:《三國志·孫破虜討逆傳》中記載:堅復相收兵,合戰於陽人,大破卓軍,梟其都督華雄等。
孫堅原為長沙太守,封烏程侯。
東漢末年,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建立了以袁紹為首的聯軍。
孫堅也起了兵,從湖南北上,到魯陽與袁術會師。
但真正憂國憂民且出兵作戰的只有曹操和孫堅。
然而,孫堅卻在梁縣之東受到董卓將領徐榮的攻擊,最後孫與數親信衝出包圍,逃了出來。
公元190年二月,孫堅收集散卒,進屯梁縣之西的陽人(今河南汝州慶陽古城一帶)。
董卓派遣大將胡軫、呂布、華雄等攻打孫堅。
呂布與胡軫不和,而胡軫是主帥,呂布竟故意搗亂,使軍中自相驚恐,士卒散亂,孫堅率軍追擊,胡軫、呂布、華雄等敗走,孫堅麾兵斬了華雄。
這才是斬殺華雄的真相!
4、三英戰呂布
《三國演義》中的「三英」即指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實際上呂布是孫堅打敗的。
史實還原:公孫瓚沒有參加討董卓的聯盟,所以劉、關、張三人也未曾參加,再說那時他們三人只是兵長,根本就沒有資格參加,更不會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之說。
呂布實為孫堅所擊退。
據《後漢書·董卓列傳》記載:「孫堅收合散卒,進屯梁縣之陽人。
卓遣將胡軫、呂布攻之。
布與軫不相能,軍中自驚恐,士卒散亂。
堅追擊之,軫、布敗走。
」「堅進洛陽宣陽城門,更擊呂布,布復破走。
」從中看出:呂布曾經兩敗於孫堅。
5、氣死周瑜
《三國演義》中將其歸功於諸葛亮的智慧,實際上周瑜本身英年早逝,沒諸葛亮什麼事。
史實還原:蘇軾詩詞描述:「遙想公瑾當年...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個少年英才,怎麼可能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呢?三國志正史描述周瑜是一個氣度恢弘的人,可惜操勞病死,英年早逝。
《三國志》記載:「數陵侮瑜。
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
普後自敬服而敬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又同傳有蔣干「稱瑜雅量高致,恐不久為人臣耳」,「瑜威聲遠著,故曹公、劉備咸欲疑譖之」。
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6、斬顏良誅文丑
斬顏良確是關羽所為,但誅文丑實際是夏侯惇部屬所為。
史實還原:顏良,河北名將。
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
建安五年,兵進黎陽,遣顏良攻白馬。
曹操北救,以荀攸計分兵渡河,引袁紹西應,自率輕兵掩襲白馬,顏良倉猝逆戰,遂被關羽擊斬。
文丑,河北名將。
建安四年,袁紹以顏良、文丑為將率,簡精卒十萬,準備攻許。
建安五年,袁紹渡河兵至延津,使文丑與守軍挑戰,曹操以輜重就道餌敵,文丑兵亂,遂被操擊破,死於亂軍。
當時守延津的真是夏侯惇。
而且夏侯惇和從弟夏侯淵擊敗張郃,轉戰烏桓,得以讓官渡之戰的勝利女神轉向曹操。
7、鞭打督郵
此乃劉備所為,非張飛也。
史實還原:《三國志·先主傳》說:劉備討黃巾有功,拜官安喜縣尉。
督郵因公事到縣,劉備去拜謁,門下不給通報,劉備直闖而入,捆綁了督郵,用棍棒打了二百下,解下印綬,掛在督郵的脖子上,把他綁在拴馬樁子上,棄官逃亡而去。
8、火燒博望坡
《三國演義》將之描寫為諸葛亮出山的第一戰,實則是劉備親自指揮,且當時他的軍師是徐庶,這時劉備壓根兒還不認識諸葛亮。
史實還原:該事件發生在公元201年(建安七年),那時正好是關羽離開曹操,劉備投奔荊州劉表並屯兵新野。
夏侯惇去追,跑到博望坡,正逢秋風氣爽蘆葦叢中埋伏著殺機。
夏侯惇不聽部將李典、樂進的勸告,因大意為伏兵所破。
而火燒博望坡這場戰鬥進行之時,諸葛亮尚在南陽躬耕,五年後才出山。
另外,據《三國志》,博望坡之火系劉備為引曹兵入伏,偽遁前自燒屯營而起,非如《三國演義》所言先將曹兵引入伏內,後用火攻。
9、水淹七軍
此乃天災人禍,而非《三國演義》中所說的人謀!
史實還原:《三國志》卷36《蜀書·關羽傳》記載:「是歲,羽率眾攻曹仁於樊。
曹公遣于禁助仁。
秋,大霖雨,漢水泛濫,禁所督七軍皆沒。
禁降羽,羽又斬將軍龐德。
」
關二爺宅心仁厚少殺人 文丑和他不熟 華雄八竿子都打不著
《三國演義》里的蜀國是被美化到了極點,從君主到百姓都一臉好人,倒是曹操每次登場都是伴隨著陰謀的氣息。諸葛亮的事情3句話有2句是假的,劉備愛百姓卻經常坑蒙拐騙人家財物,而今天就是說這個紅臉武聖——...
細數三國演義九大張冠李戴的故事:涉及關羽最多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是羅貫中將三國史實和民間傳說相融合併再創作的產物。這部巨著為我們展現了發生在東漢末年的重大歷史事件以及一個個形象鮮活的歷史人物。但其中記載的某些事件卻是張冠李戴...
還原歷史真相:那些年騙過我們的名人典故你知道多少?
中國一些名著小說不僅取得文化藝術的成就,同事巨作也留下了諸多精彩與文化享受。但是畢竟是一本小說而不是史書,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尊崇慣性,諸多小說名著故事中存在明顯諸多的虛構情節也比較正常。你可知否,...
揭秘《三國演義》九大「張冠李戴」
一部《三國演義》巨作留下了諸多精彩與文化享受,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一本小說而不是史書,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尊崇慣性而存在明顯的尊劉貶曹抑孫傾向,故事中存在明顯的虛構情節也比較正常。
還原歷史!揭秘《三國演義》中九大「張冠李戴」
一部《三國演義》巨作留下了諸多精彩與文化享受,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一本小說而不是史書,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尊崇慣性而存在明顯的尊劉貶曹抑孫傾向,故事中存在明顯諸多的虛構情節也比較正常。你可知否,其...
《三國演義》九大「張冠李戴」
一部《三國演義》巨作留下了諸多精彩與文化享受,但是《三國演義》畢竟是一本小說而不是史書,由於歷史上形成的尊崇慣性而存在明顯的尊劉貶曹抑孫傾向,故事中存在明顯諸多的虛構情節也比較正常。你可知否,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