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晉書》看司馬懿如何崛起 輔佐曹氏 獻言獻策穩定曹魏江山 終成曹家重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字仲達,在家中排行第二。

謂之二公子

司馬懿在曹操那裡混的怎樣呢?曹操真的有提防司馬懿嗎?讓我們繼續來翻閱史書。

《晉書》魏國既建,遷太子中庶子。

每與大謀,輒有奇策,為太子所信重,與陳群、吳質、朱鑠號曰四友。

很可惜,曹操並沒有什麼提防。

曹操先做魏公,再稱魏王,魏國擁有自己的郡國,等同於漢朝內部的一個小朝廷,能夠設丞相以下的官位,這時候曹操發明了一個官位給司馬懿,叫作「太子中庶子」。

這官是做什麼的呢?跟從前一樣,仍是陪公子讀書的,曹操讓司馬懿與太子、眾賓客混在一塊,於是曹丕與司馬懿的情誼日漸深厚。

兩人年紀相近,此時曹丕30歲,司馬懿38歲,每次謀事,這位二公子往往有驚人的奇謀,曹丕也越來越佩服並信重二公子。

曹丕並不笨,對他來說,司馬懿是少時便與他做伴的大哥哥,只有親近之意,根本沒有動過懷疑的念頭。

這不能怪曹丕,甚至不能怪曹操

司馬懿在曹操身旁這些時日,並沒有什麼逾矩之事。

別說提防,實在沒有必要提防。

司馬懿有沒有出力呢?答案是有的,甚至直接影響了整個三國的格局。

《晉書》從討張魯,言於魏武曰:「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爭江陵,此機不可失也。

今若曜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

因此之勢,易為功力。

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失時矣。

」魏武曰:「人苦無足,既得隴右,復欲得蜀!」

曹操順利征討張魯後,司馬懿勸說道:「劉備使詐攻打劉璋,強奪益州,民心未附,現在又遠伐江陵,我們應該趁這個大好機會進軍啊!」

曹操沒有聽從,或許是年紀大了,也或許是想要回宮中籌備他的魏王之路,畢竟玩了這麼久的戰爭模式,現在他只想玩玩魏國建國的模擬城市。

曹操說出了得隴望蜀這句名言,難得露出消極的一面,至於司馬懿這番懇切的諫言,倒也像是一片真心,為了曹魏王業的利益而考量。

《晉書》時漢帝都許昌,魏武以為近賊,欲徙河北。

帝諫曰:「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於國家大計未有所損,而便遷都,既示敵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

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

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

」魏武從之。

接下來是關羽的回合。

關雲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嚇得曹操甚至想要遷都以避其鋒,但司馬懿認為,于禁他們並不是打不贏關羽,而是敵不過老天爺,這場敗戰實有運氣成份,根本不需要遷都助長敵人威風。

這裡不得不說司馬懿此言一針見血,但這話還不是最狠的,二公子接著說出一道毒計:「依我看來,孫權跟劉備感情早已生變,關羽越威風,孫權越不爽,如今我們只要寫一封信過去,江東便會發兵捅關羽背後,那麼樊城之圍不戰而解。

接下來發生的事,大家應該都知道了,關雲長敗走麥城,武聖歸天,一切皆與二公子的預言一模一樣。

《晉書》帝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

欲驗之。

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

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

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太子素與帝善,每相全佑,故免。

帝於是勤於吏職,夜以忘寢,至於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晉書》記載,曹操夢到三馬共食一槽,開始厭惡司馬懿,但每次想發作時曹丕都出面坦護;司馬懿為了讓曹操總裁釋懷,天天加班工作,甚至連餵馬的小事都親自為之,於是曹操慢慢放下心來──

真的是這樣嗎?我對這些記載只相信一半,尤其夢境之事,明示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這三馬將吃掉曹魏的天下,實有後人穿鑿附會之嫌,作者認為,曹操應是從司馬懿建議討伐蜀地、反對遷都、設計關羽等史實中,看見其雄才大略;至於魏武帝一生精明,曾對司馬懿起疑,後來心頭卻淡忘此事,這倒是有可能的,一則是二公子城府極深,二則是曹操自己大意,晚年沉浸於魏王的遊戲之中,忽略了他生命中最後的對手。

三國相關改編作品多半受到這些記載影響,於是讓曹操與司馬懿兩大影帝同台飆戲,曹操一面利用二公子、一面防著二公子,而司馬懿在曹操面前效忠、在曹丕身前獻媚,成為了經典的橋段。

然則在歷史上看不到太多痕跡,魏武帝若真有防心,也不會讓司馬懿長時間伺候在太子曹丕左右了。

至於狼顧之相,三馬之夢,反倒像是《晉書》的點綴罷了。

《晉書》詔帝曰:「吾東,撫軍當總西事;吾西,撫軍當總東事。

」於是帝留鎮許昌。

及天子疾篤,帝與曹真、陳群等見於崇華殿之南堂,並受顧命輔政。

詔太子曰:「有間此三公者,慎勿疑之。

曹丕說:「我若往東,西邊就交給仲達;我往西,東邊就交給仲達了。

」可見這對遠距離愛侶之情深意重。

而曹丕臨終前,將曹睿託付給曹真、陳群、司馬懿三位重臣,自己一往情深不打緊,他叮囑兒子曹睿也不許變心:「不管是誰試圖離間、或說這三個人的壞話,你千萬不能懷疑他們的忠心。

其時,曹魏算是穩定的政權,勢力既成,司馬懿原本未必有什麼吞併基業的企圖心,觀察他選擇做官的時機、在曹操父子身邊的舉動,亦可解釋為穩固自身地位,只要能輔佐曹丕稱帝,他的謀畫便算是大功告成,身為曹丕愛將,二公子肯定可以過上優渥順遂的後半生。

往後之變,始料未及。

當然,以陰謀論的角度,認為這一切自始至終都在司馬懿的預料之中,也是很有意思的解讀;只是我更傾向相信,如同曹操當初舉義兵匡天下,未必有僭越之心,司馬懿亦是如此,他的野心是一步一步養出來的,最後讓他下定決心的兩個關鍵,一則是曹丕對他完全的信任,一則是後來曹爽自身的問題,於是趁勢而為之。

還是應了那句話,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能說司馬懿是個會審時度勢的人,對自己最有利當然而為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文帝曹丕的小夥伴們,後來怎麼樣了?

文/司馬公昭三國時期,為了爭奪魏王之位,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摩拳擦掌,上演了一出奪位大戲。最終,為人低調、陰險毒辣的曹丕獲勝,繼承了曹操的衣缽。在與曹植爭奪王位的過程中,有四個人起了重要作用...

少有才名,蜀國噩夢,裝病「好學」的仲達

司馬懿跟曹操一樣,都是三國時期最牛的「職業經理人」,曹操服務於東漢集團,司馬懿效力於魏集團。而他們的兒子也都繼承父親的衣缽,完成了父親未完成的事業,曹丕篡漢,司馬昭篡魏。從這一點來說,司馬懿確實...

歷史千人冊(301-310)

301、蔣琬(?-246)字公琰。零陵湘鄉(今屬湖南)人。早年以州書佐隨劉備入蜀,任為廣都長。劉備為漢中王時,任為尚書郎。建興元年(223),諸葛亮開丞相府,任為東曹掾。建興五年,諸葛亮駐漢中...

司馬懿的能臣之路:精彩程度超乎你的想像

 司馬懿出身世家大族,青年時就非常聰明,時人評之曰"聰亮明允,剛斷英特",又經過十幾年的養精蓄銳,在他三十歲的時候,司馬懿開始入仕做官。司馬懿一生主要撫佐了曹操、曹丕和曹睿三位君主,在三個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