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帝曹丕的小夥伴們,後來怎麼樣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司馬公昭

三國時期,為了爭奪魏王之位,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摩拳擦掌,上演了一出奪位大戲。

最終,為人低調、陰險毒辣的曹丕獲勝,繼承了曹操的衣缽。


在與曹植爭奪王位的過程中,有四個人起了重要作用,他們是曹丕的忠實黨羽,被稱為曹丕「四友」。


這四個人分別是司馬㦤、陳群、吳質、朱鑠

那麼,他們究竟為曹丕起到了什麼作用,最後又都怎麼樣了呢?

1、朱鑠

朱鑠是在建安後期才以幕僚的身份加入曹丕府的。

在曹丕逼迫漢獻帝退位、登基稱帝後,被任命為中領軍。

這個職位十分重要,是替皇帝統領禁衛軍和警衛部隊的。

由此可以推想到,朱鑠掌握了大量的軍事機密。

出於保密的需要,曹丕選擇將其雪藏。

所以朱鑠在歷史上留下來的資料較少。

只知道他是曹丕的重要爪牙,倍受信任。

黃初七年,朱鑠病逝於任上。

2、吳質

在曹丕爭奪王位之戰中,定陶人吳質貢獻了突出力量。


一次,曹操率軍出征。

曹丕、曹植帶著文武百官前去送行。

曹植文采斐然,當即作詩送別曹操。

曹丕一時間不知如何應對,猶豫不絕。

這時吳質跑到曹丕身邊耳語,「你作不出詩不要緊,趕緊哭吧!」曹丕馬上反應過來,嚎啕大哭,哭得十分真誠。

於是,曹操與百官都認為曹丕更加孝順。

在吳質的幫助下,曹丕最終穩固了太子地位,在曹操死後又順利地登上了魏王寶座。


但是吳質為人非常張揚,又放浪形骸。

一次,曹真、朱鑠等人在吳質府上喝酒。

因為曹真身體肥胖,朱鑠卻比較瘦削,吳質於是觸景生情,叫來幾個戲子講關於胖子瘦子的段子,曹真於是起來破口大罵吳質。

吳質也不甘示弱地對罵。

朱鑠見狀趕緊勸架,吳質馬上就改口大罵朱鑠。

朱鑠也是個急性子,瞬間怒了,拔出劍來,插在地上,忿然離去。

於是,這場宴會不歡而散。

由於這種性格,吳質病逝後,諡號為「丑侯」。

吳質之子吳應不服,一直喊冤,最後才改為「威侯」。

3、陳群

陳群出身於士族大家,祖上世代為官。

劉備在豫州任刺史時,徵召了陳群作別駕。

後來,劉備不聽從陳群的建議,陳群覺得劉備並非明主而改仕曹操。

在曹魏,陳群為人正直,忠誠勤勉。

在曹操時期就做到了尚書一職,並暗中支持曹丕。

在曹丕登基稱帝後,陳群提出了著名的九品中正制,對後世的人才選拔機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曹丕駕崩後,陳群與司馬懿、曹真、曹休一起,共受遺詔輔政。

陳群歷仕曹操、曹丕、曹叡三朝,為曹家江山立下汗馬功勞。

公元236年,陳群病逝,諡靖侯。

4、司馬懿

建安二十四年,司馬懿被任命為太子中庶子,成為了曹丕名義上的老師,政治上的盟友。

他為曹丕屢出奇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曹丕稱讚他「每與大謀,輒有奇策」,最為曹丕信任和倚重。

曹丕死後,司馬懿作為輔政大臣開始執掌兵權。

其間,十日擒斬孟達、成功抵禦諸葛亮、遠征平定遼東,為鞏固曹魏政權居功甚偉。

在內政上,他注重水利、屯田,提高了國家的經濟實力,並且善於辨別人才,發現並啟用了鄧艾,後來成為伐蜀名將。

後期又突然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成為把持魏國的權臣,這為日後司馬懿之孫、司馬昭之子司馬炎篡權奪位、建立西晉奠定了基礎。

司馬懿於七十三歲時逝世,諡號宣文。

司馬炎篡魏稱帝後,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亦師亦友的司馬懿,最終卻成為了篡奪魏國江山的罪魁禍首,曹丕若泉下有知,不知該做何感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臨死前為什麼不殺司馬懿 卻殺死楊修?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