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為何黑周瑜,捧關公?羅貫中:我就是看不慣他,咋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中國第一部著名的長篇小說,之章回小說開山之作。
它以歷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為素材,塑造了許多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形象,在社會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在民間長期流傳的三國故事,以及相關傳說,講唱、戲劇和話本等的基礎上,大量吸收陳壽的《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解中的材料,然後結合自己豐富的生活經歷,寫就了這部不朽的名作。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年),名本,一說名貫,山西太原人,一說錢塘人,或廬陵人。
他的生平史傳中未見記載,僅有的關於他的資料,也殘缺不全。
其中賈仲名的《錄鬼薄續篇》較為可信:「羅貫中,太原人,號湖海散人。
與人寡合。
樂府隱語,極為清新。
與余為忘年交,遭時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復會,別來又六十餘年,竟不知其所終。
」《錄鬼薄續篇》為明永樂二十年(1422年)所作,賈仲名說至正甲辰(1364年),見過羅貫中,又是忘年交,從這裡推測羅貫中大致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動亂年代,大約是1330年至1400年之間。
明王圻的《稗史彙編》中說羅貫中還曾經是元末明初農民起義領袖張士誠的幕府。
由這些點滴的片段資料及其作品中推崇聖君賢相的作法,可以推想羅貫中不是個普普通通的封建文士,而是個有政治抱負,並有一定的軍事、政治鬥爭經驗的人。
羅貫中十分了解老百姓苦難深重的生活處境,他經歷了元末的社會動亂,深入社會下層,親眼目睹了當時的現實鬥爭。
所以《三國演義》中對社會分裂動盪狀況的描寫,對董卓等殺人不眨眼的惡魔的揭露和批判,對無辜人民一次次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慘景的幕畫,都是源於現實的創作。
同時,他又是個有抱負的,所以非常渴望仁君、賢相、英才,對清明的政治十分嚮往。
因而他在《三國演義》中,推崇「忠」「義」,主張用王道、仁政治理天下。
羅貫中為什麼寫三國演義?元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他也曾參與其中。
明人王圻在《稗史彙編》中,稱他是一位「有志圖王者,乃遇真主」,換句話,他也曾是佼佼者,不過是看到天下最終將會落到朱元璋手裡,才不得已淡出江湖。
也算他有眼光,如果真的相爭的話,未必能留住小命,那後世就少了許多精彩了。
不久,羅貫中遠走江南,流寓於江、浙一帶,以小說抒寫其「圖王」霸業之胸襟。
做不成王,那就發憤寫書。
當然,這也可能只是一個傳說。
因為清顧苓《塔影園集》卷四《跋水滸圖》里也記載到他的一些事情,說「羅貫中客霸府張士誠」,這個幕僚身份可與「有志圖王者」的形象不符合。
不過這兩則記載雖有矛盾的地方,卻也足以證明羅貫中在元末曾經想有所作為,「傳神稗史」,只是在現實中失敗後無奈的選擇。
誰的青春不囂張?都一樣有建功立業的夢想。
明朝建立後,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連試三年。
也許因為曾與朱元璋為敵,所以羅貫中放棄了讀書人步入官場的機會。
明洪武14年,羅貫中寫出了《三遂平妖傳》(20回本),此後,便一發而不可收,創作了《殘唐五代史演義傳》《隋唐志傳》等著作。
有專家認為,「有志圖王」的早期經歷與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羅貫中偏好政治歷史題材小說,並在這類小說上取得藝術成功的關鍵。
一是用三國故事作為題材寫出了《三國演義》,一是用兼歷史與英雄傳奇品質的梁山好漢故事編輯《水滸傳》(通行的說法,比如說《中國文學史》贊同由施耐庵原創、羅貫中編輯整理成書的說法)。
羅貫中在創作完了這些作品以後,已是六十幾歲的老人了。
大約在公元1385~1388年間,羅貫中活到大約七十歲,在宋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廬陵(今江西吉安)逝世。
被羅貫中黑慘了的周瑜
周瑜明明既大度、大方、深明大義為什麼羅貫中的筆下周瑜卻小肚雞腸而且還被氣死呢?
有一種說法是羅貫中家祖上與周瑜家從三國末期就是兒女親家。
因為當年周瑜的二兒子周胤落難在江西時被羅貫中的祖上羅老員外收留並招為女婿的。
這種親戚關係一直保持到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時,羅家的羅貫中和周家的周敘同時參加科舉考試。
羅貫中屢試不第,而周敘每次都金榜題名。
後來羅貫中跟隨父親到山西太原經商,常在茶館聽看「三國」內容的戲曲。
把在茶館裡聽來的故事加以改編,把周瑜惡搞成小雞肚腸並被諸葛亮氣得吐血而亡的結局,把考試落第的怨恨發泄在了周瑜身上。
當然這是野史當中的說法,不足為信。
那真實的原因是什麼呢?
從當時的環境來講,陳壽三國志是在三國未遠的時代而且成書的時候是西晉,西晉政權來自曹魏,曹魏政權來自漢獻帝,為了維護正統當然也是為了保命當然要以曹魏為正統,其他蜀漢、東吳都是割據的諸侯了。
但是在東晉和南宋的時候變風向了,為什麼?
因為東晉和南宋都是中原漢族王朝滅亡之後偏安一隅的小王朝,處境上就和蜀漢類似。
因此先天上同情蜀漢,東晉習鑿齒漢晉春秋和南宋朱熹通鑑綱目都以蜀漢為正統來寫三國歷史。
要襯托諸葛亮就要讓陪襯品人品、才能處處差他一大截才可以啊,這樣才能表現諸葛亮的光輝形象。
在陪襯方面人品方面主要靠周瑜襯托,所以周瑜是心眼小、氣量小、沒良心,最後還給亮哥氣死了。
亮哥處處高周瑜一頭。
魯肅呢就負責襯托亮哥英明神武才蓋天下,三國志的魯肅是志向遠大,善於策劃的大能人,三國演義當中魯肅就是呆呆傻傻被諸葛亮玩於鼓掌之間。
被羅貫中黑死的三國名將。
李通是江夏平春人,以俠聞於江、汝之間。
早年與陳恭合夥起兵,眾多歸之。
時有周直者,仗著兵多,與李通、陳恭外和內違。
李通打算殺了周直,陳恭害怕。
李通乃獨定策,與周直約會,酒酣殺直。
眾人大擾,李通率陳恭誅其黨帥,盡並其營。
有謀有勇!
後來陳恭的小舅子陳郃,殺了姐夫陳恭奪取兵權。
李通憤怒,帶兵攻殺陳郃,斬下陳郃的首級去祭拜陳恭墓。
遭歲大飢,李通傾家振施,開倉分糧,與鄉親部屬共度難關,由是盜賊不敢犯。
有情有義!
建安三年,李通料天下大勢,乃率部眾歸順曹操。
從太祖破張繡,數有戰功。
後曹操與袁紹相拒於官渡。
李通屯汝南。
袁紹和劉表都暗下派人去找李通,以高官厚祿誘降李通。
汝南一旦被打開,曹操就三面受敵,離死不遠了。
李通的部曲流涕勸說李通:今孤危獨守,沒有後援,早晚玉石俱焚,不如投降袁紹。
李通按劍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
袁紹雖盛,而任使無方,終為曹公擒耳。
吾以死不貳。
」有識有斷!
赤壁之戰,李通救曹仁於江陵,與劉備、周瑜奮戰,勇冠諸將。
實為國家之棟樑!可惜,李通早死,四十二歲就病死了。
曹丕登基後,猶念念不忘李通的功勞,追諡剛侯,封其二子中郎將。
這麼一員大將,被老羅筆桿子一耍,掛了!掛的毫無價值,掛的讓人懷疑人生!一世英名,付諸東流。
文人之筆,不可謂不毒。
這個還算是客氣的,畢竟老羅沒有說李通的壞話。
大家記得《桃花扇》嗎?侯方域與李香君的愛情故事。
七十年代改編為京劇電影,為了吸引觀眾,把結尾改了。
改成侯方域變節投敵,李香君投河自盡。
這樣的結尾的確出人意料,但硬生生把守節不移的才子黑成一個叛徒,以襯托佳人的深明大義,為了增加悲劇色彩,而置春秋大義於不顧,侯方域地下有知,豈能瞑目!
羅貫中為何偏愛關二哥?
其實,關羽一直是三國中被神話的人物,而且民間的傳說總是非常離譜。
封建統治階級又故意抬高他,來愚弄人民。
自宋徽宗加封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後,他就成為武聖人,與文聖人孔子並駕齊驅。
不光是中國,就連遠在邊地的朝鮮都對其頂禮膜拜,盛況空前。
而且比孔子幸運得多,其至尊地位從未動搖。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歷史中真實的關羽。
桃園三結義是怎麼回事?
桃園結義是羅貫中先生杜撰出來的,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回事。
更沒有賣草鞋一說,黃巾起義發生後,他懷著強烈的漢室情結,組織鄉勇參加了鎮壓。
自然要極力籠絡軍官,所以與關羽、張飛「寢則同席,恩若兄弟」。
文學語言誇大了三人之間的親密關係。
青龍偃月刀不存在
首先,不能不承認,關羽的武力應該是很高的,是否力敵萬人無法考證。
但是在冶鐵技術還沒有達到條件,馬鈞的水排還沒有發明的漢代冶鐵的溫度達不到可以鑄造出厚重的大刀.據考證根本就沒有長柄刀,所以青龍偃月那種東西,是後世杜撰的可能性極大。
斬顏良誅文丑
《蜀書》中倒是記載了了關羽的這一功勞:「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 。
這說明關羽的勇力還是有的,並非完全杜撰.但是按照《蜀書》中的記載,關羽是在斬了顏良以後,就立刻逃歸劉備的。
文丑被斬和他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張遼和徐晃的所為.
華容道捉放曹純屬虛構
關於赤壁之戰,演義中為了體現關羽的義氣,還虛構了「華容道義釋曹操」的感人情節。
其實曹操早就料定劉備是個馬後炮,等著他逃走之後才會想起來放火,更不要提什麼埋伏了。
「中國經過上千載、億兆人美化神化的關公,既是懸在人們頭上的一把亮錚錚、光閃閃的良心寶劍,又是華夏民族用傳統文化錘鍊出的一個民族的人格坐標。
」
羅貫中籍貫
.據了解,有關羅貫中的生平及其文學活動的資料極少。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文學史》僅註明說:「他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祖籍東原(今山東東平),流寓杭州。
」
在羅貫中紀念館施工現場,記者見到了坐落於白佛山前、大清河北岸的羅莊村。
羅莊村最初只有羅姓一家,故名羅莊,後又遷入華氏一族,聚居在今侯羅莊與李羅莊中間,現存遺蹟有一大土坑,名曰:「華羅坑」。
從明洪武年間開始,陸續有侯、管、李、姜、劉姓人家遷入居住,從東至西依次分布為姜羅莊、李羅莊、劉羅莊、侯羅莊、管羅莊。
東平縣史志辦主任姜廣智研究認為,由於水災和戰亂的禍害,東平在元朝末年已經人煙稀少了。
「僅在羅莊這兒,大清河就發生了23次水災,最晚的一次是1957年大清河決口,這五個羅莊淹了四個,羅貫中的許多遺蹟也已經不能考證了。
」
但作為羅貫中的籍貫,羅莊村目前連一戶姓羅的也沒有了。
據說,在明朝初年,羅貫中的《水滸傳》引起朝野震驚,朱元璋斥責羅貫中大逆不道。
羅氏家族面臨滿門抄斬的危險,不得已離開祖籍,遠走他鄉,也致使後來羅貫中的足跡出現了東原、太原、杭州等諸多說法。
三國的確發生過「草船借箭」的事,不過主角不是諸葛亮而是他
《三國演義》中的虛實故事(二)《三國演義》是中國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成功刻畫了劉備、關羽、曹操等多個膾炙人口的形象,也流傳給後人了多個經典的千古傳說。 《三國演義》是以《三國志》為藍本寫的,...
趙雲作為三國戰神,兒子為何這麼差勁?
在三國歷史上,孫權一方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四位大都督,曹魏一方有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等組成五子良將。而就蜀漢國來說,關羽、張飛、黃忠、馬超、趙雲組成的五虎上將同樣威名遠揚。其中,就民...
三國時期5個歷史冷知識,我以前還是年輕了,會信了《三國演義》
三國是不少人都非常喜歡的一段歷史,因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流行,不少的人都是三國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三顧茅廬、六出岐山等故事耳熟能詳,也正是因為《三國演義》也使得不少人對三國的歷史產生了誤解...
他們幾個的形象在《三國演義》中嚴重被黑,與正史上截然不同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真的是家喻戶曉,即便是黃口小兒也耳熟能詳。其對社會的影響程度那是巨大的,但這本書的性質就是小說,而非史料。清代文學家曾說道,「三國演義乃三國演義乃七實三虛惑亂觀者」。畢竟在...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哪本書更貼近真實的歷史?
「曲有誤,周郎顧。」——《三國志·吳書·周瑜傳》引「時人謠曰」的六字民謠,形象地描繪了周瑜從小就「精意於音樂」的天賦,說明周瑜的儒雅氣質與廣博修養。那麼,為什麼《三國演義》要「貶瑜」,說他「氣...
三國演義最經典的八句話——關羽最狂妄,曹操最霸氣
漢末分三國,天下群雄並起,《三國演義》描寫了這段歷史風雲。羅貫中以戰爭為主,描寫了群雄割據混戰和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鬥爭和最終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故事。羅貫中對正史進行了藝術加工,並概...
三國蜀漢五虎將中最被高估的是誰?不是趙雲,更不是關羽
漢末三國,天下烽煙四起,戰亂不斷。那段歷史中,湧現出了許多猛將,名垂青史。我們大部分人對這段歷史的了解是來源於《三國演義》這部小說及其影視作品。《三國演義》雖然以三國時期的那段歷史為基礎依據,但...
三國演義使周瑜、魏延蒙受千古奇冤!張飛出身書香世家,溫文儒雅
三國演義是一本在三國志的基礎上,通過藝術加工而成的小說。它所描述的內容有一半是羅貫中虛構的,其中不免帶有一定主觀想像性。關於三國時期五位著名的武將,世間對他們誤解頗多,下面讓我們來揭開他們的真面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