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什麼不趁勢進攻蜀國?原因很深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字仲達,外號「冢虎」(意為盤踞於石冢中的猛虎,伺機而發),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謀略家。

在《三國演義》之中,諸葛亮曾北伐曹魏,六出祁山,以圖光復漢室。

魏國可以抵禦諸葛亮的,唯有司馬懿。

司馬懿不愧老謀深算,忍耐力超凡,最終成功熬死了諸葛亮。

實際上,司馬懿是三國時期最大的贏家,因為由於司馬懿鋪墊性工作的作用,最終才使得三國覆滅,並歸於晉。

當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下一步的動向,給人們留下了一個千年謎團:司馬懿為什麼沒有趁勢去擊滅蜀國?綜合史料,仔細分析,有以下幾點主要原因。

蜀道之難

有人說,諸葛雖死,姜維尚在。

的確,諸葛亮將生平所學,都傳給了姜維。

但是姜維真正能學到幾層,是個很大的疑問。

其實,當時的姜維並非司馬懿的對手;因此,司馬懿所慮者,並非姜維也。

司馬懿不進攻蜀國,首先想到的是「蜀道之難」。

蜀國有著天然的地理屏障,要進攻蜀國,越過這個屏障,是很困難的。

司馬懿是個步步穩走的人,沒有很大把握的事情,不會輕易為之。

自保之策

俗語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司馬懿深知此理。

曹魏政權的核心人物,本來就一直視司馬懿為威脅人物。

倘若司馬懿拚死力滅了蜀國,下一步等待他的必然就是被誅滅。

因此,蜀國在,司馬懿可安在;蜀國滅,司馬懿則危。

平定內亂

諸葛亮死後,蜀軍退去,並不代表魏國就無事了。

其實,當時魏國發生了好幾起聲勢浩大的內亂。

在行軍打仗方面,魏明帝曹睿最相信司馬懿,那麼平定內亂的職責就自然落到司馬懿手中。

公元237年,就是諸葛亮死後的第三年,遼東太守公孫淵起兵造反。

賊勢浩大,司馬懿趕緊去迎敵。

不過,這個公孫淵並非無能之輩,可以三兩下就搞定。

司馬懿與之周旋,前後幾乎花了一年的時間才剿滅他。

其他幾起規模較小的內亂,也都要耗費時間去平定。

靜候時機

司馬懿最厲害之處,並非兵法,而是其心態和耐力及忍辱力。

無論什麼情況之下,司馬懿都可以保持冷靜的心境。

而其耐力,在諸多事例中都有體現。

至於其忍辱力,諸葛亮送女人衣服給他,他笑著穿上的事例,則體現的淋漓盡致。

作為「冢虎」的司馬懿,其實一直在靜候時機。

什麼時機呢?就是奪取曹魏政權的時機。

終於,這個時機到來了。

當司馬懿平定內亂不久,收到一份緊急詔書,原來是魏明帝曹睿發來的。

魏明帝病入膏肓,死在旦夕,急請司馬懿入朝,並託孤給司馬懿。

司馬懿當然連連答應。

曹睿一死,司馬懿心中的大石終於掉了;如今在朝中還算個敵手的,唯有曹爽。

不過曹爽豈是司馬懿的敵手,司馬懿微施小計,就滅了曹爽。

從此,司馬家族挾8歲的天子曹芳以令諸侯,重演了當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幕。

沒過多久,三國滅亡,晉朝建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末世梟雄司馬懿,我們能從他身上學習到什麼?

英雄有兩種,打出來的和忍出來的。打出來的英雄生猛亮麗,如項羽,然秋後軋帳,常不及忍出來的英雄收益廣大,如劉邦。在漢末三國,若曹操、諸葛亮算前一種,劉備和孫權就屬後一種,司馬懿更是後者中的翹楚,此...

三國後期的悲劇人物:姜維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

司馬懿為什麼害怕曹睿?

司馬懿和曹睿的關係,是非常和諧地君臣關係。早期在軍事方面,張郃是第一棟樑。司馬懿,只是魏明宗曹睿中後期,才成為國家的棟樑。在智慧 才幹 ,管理,政冶,軍事,經濟, 法

歷史上真正的司馬懿

近來看各衛視播出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裡面中的司馬懿一心為國為民,為天下蒼生著想,甚至不顧自己的安慰去安慰天下人,可為何這曹魏的天下最後落他司馬家了,這可與曹丕以魏代漢如出一轍啊,我們都知...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從來不打蜀國?

司馬懿肯定是想攻打蜀國的,只是老天給不了他更多的時間了,不過攻蜀,他的後人幫他做到了。為什麼司馬懿在世的時候一直不打蜀國呢?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下面我來向大家揭秘這其中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