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隕落五丈原後,司馬懿為何一直沒有攻打蜀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春,諸葛亮再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進行第五次北伐,這也是諸葛亮一生中最後一次北伐。

四月,蜀軍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紮營寨。

司馬懿則率領魏軍背水築營,堅守不出。

諸葛亮數次挑戰和侮辱司馬懿,司馬懿都沒有出戰。

公元234年八月,因操勞過度,積勞成疾,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

諸葛亮突然病故,魏延又與楊儀意見不合,不同意退兵,並燒毀了撤軍的棧道,此時蜀軍可謂危機重重。

這對於司馬懿來說,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司馬懿為什麼沒有進兵蜀國?事實上司馬懿當時確實想趁蜀軍動亂之機攻打蜀國,可是曹叡一紙令下:不准!於是司馬懿只得撤軍,失去了最好的機會。

那麼,問題來了,曹睿難道不想滅掉這個多年來一直襲擾魏國邊疆的勁敵嗎?當然是想的,但是現在不行,為什麼呢?曹睿是有自己深層次的考慮的:

首先,諸葛亮雖死,但蜀漢實力尚存,內有賢臣外有良將,加之蜀地易守難攻,不是輕易能夠拿下的;

其次,魏國雖然是三國中實力最強、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正由於其國土面積大,北方要防止匈奴、鮮卑的進攻,還有遼東公孫淵的叛變。

東方要防止孫權的進攻,西方要防止羌族的內亂,還有蜀國連年的騷擾進攻。

因此魏國在用兵上是捉襟見肘。

當時孫權寇邊,合肥壓力巨大,曹叡自己親征孫權,不能兩頭兼顧;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或者說是曹睿最擔心的一點,司馬懿已經升任太尉,功勳卓著,要是再讓司馬懿進攻蜀漢立下大功,曹叡恐難以制衡,造成尾大甩不掉的尷尬局面。

自此次撤軍之後,司馬懿終其一生,都沒有踏足蜀國境地。

說到這裡,有人就要問了,諸葛亮234年去世,司馬懿251年去世,中間相隔了17年,司馬懿為什麼一直沒有攻打蜀國?是不想嗎?絕對不是,司馬懿肯定是想攻打蜀國的,只是老天給不了他更多的時間了,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無暇顧及蜀國。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17年司馬懿都在忙些什麼: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同年,司馬懿也失掉兵權,閒置在家,此時他想打蜀國也打不了。

直至237年,魏遼東太守公孫淵叛亂,自立為燕王,北結鮮卑,南聯東吳,擁兵十萬,騷擾曹魏北疆,曹叡不得不召回司馬懿來討伐公孫淵,這場戰爭持續了一年多的時間,經過艱苦的攻堅戰,司馬懿平定遼東,誅滅公孫淵;

公元239年,魏明帝曹睿去世,年僅八歲的曹芳繼位,由司馬懿與曹爽共同輔政。

由於主幼臣強,曹魏和司馬氏的內鬥也由此開始。

起初曹爽為排擠司馬懿,向天子進言任司馬懿為大司馬,後任命為沒有實權的太傅,權利幾乎被架空。

此間,司馬懿一直隱忍;

公元241年,孫權率軍伐魏,司馬懿自請出兵討伐吳軍,到243年九月,徹底將吳軍逼退。

而此時司馬懿也不再是當初那個無一實權的司馬懿了,其後司馬懿廣招天下人才於其門下,像有名的鄧艾,鍾會,王基等等,逐漸開始培養自己的力量與曹氏抗衡。

而此時曹氏家族主要是曹爽當權,244年,曹爽想立威名出兵伐蜀,後被蜀將王平大敗,其後曹爽更是專權跋扈,其行為違背了顧命大臣應有的本分,也使得曹魏國力衰退,逐漸更多的朝中大臣開始倒向了司馬懿這邊,而幼主曹芳只能看著這兩個顧命大臣內鬥而毫無辦法;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著曹爽兄弟陪曹芳去高平陵掃墓,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將曹爽及其黨羽捉拿,後滅曹爽三族。

曹爽死後,司馬懿終於獨掌大權;251年正月,曹爽舊部王凌反叛,後被司馬懿誅滅,同年司馬懿也病逝於洛陽。

所以說,諸葛亮死後司馬懿不是不攻打蜀國,相反,司馬懿想趁亂進攻蜀國,但是曹叡沒有同意。

後來司馬懿忙著平定遼東公孫淵叛亂曹睿死後,又忙著爭權,陷入了與曹爽及其背後的整個曹氏宗族的內鬥之中,雙方明爭暗鬥數十年,最終司馬氏贏得了勝利,接下來又是平定王陵叛亂,而此後不到一年司馬懿便病逝,所以他一直未能騰出手來攻打蜀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死後司馬懿為何從來不打蜀國?

司馬懿肯定是想攻打蜀國的,只是老天給不了他更多的時間了,不過攻蜀,他的後人幫他做到了。為什麼司馬懿在世的時候一直不打蜀國呢?因為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下面我來向大家揭秘這其中的緣故。

諸葛亮死後 司馬懿為什麼沒有去攻打蜀國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諸葛亮和司馬懿都可以稱為頂級的謀士,並且二人之間展開多年的較量。為了復興漢室,諸葛亮多次北伐,但是無奈魏國兵強馬壯,而且擁有司馬懿等人才。最後,諸葛亮於蜀漢建興十二年(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