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與共和國重大歷史事件(25)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生中最痛苦的時期(2)

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是毛澤東親自領導和發動的。

毛澤東始終認為「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和實踐是馬克思主義的,是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所必需的。

正因為如此,堅持和維護「文化大革命」,就成為毛澤東首先考慮的問題。

不過,毛澤東雖然在全局上肯定「文化大革命」,但也承認「文化大革命」犯有「打倒一切、全面內戰」的錯誤。

1974年底,毛澤東提出:「文化大革命」已經八年,現在,以安定團結為好。

「全黨全

軍要團結。

」在1975年1月黨的八屆二中全會期間,毛澤東再一次提出,還是安定團結為好,還說「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在這樣一種心境下,毛澤東對鄧小平重新表示了信任。

1975年,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支持下,鄧小平迎來了他政治生涯的又一次輝煌——同時負責黨政軍日常工作。

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以後,提出當時黨的各項工作要按毛澤東講的三句話辦事。

他在中央讀書班的一次講話中說,最近,毛澤東同志有三條重要指示:第一,要學習理論,反修防修;第二,要安定團結;第三,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這三條指示互相聯繫,是個整體,不能丟掉任何一條,這是我們這一時期工作的綱。

當時最迫切的任務是「把國民經濟搞上去」。

1974年,江青、王洪文等提出開展所謂「批林批孔」運動以後,工業、農業、交通運輸、科技等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受到衝擊,陷入嚴重混亂狀態。

1975年3月,鄧小平開始著手國民經濟的整頓工作。

經過短短几個月的整頓,全國工農業生產和交通運輸的形勢有了明顯好轉。

對經濟、科技各部門的整頓工作,不能不涉及「文化大革命」中所實行的許多錯誤政策,不能不逐漸發展成為對這些錯誤政策的比較系統的糾正。

而1975年經濟形勢的好轉,又有力地證明了所謂「批林批孔」運動的錯誤,也開始啟發廣大幹部、群眾認真考慮「文化大革命」的錯誤。

這個變化是毛澤東所不能容忍的。

在11月2日的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提出:對「文化大革命」總的看法,基本正確,有所不足。

三七開,七分成績,三分錯誤。

「文化大革命」犯了兩個錯誤,一是打倒一切,二是全面內戰。

毛澤東希望以他這個結論為基礎,鄧小平主持通過一個決議,以統一對「文化大革命」的認識。

鄧小平拒絕了。

他說,由我主持寫這個決議不適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在原則問題上堅持了自己的立場。

鄧小平的不妥協態度,使毛澤東確信,鄧小平在如何認識「文化大革命」這個問題上同他不一致了。

對於自己一生中所做的兩件大事之一——「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是容不得任何人否定的。

於是,鄧小平又一次被打倒了。

1984年,來訪的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問鄧小平:您一生中最痛苦的是什麼?鄧小平感慨地說:「我一生中最痛苦的當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時候。

「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災難

「文化大革命」後期,毛澤東提出了對「文化大革命」要「三七開」的看法。

儘管他內心深處仍要從整體上維護「文化大革命」,不能容忍對「文化大革命」的系統糾正,但他畢竟已看到「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長期的不正常局面,承認運動本身存在一些錯誤,並對已經認識到的一些具體錯誤開始進行糾正。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飽經十年動亂之苦的廣大幹部群眾對「文化大革命」的認識同「文化大革命」中的認識,同兩年徘徊時期的認識有了很大不同。

但要從根本上正確認識這樣一場影響廣泛、深遠的歷史事件仍不能不有一個曲折的過程。

當時有些人提出,根據對立統一的規律,「文化大革命」也應當是一分為二的。

毛澤東對「文化大革命」「三七開」的評價固然不盡合乎實際,但「文化大革命」本身是否還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它作為一場廣泛的群眾性運動,對官僚主義等社會陰暗面的衝擊是否有積極的一面?在兩派群眾中是否有一派比較正確?人民解放軍的「支左」是否還應予以必要的肯定?

針對這種情況,鄧小平多次明確指出,必須徹底的、根本的否定「文化大革命」。

因為,其一,「文化大革命」是「左」的思想發展的結果。

「從1957年開始我們的主要錯誤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極左。

」「搞了『文化大革命』,走到了『左』的極端,極左思潮泛濫。

其二,「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災難」「浩劫」。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國吃了苦頭。

」從政治上看,「1966年開始搞『文化大革命』,搞了十年,這是一場大災難。

當時很多老幹部受迫害,包括我在內。

」這場「革命」的對象就是這些老幹部,「黨內的骨幹差不多都被打倒了。

」從經濟上看,「搞『文化大革命』,這是一場災難,經濟方面完全亂了。

其三,「文化大革命」是「嚴重的、全局性的錯誤」。

鄧小平說:「『文化大革命』同以前十七前的錯誤相比,是嚴重的、全局性的錯誤。

它的後果極其嚴重,直到現在還在發生影響。

說『文化大革命』耽誤了一代人,其實還不止一代。

在鄧小平的精心指導下,《歷史決議》解決了如何評價「文化大革命」這樣的疑難問題。

明確提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而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文化大革命」並不是反官僚主義的運動,而是反所謂「走資派」和批判所謂「反動學術權威」的運動,是奪權運動。

「文化大革命」中,無論是「造反派」,還是「保守派」,都是以所謂的「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和「劉少奇的資產階級反動路線」來劃分的,都是在當時「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指導下,採用「大民主」的方法,進行鬥爭的。

人民解放軍實行「三支兩軍」,在當時混亂的情況下是必要的,對穩定局勢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由於「文化大革命」總的指導思想的錯誤,混淆了是非和敵我,「三支兩軍」工作作為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採取的非常措施,在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干擾破壞下,在總體上執行了一套「左」的東西,名為「支左」,實為「支派」。

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它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許多錯誤,帶來了許多消極的後果,不僅破壞了軍隊和地方的關係,而且對軍隊自身建設也帶來了很壞的影響。

(未完待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文革早被十一屆六中全會徹底否定(歷史重溫)

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一致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對建...

周恩來高聲稱讚鄧小平:你這一年幹得比我強

筆者因為工作關係曾經與周恩來生前副衛士長張樹迎(已故)、衛士高振普多有交往,並聆聽了他們敘說的晚年周恩來用他生命的最後力量力薦鄧小平接班和要鄧小平「忍一忍」等感人事跡。「你這一年幹得比我強!」1...

跟隨鄧小平四十年 第二章見證(5)

一、打開當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大門(三)《決議》的關鍵是如何評價毛主席和「文革」自從小平同志復出工作後,他的工作日程總是排行滿滿的。我有一個多年的習慣,就是把首長的日程安排都寫在自己的檯曆上,就像是...

1979年理論工作務虛會

1979年中央召開的理論工作務虛會是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理論界的一件大事,像這樣的以真理標準為引言和主題的大規模的理論工作會議,在黨的歷史上是一個創舉。會上提出和討論的若干重大理論問題,對後來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