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是個大權臣——從歷史中分析諸葛亮到底是個啥樣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中國的歷史上,說到諸葛亮,可能是被人說好話最多的一個。

    什麼才華橫溢、機智過人、忠心敬業、鞠躬盡瘁啥的,反正是什麼好聽,你就說他什麼,保證沒啥***病。

      阿元不知道這些人拚命夸諸葛亮,都快把諸葛亮夸禿露(白字)皮了,是咋想的。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些人要不就是看《三國演義》看的,要不就是沒有用心研究三國的歷史。

    為啥這麼說呢?因為如果你能靜下心來把三國研究上幾遍,你會發現,諸葛亮壓根就沒有那麼偉大,甚至可以說他是個權臣。

    也就是光想著咋攬權了,沒咋真正為劉禪,為蜀國去著想。

      說諸葛亮是權臣的第一個理由當然是,諸葛亮的手伸得賊老長,太能攬權了。

      這一點劉備一死,諸葛亮就表現出來了。

    劉備託孤的時候,還委託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李嚴。

    《資治通鑑》上是這麼說了:「漢主病篤,命丞相亮輔太子,以尚書令李嚴為副。

    」這種情況就跟清順治皇帝死的時候,委託鰲拜與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一起輔政差不多,只不過有個主次的關係。

    諸葛亮為主,李嚴為副。

    諸葛亮是咋整的呢,劉備剛剛咽氣,他就把李嚴給排除在中央政府之外了,「丞相亮奉喪還成都,以李嚴為中都護,留鎮永安。

    」也就是說,把個原來的中央政府秘書長(尚書令)、輔政副大臣,安了個中央軍事總監(中都護)的名義,就給撂在永安這麼個小地方了。

    而且一擱就是好幾年,再沒有進入過中央政府。

    對於這種做法,除了說諸葛亮是有意排擠李嚴,想大權獨攬之外,阿元找不著任何理由。

      在歷史上,人們說到權臣的時候,都可能會想到清初的鰲拜。

    諸葛亮把其它的輔政大臣趕出中央,整得是啥權都沒有,是不是和鰲拜沒啥區別呢?這樣的人不是權臣又是啥呢?

      而且咋說諸葛亮還不如人家鰲拜呢。

    鰲拜開始的時候,還是和其他三個輔政大臣一起工作了好幾年呢。

    後來因為野心太大,才經過了殘酷的政治鬥爭,把那三個一一除掉的。

    諸葛亮呢,劉備的屍體還有熱乎氣呢,蜀國的權力已經完全掌握,這不是權臣又是個啥呢?

      而諸葛亮攬權的另一個表現是,事無大小,啥啥都要插上一腳。

    對於這種做法,你當然可以說他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但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大權獨攬的表現。

    對別人不放心人啊,把權力交給別人更不放心,咋整呢?自個兒干吧。

    當時有個主任秘書叫楊顒的,勸過諸葛亮:「國家有制度,官員誰幹啥是有分工的,你咋能越級指揮呢?就象一個家庭,這主子又教奴僕種地,又管女傭人做飯,還要教公雞早晨咋叫,狗咋去咬小偷,牛咋拉車啥的,你說你累不累啊!而且你也干不過來啊?老人不是說過嗎?『坐在那裡探討國家大事,稱為三公;站起來執行三公的決策,稱為士大夫。

    』象丙吉見看著大街上有死人,連問都不問;象陳平當宰相的時候,不知道全國糧食的數目和價格,而說:『因為有人管這事。

    』他們都知道,羅馬不是一個人建的,活也不是人個人能幹的。

    而象你這樣,應該負責國家大事,卻啥啥都親自過問,你這不是找死嗎?「諸葛亮表示感謝。

    但人家諸葛亮表示感謝,卻不表示人家就接受了。

    在五丈原和司馬懿對陣的時候,司馬懿諸葛亮派來的使者,諸葛亮都干點啥啊?使者說:「我們丞相一早便起床,很晚才就寢,二十板以上的軍法處分,都要親自裁決,飯量不過數升。

    」司馬懿就說了,「諸葛亮食少事煩,怎麼能活得長久!

      這種對於分權不放心的心態,不僅給給諸葛亮撈了個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美名,還拖垮了他的身體。

    就象司馬懿說得那樣,「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他還真的就活不長。

      說諸葛亮是個權臣的另一個理由是,你讀《三國志》裡邊的《諸葛亮傳》和《後主傳》的時候,你會有個奇怪的感覺,這能是中國古代發生的事嗎?啥事都是諸葛亮在整,劉禪啥啥都沒幹。

    這咋和現代的君主立憲制咋這麼象呢?咱說這君主立憲制是民主進步的象徵,但如果發生在三國時代,你不會覺得奇怪嗎?它不說明諸葛亮是大權獨攬,啥事都說了算嗎?這樣的人不是個權臣,又是啥呢?

      而諸葛亮控制劉禪最有力的武器,就是先帝劉備。

    自個的孩子小啊,也看不出有多大出息,只能是把孩子委託給諸葛亮和李嚴了。

    就這麼個事,諸葛亮是見天地掛在嘴皮上,動不動就把劉備這頂大帽子拿出來嚇人。

    諸葛亮的大作《出師表》里,一共用了十三個先帝。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

    」這些是給自個臉上貼金的。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這是借著劉備的嘴來教訓劉禪的。

      你說劉禪面對著手握大權,整天把先帝掛在嘴巴上的諸葛亮,除了點頭說同意之外,還能咋整呢?你說連打魏國這麼大的事,都可以不象皇帝請示,自個兒就定了,你說這樣的人不是個權臣,又是個啥。

      可能有人會說了,那不是因為阿斗忒笨了嗎?諸葛亮不多管點事兒咋辦呢?咱下邊就來看看劉禪是不是個笨蛋。

    查遍三國歷史,阿元只找告著一個地方,還只能說阿斗同志插手了一下下蜀國的政治。

    這就是在諸葛亮又一次出兵伐魏的時候,大傢伙兒都認為蜀國弱小,架不住諸葛亮左一次出兵,又一次出兵這個禍禍,所以就建議說是不是咱先好好發展一下呢?等有好機會的時候,再出兵去打魏國呢?阿斗也認為這觀點挺對的,所以就對諸葛亮說了說。

    是說了說,而不是命令,因為阿斗就是一擺設兒,根本沒有下命令的權力。

    說阿斗同志可能插手了,因為諸葛亮反應強烈,又上了個表,這就是《後出師表》

    •   這《後出表里》,諸葛亮還是老一套,在自我表揚的基礎上,拿先帝劉備的大帽子來壓制後主劉禪。

      諸葛亮說了,「先帝深慮以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托臣以討賊。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當知臣伐賊,才弱敵強;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意思是啥呢,就是說,打魏國,是先帝劉備的意思。

      而且就交給我了,你咋能橫撥拉豎攔的呢?是不是有點不孝呢?然後,又把他一生之中,唯一一次勝利拿出來顯擺,顯擺的意思也不忘了拉上劉備:「故五月渡瀘,深入不***。

      臣非不自惜也,顧王業不可偏全於蜀都,故冒危難以奉先帝之遺意也。

      」意思是我這麼拚命地干,不是為了蜀國,更不是為了皇帝你,是為了報效先帝劉備。

      你個小***孩子,算了啥呢,對些事也敢插嘴?

      然後又說了一大堆應該伐魏的理由,阿元就不說了,想說的是他最後一句話,「臣鞠躬盡力,死而後已,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這是一句流傳千古的明言。

    但阿元不明白,難道你「鞠躬盡力,死而後已」了,就可以胡整了嗎?你明明知道是「臣伐賊,才弱敵強」,沒啥大把握,為啥還要這麼幹呢?

      說諸葛亮胡整的原因是,這次出兵,敗得格外丟人。

    十幾二十萬大軍,叫郝昭用幾千人給堵在陳倉,一步都動不了,灰溜溜又回到了蜀中。

      而且,就象前邊說過的那樣,諸葛亮是知道攻擊魏國是沒啥用的,「至於成敗利鈍,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臣伐賊,才弱敵強;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這些話,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再有就是在最最有名的《隆中對》里,諸葛亮說過:「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

    」所以只能是發展壯大自個兒,占了荊、益二州之後,還要等到:「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現在的情況是,曹操的後人自個兒當了皇帝,而且擁兵百萬的情況並沒有改變,你咋就敢不等「天下有變」,就忙三火四的動起手來了呢?

      而且,在諸葛亮出兵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他最重視的不是勝利,而是咋把兵權抓在手裡。

    第一,每次都自個兒帶兵;第二,別人想要帶兵,門也沒有啊。

    象魏延,每次出兵時,都要申請帶點人順山路直奔長安。

    但每次都被諸葛亮給打發了。

    還有趙雲,這算是老將了,也只用了一次,帶著幾千人,負責的是徉動的活,也就是比劃比劃,嚇唬嚇唬人。

    這真是讓長板英雄是哭都找不著調了。

    而他用的是誰呢?馬謖。

    劉備都說過,馬謖是策劃型人才,不能領兵打仗。

    但這時候諸葛亮可不把先帝放在眼裡了,我非用不可。

    為啥呢,馬謖是自個兒的人啊,象自個兒的乾兒子一樣。

    而且又沒啥權威,讓他帶兵也能放心不是。

    結果是打了個大敗仗,倒霉孩子馬謖也成了替罪羊,叫諸葛亮哭嘰尿嚎地給宰了。

      對此,柏楊的評論是:縱觀中外歷史,任何人都無法十全十美,也無法萬能。

    只有一種人是十全十美和萬能的,那就是搖尾系統口中所謂的「英明領袖」,簡直這個也懂,那個也精,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上自外太空輻射線,下到陰溝里忽然發現一隻土撥鼠,他都可以發出正確的指示。

    不過,任何「英明領袖」到最後都會現出原形——他仍是一個普通人,而普通人的最大特點,就是他無法十全十美,無法萬能。

    諸葛亮也是如此,他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

    在漫長的五千年中,偉大的政治家,不過管仲、公孫鞅、王猛、王安石、張居正以及諸葛亮等寥寥數位而已。

    然而,政治家跟軍事家不同,身為政治家的諸葛亮好像一個籃球教練,現在卻教他在足球場上擔任教練,他的球隊不能擊敗對方,在情理之中。

      而諸葛亮人家非要當這教練是有原因的,原因就是,這可以讓他牢牢地掌握兵權。

      要幹這明知道是不可能成功的事呢?阿元認為,最重要的是把兵權牢牢地握在自個兒手裡。

      但柏楊可能沒想到的是,人家諸葛亮北伐的意思哪裡是想統一天下呢?那麼聰明個人咋會拿著雞蛋碰石頭呢?人家整北伐的景兒,一是給天下人看的,看我諸葛亮,啊,多把先帝劉備當回事,人家說啥就是啥。

    二呢,也能把兵權整到自個兒的手裡,是誰也拿不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知道為什麼司馬懿不能變成諸葛亮嗎?

    司馬懿和諸葛亮,他們同樣是各自帝國的執政官,同樣為各自帝國立下汗馬功勞,同樣是各自帝國的託孤重臣,難道司馬懿就想當一個奸臣嗎?他不想學諸葛亮那樣做一個忠臣名垂青史嗎?其實他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後諸葛亮時代的三國什麼樣

    一諸葛亮六出祁山皆未能遂意,很是憂憤,便病倒在伐魏途中,回至成都就死掉了。他是蜀國的股肱(劉備生前對孔明的贊語)和第二代領導人,在他昏慘慘似燈將盡的時候,整個益州是否會因缺了他的支撐,而變得急喇...

    逆天而行嗎?諸葛亮五次北伐

    蜀漢丞相諸葛亮扶助劉備建立蜀國,天下以魏、蜀、吳形成三國鼎力之勢。尤以魏實力最大,地盤最廣,蜀吳無論是在軍力、人口、地域上都比魏弱;但三方勢力都不能獨自完全吃掉另一方。就算強大的魏國也不能貿然出...

    六出祁山真相:諸葛亮六出祁山是因為什麼失敗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史書記載諸葛亮北伐曹魏時僅有兩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說法出現於小說《三國演義》,由於《演義》在民間的影響力較大,因此「六出祁...